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王墩》:还原墓主人身份,寻踪楚文明

2025年05月23日00:20:15 历史 5245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的武王墩墓,因在2015年夏天被一伙盗墓贼闯入而走进公众视线。它是一处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其拥有的结构完整的九室多重棺椁,以及目前所见最大的21级台阶的墓坑,共同刷新了楚墓考古史上的新纪录


《武王墩:亲历2020—2024楚王墓发掘》一书,旨在对这座营建于战国晚期的楚王墓葬及其历经四年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系统梳理。该书以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现为切入点,通过对墓葬规模、等级制度、墓葬形制的系统研究,将武王墩一号墓与已发掘的楚系墓葬遗存进行系统比较、分析,进而阐明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演变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其不仅揭示了楚国东迁过程中的文化重构现象,更为楚文化谱系研究与墓葬制度变迁构建了完整的实物参照体系,对深化战国晚期区域文明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较于传统历史考辨类著作惯用的史料爬梳与数据论证范式,该书独辟蹊径地以“摸金校尉南下”这一当代盗掘案例为叙事支点展开叙写,既让内容增添神秘感,也拉近了读者与这一楚文明遗存之间的距离


本书作者就武王墩墓主人身份的确定及其墓葬形制反映出的诸多问题作了详细阐述。武王墩早期归属合肥市长丰县,关于武王墩墓主人身份的推断,最初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墩”字上,从许慎《说文解字》里的一句话切入:“墩,平地有堆。”并结合号称“合肥第一汉墓”的舒王墩墓,从命名方式的相似性上初步推断武王墩为一处古墓葬。而墓主人身份推考方面,学界呈现双轨并行的研究路径:一是谥号考证法,梳理历史上被追谥为武王的人,其中不乏著名人物——楚武王熊通、魏武王曹操等;二是基于江淮官话中“武”“五”同音现象,指该墓为五个夭折的小王爷的祔葬之所。尽管两种观点尚未形成定论,但研究过程中严谨的考据和缜密的论证,彰显了该书“演绎推理”的特色。


武王墩墓的墓葬形制规格,亦体现出了其等级之高。与河南省周口市的马鞍冢北墓(据不少学者推测,该墓为楚顷襄王之墓)相比,武王墩的大型车马坑南北长149米、东西宽12.5米,其规格远超马鞍冢北墓仅长35米、宽4.72米的车马坑。由此可见,这座拥有高大封土的甲字形武王墩墓的不凡之处。


跟随“演绎推理”的叙述视角,本书如抽丝剥茧般逐渐寻觅到答案。2024年5月,伴随一尊青铜大鼎浮出水面,困扰考古专家们多时的疑问终于得到了确定答案,鼎口径88.9厘米、通高111.5厘米、鼎耳间距111.9厘米的楚大鼎超越了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铸客铜鼎,成为目前发现的口径最大的楚国大鼎。与此同时,其上刻有的12字铭文“楚王酓前自作白鼎以供岁尝”将墓主人身份清晰地指向楚考烈王熊元,这场历时至少五年的论证终于水落石出。此外,根据出土的一对青铜簠的口沿上刻有的12字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及其它十件青铜器表面镌刻的“楚王酓前”的铭文,经考古专家反复论证,武王墩墓的墓主人正是楚考烈王。


文物遗存是时代的见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打开封锁已久的历史之门的钥匙。武王墩墓出土的包括青铜器、玉器、乐器、竹简、木俑、动植物遗存等一万余件文物承载着厚重的楚文明,让我们最为直观地领略了楚文化之美。这些文物也忠实地反映了楚文化及其丧葬礼制的显著特点。比如,出土的大量椁板上的墨书文字对学界辨识与解读楚文字、认识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武王墩编钟的出土,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楚乐的音律、音阶等,更能间接勾勒出战国晚期楚国王室的生活风貌,为当代了解楚国礼乐制度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墓中出土的“九鼎八簋”等青铜器反映出战国时期王级墓葬的礼制规格。


《武王墩:亲历2020—2024楚王墓发掘》一书,既以“演绎推理”的方式向公众完整还原了武王墩墓主人身份确认的过程,也为学界研究楚文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部考古报告,不仅是楚文化研究的断代标尺,更成为解码华夏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枢轴。


作者:陈璨,安徽省作协专委会委员



感恩回馈
长安街知事准备了精美图书
赠送给广大粉丝!

武王墩:亲历2020—2024楚王墓发掘》

揭秘《武王墩》:还原墓主人身份,寻踪楚文明 - 天天要闻


★作者

侯卫东、梁海


★内容简介

武王墩墓,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楚王级墓葬,自2020年启动抢救性发掘以来,便牵动着考古界与公众的目光。这部作品全面记录了安徽淮南武王墩楚王墓2020年到2024年四年的发掘历程。


作者以第一手材料还原了发掘全程,以时间轴为线索,详尽叙述了考古队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技术难题以及诸多未知因素的挑战下,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地展开抢救性发掘工作,书中记录了墓坑21级台阶逐级内收的宏大结构、九室棺椁的复杂布局,以及万余件文物的提取过程,逐步揭开了这座沉睡千年的楚王墓的神秘面纱。


活动参与方式

1.关注“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已关注用户可以省略此步!

2.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言(系统限制每篇文章只能精选100条留言,敬请理解)。

3.留言获点赞数最多的四位粉丝,每位将收到一本赠书。

4.留言点赞截止至次日18时,中奖名单及领奖方式将在次日推送中公布,敬请关注。


注意事项:

① 所有奖品一律包邮。

② 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图书邮寄不到,与长安街知事无关。

③ 活动奖品寄出后,由于快递失误导致的奖品丢失所造成的损失与长安街知事无关,由用户自行与快递协商解决。

④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长安街知事所有。


上期获奖名单

x-david-、木白、迦太基汉尼拔、酒馆打烊、游致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女性上牌桌,女性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 天天要闻

女性上牌桌,女性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当许多国产剧还在“独立女性”的标签下靠金句和漂亮场景贩卖女性成长鸡汤时,《亲爱的仇敌》终于切到女性故事最重要的问题——权力。女性成长为了什么?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兼顾职场和家庭?为了证明自己“值得”一段好的爱情?为了活成优质人类范本?谁要那些!是否在人生关键场域拥有同等的权力,才是女性故事真正应该关注的...
揭秘《武王墩》:还原墓主人身份,寻踪楚文明 - 天天要闻

揭秘《武王墩》:还原墓主人身份,寻踪楚文明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的武王墩墓,因在2015年夏天被一伙盗墓贼闯入而走进公众视线。它是一处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其拥有的结构完整的九室多重棺椁,以及目前所见最大的21级台阶的墓坑,共同刷新了楚墓考古史上的新纪录。《...
14年抗战中的河南力量,190万子弟兵的血与火 - 天天要闻

14年抗战中的河南力量,190万子弟兵的血与火

你知道14年抗战中,全国伤亡“最惨烈”的省份,是哪里吗?不是东北,也不是南京——而是河南,1453万军民伤亡,比“南京大屠杀”中的伤亡,还多了将近50倍,平均每10个河南人,就有4人,倒在了血泊之中!1938年,黄河决堤的巨响,撕裂了河南的
“废约”的幻灭!谁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出卖中国主权? - 天天要闻

“废约”的幻灭!谁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出卖中国主权?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抗战爆发后,中国开启了废约行动。希望借此改变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局面。 1942年成为重要转折点!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一系列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同盟国中的地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审查调查 - 天天要闻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审查调查

来源/啄木鸟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贾建威简历 贾建威,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河北定州人,大学学历,1981年10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