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写作长文是很累,写成长文也很爽。我写长文爽且累,希望大家读得爽!
壹
人类社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真正的豪门养移体、居移气,自带上位者气场,没必要装更不喜欢装,底层民众忙于一日三餐,没条件装更没心情装,唯有不上不下的中产、小资,往往热衷于打肿脸充胖子没事装屄。
尤其是那些节衣缩食买名牌包包,可以食无肉、不可出无包的精致女,更是把装屄二字演绎得入木三分。
靠奢侈提包来支撑社会地位,人未必穷,但心是真穷
在这点上,姚安娜与王思聪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人家用不着装
国际社会同样如此。
穷国的人民,从来不否认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富裕国家的人民,也对自己的发达国家身份无感。生活不如意时,富国子民往往会发出灵魂拷问:到底谁才是发达国家?
唯有那些想发达又不够资格的奇葩,才会将发达国家四个字镶了金边、挂在嘴边,如同祥林嫂一般不停地念叨。
比如我们东北角上的宇宙国,自从得了那块发达国家的金字招牌,就恨不得将其钉在脑门上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
再比如我们西南角上的蜥蜴国,因为始终得不到别人的承认,索性就自己把自己认证为发达国家,另外还加挂了第二军事强国、世界第三强国两块牌子。
豪哥哥的视频是不太厚道,但蜥蜴国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也不高
相比他们两位奇葩邻居,中国人的表现,就淡定从容了许多。
贰
对于西方国家追着送上门的发达国家招牌,中国人从来都是微微一笑:我们还有很多人月薪三千、甚至都没时间操心国家大事,我们还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只是纯粹的发展中国家。
但这种淡定从容,却是最近十来年才培养起来的。在此之前,面对国际社会的嘲笑,其实我们也很玻璃心。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几位美国运动员戴口罩的行为,就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强烈批评,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公开羞辱。
雾霾之中的北京CBD
可回过头看,当时中国的环境污染确实很严重。外来者戴上口罩,只是必要的保护。
包括后来美国大使馆率先发布北京的悬浮物污染指数,固然有攻击、抹黑中国的嫌疑,但首先是问题确实存在,人家才有借题发挥的空间。
这种不算善意但却基于客观现实的批评,我们也不能接受,说明当时的我们,确实缺乏大国公民该有的心态。
叁
物质决定意识。
王思聪、姚安娜可以无视别人的眼光,是因为有家族底蕴。
像校尉这种出身寒微的普通农家子弟,就总是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很难通透地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在自尊与自卑之间稍微一蹉跎,就发觉过去了大半辈子。
同理,中国人的大国心态不会凭空产生,同样需要大国地位的支撑、培育。
相比急于通过2008年奥运会证明自己的中国人,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发达国家地位淡然处之,不是因为修炼了老庄之术、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圣人境界,而是因为,在国家综合实力与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平视甚至俯视发达国家的底气与自信!
就跟王思聪、姚安娜一样,现在的我们,已经用不着证明自己。因为不管是撵着美军航母编队跑的055大驱,还是天涯六比零的J10C,都已经给出了最完美的逻辑推理过程。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面还出大国地位、出大国心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国心态,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孔夫子说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国心态的建立,就是典型的文事,因而它们都离不开武备的支撑。而文事也罢、武备也罢,它们共同的基础,就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支柱的经济建设。
肆
关于什么是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包括了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3万美元,服务业国民经济占比超过60%,以及社会发展指数、人均预期寿命、科技研发投入、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复杂的指标。
但在校尉看来,上面的指标,其实是典型的因人设岗,属于先有人再定标准,与萝卜招聘没有本质区别。
因为这些指标,就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量身定做的。
这就好比,博尔特是公认的百米飞人,同时天赋异禀尿得很远。
因此,体育界就将尿得远确定为飞人的标准之一,并且大力推广。
可是不是尿得远,跟百米飞人有个蛋的关系啊!
标准之争,其实就是文化之争,其实就是国际社会主导权之争。
符合西方标准的,西方才会赐予发达国家地位。如果西方将一个跟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国家定义为发达国家,那不等于是在否定自己吗?
关于这点,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所谓的奥斯卡,所谓的国际时装大赛,所有这些缺乏客观标准的文科奖项,其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就是一种高级的PUA话术、一种高级的服从性测试、一种高级的宗教洗脑。
校尉记得,早在中学阶段,校尉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有自己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凭什么什么都要按照西方的规则来玩?
这个疑问,后来逐渐得到了解答。
我们要通过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发展自己,所以必须承认并接受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
可当我们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也必将基于自己的文化体系,来修订这套充满盎撒海盗文化、隐性殖民文化的游戏规则。
普通中国人开始无视所谓的发达国家身份,其实就是文化自信复苏后很自然的大国精神外溢。
我们不仅无视西方定义的发达国家,我们还将重新定义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
伍
具体说说现行发达国家评价标准。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以美元计价的方式与主要指标,比如人均GDP、人均国民总收入,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
按照现在的汇率,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大约为7.2:1,也即一百美元可以兑换720元人民币。
可一百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能够跟720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比拟吗?
有人可能还会狡辩,说人家挣的是美元。
但别忘了,发达国家指标并不考虑你挣的是什么货币、在什么地方消费,而是统一折算为美元进行计价。
你挣一万美元、花一万美元就算发达国家,我挣7.2万人民币、花7.2万人民币才算发达国家,那我俩到底谁的生活水平高?
正因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与汇率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很多权威的统计机构,都不再把GDP当成衡量经济总量的第一指标,而是将其转化为购买力平价GDP。
即便如此,各国的统计方法千差万别。
比如美国不仅金融、法律方面的服务业GDP虚高,甚至把家庭主妇的劳动、自住屋屋理论上的租金都折算到GDP中,印度更是连牛粪都计入了GDP。
基于这样的数据来认证发达国家,结果不可能准确。
既然计价基准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发达国家这块金字招牌,自然也就失去了权威性,所以蜥蜴国都敢自封发达国家。
陆
除了计价基准,有些具体的指标,其实也设定得不够科学。
比如服务业占比超过60%,就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实体产业占比开始下降,因而服务业的占比必然会上升。
但在校尉看来,过高的服务业占比,其实属于反向指标,反而预示着国家的衰落。
以美国独步天下的1945年为例,其三大产业的GDP占比分别为农业17%,工业48%,服务业只有35%。
这是战时经济,只能作为特例,我们再来看美国如日中天的七十年代。1975年,美国三大产业的内GDP占比分别为农业3.2%、工业28.4%、服务业高达68.4%。
一天之中,中午12点的阳光最强烈,但却是下午两三点气温最高。一年之中,夏至的太阳威力最大,但却是夏至后二十来天的三伏最热。
注:根据天干地支历法,夏至后三庚入伏,也即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因此,三伏天与夏至的时间间隔并不固定,理论上从21天到30天都有可能。
同理,美国的七十年代,就相当于他的下午两三点和三伏天。
这个时候,接近70%的服务业,其实已经属于超高指标,只不过它的恶果还不会很快呈现。
既然说服务业占比太高不好,那么,到底怎样的比例才合适呢?
以中国为例,最近十来年,自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快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逐渐进入成熟期,同时工业化成果开始集中展现,因此,这个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就很能说明问题。
十年前的2014年,三大产业国内GDP占比分别为第一产业9.2%、产值5.8万亿元,第二产业42.6%、产值27.1万亿元,第三产业48.2%、产值30.7万亿元。
五年前的2019年,三大产业国内GDP占比分别为第一产业7.1%、产值7万亿元,第二产业39.0%、产值38.6万亿元,第三产业53.9%、产值53.4万亿元。
2024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GDP占比分别为第一产业6.8%、产值9.1万亿元,第二产业36.5%、产值49.2万亿元,第三产业56.7%、产值76.6万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们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依然在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远不如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从48.2%攀升到56.7%,第二产业的占比却从42.6%多下降到36.5%。
可喜的是,我们的第一产业也即农林牧渔跟上了发展节奏,始终保持在9%左右,远超美国等发达国家。
前面说了,1975年的美国,农业占比就只剩下了3.2%。
再看一下美国2024年的数据,其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0.25万亿、5.06万亿、24.13万亿美元,GDP占比分别为0.85%、17.19%、81.96%。
以2024年平均汇率计算,当年中国的农业产值相当于1.28万亿美元,是美国的5倍。
看到这个数据时,校尉都吓了一跳,因为这与我们脑子里的概念完全不同。
不是说美国的农业最先进、最发达,同时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吗?
不是说中美贸易战包括本轮关税战,中国就特别针对美国的农产品发起反击吗?
搞来搞去,对中国的农业产值来说,美国的农产品,原来就是个无足轻重的添头!
由于中美两国的统计口径不同,中国将食品加工计入了第一产业,美国则将食品加工计入了第二产业。因此,单纯对比第一产业,可能对美国有点不公平。
但即便是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合并到一起,中国的实体产业产值和GDP占比也彻底碾压美国——不仅碾压现在的美国,同时也碾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
不管是1975年的美国还是2024年的美国,中国的产业结构明显更健康、更有发展潜力。
校尉认为,要确保国家的发展潜力,服务业的GDP占比最好不要超过60%,保持在55%左右最好,65%是警戒线,70%是红线,意味着产业结构进入了难以逆转的去工业化进程。
同时,第二产业也即工业的占比,保持在35%-40%最佳。
也就是说,实体产业与服务业的比例,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四六开。
太低,实体产业生产的商品难以通过服务业充分转化,国家提供的服务业工作岗位太少,导致就业不够充分,人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太高,则有去工业化的危险,看似国民经济尤其是服务业蒸蒸日上,但长期风险却在不断积累。
柒
正因发达国家标准是根据已经步入工业化黄昏期的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这套胶柱鼓瑟的指标用在中国身上,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
说中国属于发达国家?
对不起,上述指标,尤其是人均GDP、人均国民总收入,以及服务业占比,中国全部不达标,并且差距还挺大。
说中国不是发达国家?
西方国家自己都不干:一个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甩美国几条街的国家,怎么可能不是发达国家?
那么,到底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算真正的发达国家?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应该很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工业化水平,以及建立在工业化之上的社会治理水平。
在校尉看来,只有实现了全面工业化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只有将工业化成果惠及民生,形成普惠性、均等性的社会治理模式,才算是真正的发达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毒品问题都治理不好,你非要说他是发达国家,甚至还要说他是人类文明灯塔,这个逻辑,也许可以说服别人,但绝对说服不了校尉。
美国街头的吸毒人群
相比现在吸毒者如同丧尸围城一样的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欧日,抛开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带来的长期隐忧,单纯从人民生活水平来说,可以算真正的发达国家,也是发达国家的巅峰。
因为他们不仅拥有中高端实体产业,还培育了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中产阶级,进而通过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带动服务业、辐射全社会,把工业化的成果体现到了绝大多数人身上。
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超水平完成了全面工业化,在民生兜底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如廉价高效的公共交通设施、覆盖每一个人的基本医疗保障、世界一流的社会治安、性价比和公平性都达到了极高水准的公立教育体系……
但在缩小贫富差距、培育中产上,相比盛期的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再说具体点,就是在公共产品方面,中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但在家庭财富积累上,中国离真正的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前面关于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
产业结构好,代表的是发展势头、发展潜力,反过来说,就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我们的工业能力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个人财富,财富分配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这个缺陷,既有内部治理的因素,也有外部国际产业链控制权的因素。因为国际产业链控制权的重要体现,就是产品定价权,这个权力,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业利润。参见《印巴空战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相似的战略环境、相同的战略构想、不同的战术结果》
在拿到产品定价权之前,我们的相对生活水平,尤其是劳动的性价比,很难追上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
但如果横向对比现在被去工业化掏空了身体的美国,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方面,其实中国更像发达国家。
捌
出现这种反逻辑的现象,是因为美国已经分裂。
历史文章中说过很多次,在犹撒利益集团精心设置的分层体系中,美国已经一分为二,一个是由普通美国人组成的表层美国,一个是由犹撒利益集团组成的深层美国。
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代表的中产美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上世纪美国的中产家庭,富足、安逸、自信的表情,很自然地浮现在他们脸上
到现在,如果拿中国跟普通美国人生活的表层美国比,那中国才是发达国家。
因为中国人享受到的社会公共产品,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大学、低息甚至是免息的助学贷款、公共交通、高铁、医疗、治安、菜篮子工程、快递外卖服务,无一不在吊打美国。
在给普通人提供的公共产品方面,中国唯一不如美国的地方,大概就是毒品了,因为中国根本就不提供这样的服务,反而动不动就给毒贩子判处死刑。
但如果拿中国跟犹撒利益集团生活的深层美国比,那中国就只能是发展中国家。
因为美国权贵所享受的奢侈生活,比如私立学校、推荐制升学与就职、合法的政商旋转门、萝莉岛与吹牛老爹派对,别说普通中国人,中国权贵也享受不到。
这就是中国富豪对美国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吸引他们的,不是卖血、打三份工都还不完的高等教育贷款,而是超脱于道德、法律之外的萝莉岛。
相反,董小姐的4+4,固然暴露了我们社会治理方面的漏洞,但也从反面证明,我们的高考制度、公考制度,确实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堵住了绝大多数婆罗门学渣,逼得他们只能绕道海外、曲线救国。
可以想象,如果在美国,类似董小姐这样的出身,直接找这院士、那教授写几封推荐信,就合理合法、毫无后患地搞定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哪里用得着费尽心机留洋海外,甚至还要通过舞弊造假层层闯关!
董小姐能够一路闯关固然触目惊心,但至少我们还有关口。对美国的权贵来说,制度性的关口根本就不存在。
除了权贵阶层刻意为之,美国之所以分裂,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既无法为普通美国人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也无法为普通美国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依靠霸权惯性、部分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美国可以维持权贵集团的萝莉岛生活,但面对数亿既没有接受过良好基础教育、又对曾经的中产生活念念不忘的美国民众,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知道,懂王与阴王相性相冲,几乎所有的政策,他们都针锋相对。
但在吸引产业回流上,他俩高度一致。
因为实体产业才是国家的根基,才是发达国家地位真正的基础。
工业化国家未必一定是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一定是工业化国家。
也就是说,美国现在的发达国家地位,其实只是霸权惯性加持之下的幻象,是根本就没穿衣服的国王。
结语:
就跟金融只是实体产业的润滑剂一样,服务业也只是实体产业的附生物。
在实体产业凋零的前提下,服务业的发达只是回光返照。
在校尉看来,服务业占比超过60%,非但不是什么发达国家标准,反而已经由正向指标变成反向指标。
过高的服务业占比,只说明工业化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社会的活力正在下降。
服务业撑不起发达国家,就跟名牌包包撑不住面子一样。
工业没了,发达国家地位也就没了,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必须谨记!
反之,只要有了工业,有没有发达国家这个名牌包包,其实无毬所谓。
提示:
校尉并非经济方面的专业人士,关于三大产业占比的关系,尤其是服务业占比到底多少才合适,如果读者之中有专业人士,欢迎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