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2020年12月17日03:10:25 历史 190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山东六国(韩、赵、魏、楚、燕、齐),一统华夏,建立强大的秦朝。秦朝建立前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秦朝丞相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是楚国上蔡人,秦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在秦国攻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贡献巨大。他不仅劝说秦始皇攻灭六国成帝业,而且出谋划策离间六国君臣。秦朝建立后,李斯主张郡县制,并参与制定了秦朝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工作。李斯还亲自作《仓颉篇》七章作为课本,供人临摹。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李斯

李斯可以说是秦国的第一开国功臣,而且可以说是建立了千秋伟业,泽被后世。然而李斯却不得善终,人生结局极其悲惨,被赵高陷害,不仅自己被腰斩,而且被夷灭三族,令人唏嘘不已。

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朝丞相,李斯为什么最终斗不过宦官赵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秦始皇与李斯

1.私心太重,把个人前途置于帝国命运之上

李斯出身贫寒,因此对权利和富贵尤为看重,生怕失去。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年轻时做了管理粮仓的小吏,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的不干净,见了人和狗就落荒而逃,而偷吃粮仓粮食的老鼠,吃的好,不怕人和狗的打扰。由此李斯悟出他自己的人生哲理:一个人的成就主要由环境决定。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李斯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李斯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他决定跟随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修“帝王之术”,与韩非子是同学。学成后,由于秦国重视人才,李斯决定去秦国试试运气。当时韩非子也在秦国向秦王献策,但最终还是被李斯陷害致死。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荀子

李斯最终得到秦始皇重用,做了秦朝丞相。秦始皇第五次巡视时,在沙丘突然驾崩,驾崩前秦始皇下旨让扶苏回咸阳给自己办丧事,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扶苏即位。

当时知道秦始皇死亡的人就是赵高,胡亥和李斯。赵高看到了机会,想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但没有李斯的同意,这件事办不成。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秦始皇

李斯一开始还义正辞严,说不想背叛秦始皇。但最终赵高说扶苏即位,你的相位就会被蒙恬取代,你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李斯想起自己从小好不容易奋斗到现在的帝国丞相的地位,不想失去手中的权力和富贵,因此被迫与赵高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秦二世。这次选择,是李斯命运的转折点。

2.误判秦二世的智商和理想,以为谁当皇帝自己都有用武之地

李斯遇雄主秦始皇,自己的才华和法家思想可以得到充分施展,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也得以实现。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秦二世

李斯自认为秦二世虽然没有秦始皇那么雄才伟略,但念及自己帮他上位,以及自己对秦朝的功劳和自己的才华,应该还是可以稳坐丞相之位,保住自己的权力和荣华富贵的。

李斯误以为秦二世也崇尚法家思想,因此自己对他还有价值。如果秦二世智商正常,希望秦朝稳定,应该还会重用自己。没想到秦二世智商有问题,个人理想也是吃喝玩乐,认为贤明之君应该拿天下的一切来满足自己,治理天下应该是臣下的事情。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秦二世

李斯为了讨好秦二世,甚至写了一篇《论督责书》拍马屁,建议秦二世行督责之术,纵情玩乐,这样才能显示帝王的尊贵。秦二世为此高兴不已,加紧大兴土木,纵情声色,天下为此苦之。

但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局势越来越乱,再这样下去,秦朝就完了。李斯为此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劝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免得民怨沸腾,没想到最终三人被打入大牢。

冯去疾和冯劫都不堪屈辱自杀了。李斯自认为功劳大,更以为秦二世是智商正常的君王,便写了《狱中上书》给秦二世,用反语历数自己的七项“罪过”,实际上是自己对秦朝的七项丰功伟绩。幻想着秦二世能像秦始皇或其他秦国先祖一样,能纳谏如流,认识到自己的功劳和价值,从而官复原职。讽刺的是,这封信被赵高截了下来,根本就没到秦二世手里。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李斯

秦二世专心于享乐,把所有政务几乎都交给了赵高处理,李斯的案子也交给了赵高。这样智商的秦二世,李斯纵有再大的功劳和能言善辩之才,命运也只能抓在赵高手里。

3.误判赵高,低估了赵高对权力的野心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赵高

李斯被赵高说服篡改秦始皇遗诏,改立胡亥为皇帝时,只想着保住自己的权力。他以为赵高立胡亥为帝,也是为了保住赵高自己继续受宠的待遇,毕竟赵高是胡亥的老师。

本以为赵高与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冲突,毕竟自己的功劳和才华在那放着呢。但李斯可能就是太自信了,不仅低估了赵高对权力的野心,更是小看了赵高的阴险。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赵高

赵高是玩弄权术的高手和阴谋家。他为了独揽大权,建议秦二世尽量不要和百官见面,这样不仅增加神秘性,而且也减少由于年轻犯错被臣下看不起,从而影响皇帝威严和圣明的事情发生。秦二世居然认为正合朕意。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赵高指鹿为马

李斯毕竟是秦朝的缔造者之一,绝不愿意看到秦朝被推翻。但天下已大乱,自己内心更是心急如焚。但秦二世躲在宫中享乐,自己无法觐见,正苦恼着。

影帝赵高找到李斯,说自己人微言轻,不好说秦二世的胡闹享乐,您李斯是丞相,应该去劝劝秦二世不要光顾享受,要不秦朝就危险了。李斯说我没办法见到皇帝呢。赵高说皇帝有空了,我通知您过去。李斯为此还感激不已。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李斯

赵高准备的好戏上场了。赵高专挑秦二世纵情声色玩得正嗨的时候,让李斯过去给秦二世提意见。一次倒罢了,连着三次都是这样,秦二世龙颜大怒。

秦二世对李斯提意见打搅自己享乐的事尤为不满。《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大意就是,我平时很多闲的日子,丞相你不来,我现在玩得正嗨,丞相你就来请示搞事情,丞相你是看我年轻,看不起我吗?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秦二世

赵高趁机说了酝酿已久的一些台词,落井下石。赵高对秦二世说了李斯三条罪状。首先,李斯认为对您有拥立之功,但没有被封王,对您秦二世不满呢。其次,李斯的儿子李由与陈胜吴广有来往,恐怕要谋反,李斯脱不了关系。最后,李斯在朝中势力庞大,在皇宫里您说了算,出了皇宫就是李斯说了算

缺少思考力的秦二世瞬间感受到李斯对自己玩乐的威胁,下令要彻查李斯造反的事情。李斯知道后,开始反击赵高,上书给秦二世说赵高独揽朝政,野心很大,不处理赵高,皇上皇位可能不保。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赵高

但秦二世不仅对李斯的上书不以为然,而且居然把李斯的上书给赵高看了。这直接导致赵高与李斯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最终李斯被赵高屈打成招,承认谋反。聪明一世的李斯最终落得被腰斩于市并夷三族的下场。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李斯被杀

4.误判公子扶苏登基给自己的前途造成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评价是:“扶苏为人仁”以及“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

公子扶苏由于劝谏秦始皇不要坑杀四百六十名术士,秦始皇大怒,将他发配到上郡,监督蒙恬大将军修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公子扶苏

如果公子扶苏正常即位,以扶苏的为人,李斯哪怕得不到重用,也大不了贬职或贬为平民,也不至于最终落得被腰斩和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李斯之所以要矫诏让扶苏自杀,无非怕扶苏与自己政见不同,而蒙恬又与扶苏关系密切,怕扶苏不重用自己,也怕蒙恬抢了自己的相位。

但李斯选择让扶苏即位,最终的结局肯定比选胡亥要好得多。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为什么斗不过宦官赵高?一颗私心三个误判 - 天天要闻

李斯

李斯从一介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学有所成,辅佐秦始皇建立了千秋伟业,一直影响至今。但最终还是由于自己的私心太重,害死了扶苏,错选了秦二世,轻视了赵高,最终自己也不得善终。

看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李斯的私心加上误判,毁了其一世英名,也最终毁了秦朝万世基业。

秦二世何尝不是为了一人享受,置万民利益于不顾,最终身死国灭呢。

对于李斯的结局,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由绿水青山历史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隋唐第一战神的血色传奇:四平山之战背后的鲜血与宿命 - 天天要闻

隋唐第一战神的血色传奇:四平山之战背后的鲜血与宿命

——当我们谈论英雄时,究竟在谈论什么?一、金翅大鹏振翅时:被虚构的战争如何成为历史记忆公元616年的那个盛夏,隋炀帝的龙舟正沿着运河驶向扬州。这个曾经缔造"万国来朝"辉煌的帝王不会想到,在四平山的葱郁密林间,一场被后世反复书写的神话级战役正
赖清德又一“台独”动作,数典忘祖!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又一“台独”动作,数典忘祖!

台行政机构宣称,这是为促进所谓“族群平权”。对此,国民党民代赖士葆痛批,这是赖清德当局进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民代林沛祥直言,干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传奇一生(三) - 天天要闻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传奇一生(三)

毙恶警为民除害,为抗日大义灭亲 1943年春,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又一次对耿晚子下达了除奸任务, 这次要除掉的这个汉奸,就是井陉矿区凤山矿警备队队长高义庭。 他帮着日本人经常欺压煤矿矿工,不给工人吃饭。
桂定寿:抗战时期军医生涯 - 天天要闻

桂定寿:抗战时期军医生涯

#本文摘自《贵池文史资料》第一辑,作者桂定寿,原标题《抗日战争亲历记》“七。七”事变后,抗日圣战全面展开,淞沪战场负伤的大批伤员,运来安庆,在集贤关练兵场,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个。
崔康熙:在球队氛围不好的时候,想赢球很困难,结果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在球队氛围不好的时候,想赢球很困难,结果很重要

北京时间5月11日,4-2战胜浙江队赛后,山东泰山队主帅崔康熙出席了赛后发布会。谈比赛崔康熙:在球队氛围不好的时候,想赢球很困难,球员们也感受到了,队员们在先丢球的情况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胜利,相比比赛过程,结果更加重要,感谢队员们。
泽卡:对崔康熙带队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现太神奇了 - 天天要闻

泽卡:对崔康熙带队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现太神奇了

北京时间5月11日,4-2战胜浙江队赛后,山东泰山队外援泽卡接受了《体坛周报》记者王晓瑞的采访。谈扳平球泽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觉是,我们向大家展现出真正的足球。谢文能把球抢下来,然后传给了我,我再传至瓦科,我们踢得并不自私。不管谁能进球,我们都想取得进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门,我也具备射门条件,甚...
清朝礼亲王昭链因加田赋被革王爵 - 天天要闻

清朝礼亲王昭链因加田赋被革王爵

嘉庆十年(1805),29岁的昭链袭封成为第八代礼亲王。礼亲王府失火,珍宝及印缦全部被焚。嘉庆帝赐银一万两,同时赐给许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庆帝昭链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思,原封康亲王。他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均
7个华约成员,13个苏联加盟国,为何在苏联解体后与俄国渐行渐远 - 天天要闻

7个华约成员,13个苏联加盟国,为何在苏联解体后与俄国渐行渐远

美西方在二战后成立了北约军事同盟,为了应对北约的威胁,苏联也拉上了东欧国家,在1955年成立了华约。华约组织除了苏联这个带头大哥外,当时还有7个小弟,分别是: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阿尔巴尼亚。除此以外,苏联自己内部,也有15个加盟国。主要包括了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
楚国“父子鼎”时隔92年重逢 安徽博物院新展别错过 - 天天要闻

楚国“父子鼎”时隔92年重逢 安徽博物院新展别错过

近期,安徽博物院推出“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其中有两件战国时期的楚国青铜器——楚王匜鼎与楚王熊悍鼎,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件被誉为“父子鼎”的珍贵文物,均出土于安徽淮南李三孤堆墓群,分别承载着楚考烈王熊元与楚幽王熊悍的历史印记。1933年李三孤堆墓被盗挖后,楚王匜鼎留在了安徽,而楚王熊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