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2025年06月09日04:23:03 历史 1969

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历史上曾多次站在分裂的边缘。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接手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也接过了民族矛盾和地方自治的烫手山芋。

近年来,俄乌冲突的爆发加上国际制裁的步步紧逼,让俄罗斯内部的稳定再次亮起了红灯。谁也没想到,第一个露出反相的,不是高加索地区那个出了名的火药桶车臣,而是伏尔加河畔的鞑靼斯坦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这个经济实力不俗、文化底蕴深厚的共和国,怎么就成了矛盾的焦点?它的不满从哪儿来,又会给俄罗斯带来啥样的冲击?

车臣按兵不动,鞑靼斯坦却蠢蠢欲动,俄罗斯的民族裂痕是不是又要撕开一道口子?

鞑靼斯坦坐落在俄罗斯的伏尔加联邦区,人口大约400万,鞑靼族占了一半多,俄罗斯族占了不到四成。翻开历史账本,这地方曾经是喀山汗国的核心地带,直到1552年被伊凡雷帝拿下,才并入沙俄的版图。

虽然几百年来同化政策没少搞,鞑靼人愣是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苏联解体那会儿,鞑靼斯坦瞅准机会,1992年搞了个全民公投,61.4%的票数支持成为“国际法主体”。这事儿给鞑靼斯坦埋下了追求自治的种子。

到了1994年,鞑靼斯坦跟俄罗斯联邦签了个权力分享条约,拿到了经济、文化甚至外交上的大片自主权,比如管自己的石油资源,还能设个“总统”职位。这条约2007年续了签,但2017年到期后就没再延长,成了鞑靼斯坦和莫斯科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条约没了,被不少人看作是普京集权的一部分,想把地方的权力往回收。2022年,鞑靼斯坦的领导人头衔从“总统”改成了“赖斯”,这阿拉伯语里是“领袖”的意思,但这改动更像是象征性地矮了一截。政治上的边缘化让不少鞑靼人觉得自己的特殊地位被剥了,埋下了不满的火苗。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文化身份这根弦绷得紧鞑靼语是鞑靼斯坦民族认同的命根子,跟俄语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属于突厥语系。可2017年普京签了个法律,把地方语言教学从必修改成了选修,鞑靼语在学校的课时被砍了大半。这政策一出,喀山街头就有人抗议,当地人觉得这是对鞑靼文化的硬压。

比如,有个喀山的妈告学校强迫教鞑靼语,结果法院直接驳回,摆明了中央不松口。尽管如此,鞑靼人还是靠着办萨班图伊节、撑地方媒体,死守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份韧性让人佩服,但也说明了他们跟中央的紧张关系没消停。

经济账算得更让人窝火。鞑靼斯坦是俄罗斯的石油大户,年产3000万吨原油,差不多占全国的6%。塔特石油公司是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商,2022年收入1.3万亿卢布。可石油开采税直接交给了联邦,2022年全国这块儿收入11万亿卢布,鞑靼斯坦就贡献了6600亿。

反过来看,鞑靼斯坦当年的预算收入才4537亿卢布,其中836亿还是联邦拨的回款。企业所得税是鞑靼斯坦的大头,2022年1661亿卢布,石油天然气占了45%,但跟联邦拿走的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这账一算,有些鞑靼人就觉得中央把他们的资源榨干了,地方却没喝到多少汤。

鞑靼斯坦的钱袋子源源不断往莫斯科送,地方却觉得被晾在一边,这不公感会不会点燃分裂的火星?

再看看车臣,情况完全是另一回事。车臣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打了两次仗,想从俄罗斯独立出去,结果被普京用武力和政治手腕摁住了。现在的车臣头子卡德罗夫靠着联邦的大笔补贴,把地方稳住了。

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响,卡德罗夫站出来支持,还派车臣部队去参战,喊着“解放”乌克兰。这份忠心换来了莫斯科的钱袋子,车臣经济上靠中央输血,短期内翻不了脸。

可鞑靼斯坦不一样,2022年它国内生产总值涨了6%,是过去五年的最好成绩。这份经济底气让鞑靼斯坦有了更多跟中央叫板的资本,也更容易把不满说出口。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车臣一声不吭,鞑靼斯坦却在低声抗议,经济实力是不是给了鞑靼斯坦更大的胆子?

2022年的俄乌冲突给俄罗斯内部的矛盾添了把火。西方制裁把塔特石油的出口和收入掐了一截,虽然靠国内供应商和替代市场撑住了,但长期的经济压力不是闹着玩的。

2022年9月,普京宣布动员30万预备役,全国各地都有抗议冒出来。达吉斯坦那边闹得凶,可鞑靼斯坦表面上挺平静,主要是领导人明尼哈诺夫跟莫斯科配合,禁了预备役离开本地。但这平静不等于没火气,底下的人未必真服气。

俄乌冲突的阴云下,鞑靼斯坦的安静是不是藏着更大的风浪?

往后看,虽然现在没啥公开的反叛动静,鞑靼斯坦的不满可不是小事儿。俄乌冲突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可能会让中央抓不住缰绳,给鞑靼斯坦争取更大自治开了口子。历史上,他们就擅长靠谈判拿好处,比如1994年的条约。

要是中央再弱下去,鞑靼斯坦没准会重提自治的事儿,甚至学1992年搞个主权宣言。国际上对自决权的支持也能给鞑靼斯坦加点外援。但莫斯科对领土完整的态度硬得像铁板,任何分裂的苗头都会被死死摁住。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鞑靼斯坦的特殊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自豪感,让它成了俄罗斯内部矛盾的一个风向标。车臣看着像是反叛的老手,可它跟莫斯科绑得太紧,暂时动不了。

倒是鞑靼斯坦的低声嘀咕,可能比车臣的沉默更值得盯着,因为它或许是俄罗斯联邦裂痕的前兆。俄罗斯的民族问题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掀起大浪。

出乎意料,俄面临二次解体?第一个露出反相的,居然不是车臣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 天天要闻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会盟之后,晋楚双方不再进行直接军事对垒,不搞大决战。春秋中后期,战争烈度显著增加,一场决战,参战贵族死亡或者重伤的概率升高,诸侯及大夫们并不愿意频繁地置身于具有丧命风险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还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导致本国政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 天天要闻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时间线太长,古代钱币种类太多了,一篇文章讲解不完的,今天先详细解说清代铜币,从顺治帝开始,包括版别,以及价格参照清代古钱币分为各局造,有宝泉局、宝源局、宝苏局等还有铜钱后面带字,价格从普通价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 天天要闻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从民国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语录的筷筒,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大户人家的红金化妆盒、堪比豪车的三枪自行车标、精确到0.01克的戥子称,每一件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见证着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与人间烟火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 天天要闻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拉萨7月1日电 题: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间整洁屋子里,104岁的大多吉用微微颤抖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闻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这世上有个人,没打过仗,没建过国,没写过书,却被全球45亿人尊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更不是哲学家,他的故事,全靠帐篷、骆驼、儿子和信念撑起来。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边缘,连墓碑都不显眼,却让三大宗教——犹太教、基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 天天要闻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万历十五年》 (二十)7reading.online一、嘉靖这位皇帝的喜爱虚荣和不能接受批评世无其匹,只接近少数佞臣,听到的是各种虚假的情况。二、当嘉靖帝发现大事已被败坏,就把昔日的一个亲信正法斩首,以推卸责任而平息舆论。这种做法使得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