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主题!
朋友们,清明外出途中,
请留意下方“悬赏通告”,悬赏金额100万!
文物回家需要您的一份关注。
拜托啦
写在前面:
跨越千年的“双狮记”
在陕西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
两只石狮的命运被时代割裂——
一尊静立博物馆大厅,
以昂首阔步之姿迎接八方来客,
被赞为“东方第一狮”!
另一对却深陷盗案迷雾,
15年踪迹全无,百万悬赏至今无人揭榜。
它们同为唐代石狮,却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今天,马啃菠萝为您揭开
这对“命运双狮”的传奇与悲歌。
一、陕历博的“顶流狮王”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展厅,
一尊昂首阔步的石狮正“踏碎”千年光阴。
它体长2.8米,高1.6米,鬃毛如波浪翻卷,
四爪仿佛碾碎历史的尘埃,
就连胸前的鬃毛都雕刻着13道流畅的弧线——这便是被誉为“东方第一狮”的唐顺陵走狮(复制品)。
它来自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顺陵,
是唐代帝陵石狮中体量最大、
气势最盛的一尊。
最传奇的是它的姿态:
传统石狮多呈蹲坐式,唯有这头狮子昂首前行,胸腔鼓起如悬空的磐石,后腿肌肉紧绷似随时会踏碎时空。
这种“行走的雄狮”造型,
正是盛唐开放气象的象征——
它不固守原地,而是永远望向远方。
二、消失的守陵者:
石狮午夜劫案
就在顺陵走狮受万人敬仰的时候,
百公里外的唐建陵却发生了一场噩梦。
2010年4月3日凌晨,手电光划破陵园寂静,
犯罪嫌疑人用吊车链条捆住两尊石狮的脖颈,柴油三轮车的轰鸣掩盖了石座断裂的脆响。
当文管员次日清晨发现时,
只有两对深陷的车辙和底座上新鲜的凿痕,
见证着这场“文物绑架”。
这对石狮属唐肃宗李亨的建陵,
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王朝恢复期,
石狮胸前分别刻着“民此远备”和“山河永固”——字迹虽已被风化,却像一声穿越千年的叹息。
北狮闭口露齿,鬃毛如僧侣的袈裟般垂落,南狮张口吐舌,喉间仿佛还回荡着护陵的低吼。两尊石狮一静一动,是大唐由盛转衰见证者。
15年过去,悬赏金额从10万飙升至100万,
公安部将其列为“世纪悬案”。
却始终找不到这对石狮的踪迹!
唯有凄冷的底座,
在风雨中年复一年地等待“主人”归来。
三、石狮的“平行人生”:同样血脉,不同命运
同样是唐代石狮,同样守护帝王陵寝,
为何一个在陕历博接受朝拜,
一个在黑暗中等待救赎?
顺陵走狮的“幸运”,
始于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文保单位。
如今顺陵石狮,
都被钢制护栏和监控系统环绕,
据说连地表的草皮都经过酸碱度检测。
而建陵石狮被盗时,
陵园还依赖三名文管员人力巡逻,
偌大的陵区只有4盏路灯,
监控设备也是在案发后才陆续安装。
四、石狮是时光碎片:
我们欠历史一个承诺
在陕历博留言簿上,常有游客写下:
“看到走狮,就像看到了长安的心跳。”
而在唐建陵,村民们会指着空荡的底座说:“那俩狮子,比我们爷爷的爷爷还老啊……”
文物的命运,从来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所谓“命运不同”,本质是人类对文明的态度不同。
被盗的石狮,不仅是两块石头,
更是刻着“民此远备”的历史契约,
是千年前工匠用凿刀刻进石头的精神图腾。
如果您在出行途中,
见到任何与建陵石狮有关的线索。
请拨打悬赏热线:110或029-35616669。
这对石狮历经千年,
竟然在2010年被盗,实乃痛心。
让我们一起,把历史的拼图补全。
拜托!
原创文章,
欢迎点赞、留言、在看、转发!❤️
让更多人了解建陵石狮被盗案和悬赏通告!
欢迎关注我,每天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