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2020年06月17日19:36:26 历史 1233

随着照相技术流传到我国,我们有幸看到一百多年前的真实清朝,因为照相机属于奢侈品,所以当时除了外国人拍摄的照片,基本就是满清皇室的照片最多,尤其是一些后宫嫔妃的照片流出后,很多人都觉得非常幻灭,因为皇帝的妃子们实在是太丑了,这和清宫剧中佳丽三千的形象完全不符,所以难免会感到失望。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一.清朝的选妃并非是选美。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觉得失望,主要是觉得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他的妃嫔一定是全天下最美丽的女子,其他朝代也许如此,但在清朝不太可能,因为清朝的选秀制度最看重的就是血统和家世,因此容貌并不是特别重要,所以满清的嫔妃大多并不好看,另外光绪帝选妃的时候,做主的是慈禧太后,她并不希望皇帝沉迷于美色,所以嫔妃大多容貌一般。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除了嫔妃容貌普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照相技术非常落后,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就把嫔妃们丑化了,她们生活中可能比照片上要好看一些,所以大家觉得老照片中嫔妃特别丑,也有像素的原因,不过任何时代都有美人,就算是在晚清也是有好看的嫔妃,只不过我们没有机会见到罢了。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二.末代皇后婉容颜值惊艳外国人。

虽然清朝的选秀不是选美,但这并不代表晚清时期的嫔妃都很丑,比如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就天生丽质,容貌惊艳,尤其是溥仪退位被赶出皇宫后,他们一起到天津生活,这时候的婉容就开始穿旗袍烫头发,因为颜值太高,很多外国人都称呼她为明星皇后,可见大家对于婉容美丽的认可。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不过婉容也是红颜薄命,尽管她才貌双全,被称为晚清最美的皇后,但她一生都没有得到过婚姻的幸福,溥仪从未真正爱慕和尊重过她,两个人也并没有夫妻之实,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后,婉容就开始被冷落和厌弃,最终婉容只能依靠抽鸦片来纾解生活上的苦闷和精神上的空虚,婉容最后孤苦无依在监狱去世,曾经惊为天人的皇后沦落至此,让人唏嘘不已。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三.民国时期照相技术有了显著提高。

其实晚清和民国相隔很近,但照相技术却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很多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她们的倩影都被记录了下来,当时电影业盛行,涌现出了一大批美丽的女明星,在那个没有整容和修图的年代,这些女明星的容貌依然令人沉迷,其实清朝时期也有许多漂亮的女子,只不过她们没有机会被记录下来。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大家不难发现,民国时期的照相技术经过改良后,像素更加清晰,滤镜更加柔和,因此更能体现出东方女子的柔美,除了女明星,还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名媛和大家闺秀,她们的容貌同样让人惊艳。其实每个年代都有美人,就算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审美观,但是美丽还是相同的,比如古代的四大美人就是放到现在也依然倾国倾城。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吗?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 天天要闻

结语:

因为清朝晚期国家内忧外患,老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所以大家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可能一直都带有偏见,尽管我们能够看到一百多年前的照片,却无法感受当时的民生百态,在那个年代也许美丽对于女子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已经足够艰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