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中的小岛上长期居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5年04月05日02:42:06 历史 1016
小岛离最近的大陆至少要有500公里,居住至少半年以上

这个小岛不代表荒岛。在夏威夷也可以算的

翻译短文两篇,通过几张老照片展开了还在琉球政府时期岛民生活的故事。

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本文仅作为科普读物,对资料的机械翻译中可能存在诸多谬误、主观色彩、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敬请谅解。


1966年・波照间・时代转折期最中

著者:西前津松市 翻译自:《竹富町史だより》第四十八号

《竹富町史 第十一卷 资料编 新闻集成 VIII》(以下简称《新闻集成VIII》)所涉及的1966年(昭和41年)是日本回归前夜的转折期,波照间岛也不例外。当时笔者正上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个人记忆中曾随父亲所属的鲣鱼船“开洋丸”出海捕鱼,饱受晕船之苦。船在小滨岛附近接收鱼饵后返航,直到波照间和西表岛的轮廓完全消失在南方的海平线下。船上一名船员曾说:“陆地上的工作不是男人该干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学校的技术家庭课上,我曾因操作失误将当时还很稀有的耕运机(个人所有,几乎全新)弄翻,吓得借来的老师脸色苍白。

一、甘蔗种植与制糖一体化

“波照间岛的田地里看不到一根杂草,甘蔗的下叶被彻底清理,连老鼠都无法生存。”(《八重山每日新闻》,以下简称《八每》,昭和41年6月25日)。“糖业下期也将面临最坏的情况,预计产量在10万吨左右,西表岛和小滨岛可能进一步减产。”(《八每》,昭和41年7月22日)。尽管“野鼠灾害和台风影响严重”,但“与那国岛和波照间岛却增产了”,波照间岛的产量从上一季的6579吨增加到10140吨。

岛内原有的三家小型制糖厂被废除,1961年(昭和36年)根据日本政府的糖业振兴法成立了波照间制糖株式会社,1962年(昭和37年)工厂开始建设,1963年(昭和38年)正式投产的中型制糖厂(百吨级)逐渐步入正轨。“来自名古屋制糖的领家正干先生在琉球的含蜜糖厂进行技术和经营指导”,他表示:“波照间岛的劳动力充足,当地人也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工厂,工作进展顺利。”(《八每》,昭和41年1月16日)。岛民们选择了以甘蔗种植为生,麦子、粟等谷物从田地里消失,稻田被彻底改造为甘蔗田。1974年(昭和49年)4月1日,波照间岛获得了“朝日农业奖”。

“波照间岛的环岛公路也将在68年度开始建设。”(《八每》,昭和41年11月9日)。当时从村庄向海边延伸的道路呈放射状,彼此独立,互不相交。修建环岛公路的目的是将这些道路连接起来,提高甘蔗运输的效率。随后,大规模的土地改良使土地变得平坦,甘蔗种植面积扩大,连接放射状道路的农道也陆续修建,以至于久未回乡的岛民甚至会迷路。村庄外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自然风光消失了。

“竹富町也热衷于引进黄鼠狼”(《八重山时报》,以下简称《八时》,昭和41年12月27日)。“去年引进了113只,今年计划引进250只”,用于对付野鼠的黄鼠狼大受欢迎。与如今外来物种成为大问题的时代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后来有声音称,由于黄鼠狼的引入,云雀的鸣叫声消失了,鹌鹑也不见了,蜥蜴和椰子蟹(曾是岛民的常见食物)数量锐减。黄鼠狼可能也捕食了这些动物。

二、 走向衰落的鲣鱼渔业

“捕获量达到一万斤,全郡鲣鱼丰收,波照间岛各工厂彻夜加工。”“与去年相比,今年是丰收年。”“最大的问题——鱼饵不足今年也得到了解决,尤其是波照间附近海域被大量鱼饵包围。”(《八时》,昭和41年6月1日)。当时波照间岛还有六艘鲣鱼船在作业,但远不及鼎盛时期。一位现年83岁的男性回忆说,他初中毕业后就上了鲣鱼船,那时有八艘船在全速运转。每艘船需要20名船员和7名鲣鱼干制作工人,总共需要216人。夏季捕鱼期,村庄和田地里几乎看不到男人的身影。

“波照间港预计被指定为第一类港口。”(《八重山朝日新闻》,以下简称《八朝》,昭和41年4月24日)。“修建防波堤和疏浚港口,不仅为台风期间本地和日本渔船提供避难场所,还为渔船大型化、冷冻设施建设和制造设施一体化做准备。”(《八每》,昭和41年4月20日)。“加快开通黑岛樱路”(《八时》,昭和41年7月27日)。这是为了在小滨岛附近的鱼饵场之间往返时,能在退潮时通过竹富岛东侧的黑岛口,缩短距离。

波照间民族志《HATERUMA》的作者科尼利厄斯·奥伊汉特在1965年(昭和40年)访问波照间岛时写道:“我们乘坐了古老而神圣的‘八岛丸’(35.61排水吨),由于潮汐和天气良好,航程只花了不到四个小时。船从竹富岛南侧、黑岛北侧经过,擦过新城岛。如果天气不好或退潮,船会绕行小滨岛,沿着西表岛东海岸航行,耗时更长。”黑岛口是海上交通的要冲。

尽管还有一些关于鲣鱼渔业利好的报道,但波照间乃至整个八重山的鲣鱼渔业都在衰退。燃料价格上涨、鱼饵不足等问题是主要原因,但波照间岛中型制糖厂的建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位83岁的男性提到,一些拥有较少农田的鲣鱼渔业从业者转行到制糖厂工作,因为制糖厂全年都能提供工作,而鲣鱼渔业只在夏季有收入。渐渐地,不仅是这些人,其他人也转向了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波照间岛从“半农半渔”变成了以甘蔗种植和制糖为主要产业的岛屿。当时的竹富町长白保生雄曾热情地说:“如果波照间渔港完善了,波照间岛将变得更接近‘金之岛’。”(《八每》,昭和41年4月20日),但这个预言完全落空了。

在大洋中的小岛上长期居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天天要闻

摄影/提供:内藤哲,1964年

三、岛内人口的变化

1965年国势调查显示,“竹富町人口减少1237人”(《八朝》,昭和41年2月2日)。这些人迁往其他市町。

黑岛曾是岛民长期努力和远见的体现,但当时也面临困境。“由于气象条件导致的农业灾害频发,加上岛上的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积极性下降,迁出者显著增加。1947年总户数为240户,现已减少到124户。”(《八朝》,昭和41年8月11日)。一位50多岁的女性回忆说,每次去港口都能看到搬家的家庭,感到非常寂寞。“婴儿潮消退,小学入学儿童减少”(《八时》,昭和41年2月1日)。“竹富町的新入学儿童为252名(去年249名),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明年(1967年)入学的儿童预计为169名,减少了83名。战后的婴儿潮正在消退。”

波照间岛1966年(昭和41年)的人口为1335人,与之前相比变化不大,小学在校生287人,中学在校生151人,也与此前相似。

另一方面,在“今日竹富町五个部落无人参加成人式”(《八时》,昭和41年1月15日)时波照间也在其中。关于波照间制糖厂,“名古屋制糖的领家正干先生指出,劳动力供应充足,但老龄化严重。”(《八每》,昭和41年1月16日)。这意味着出生率下降,从学生人数的逐渐减少也能看出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波照间乡友会为高中毕业生举办激励会”(《八每》,昭和41年3月3日),因为14名毕业生中没有人回到波照间定居。

四、内容丰富的修学旅行

“波照间中学于6月2日上午8点出发,在冲绳本岛住宿。3日参观气象台、渔联制米所、法院、地方政府、町政府、电电公社、文馆、每日新闻社、观看电影。4日参观桃林寺、石垣庭园、宫良殿内,参加球类比赛。5日继续参加球类比赛。6日参观民政府、净水厂、石垣岛一周农业试验场、巴拉皮多坝。7日上午8点经小滨岛、大原返回。”(《八每》,昭和41年5月28日)。这次修学旅行历时5天6夜,内容丰富,参观了许多设施和文化遗迹,还观看了电影和参加了球类比赛。由于石垣岛不易到达,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几位母亲负责做饭,为学生们提供了美味的料理。住宿地点是冲绳本岛的菠萝工厂宿舍,当时菠萝季节已结束,中国女工已离开。

“与渡船共存的花田嘉一一家,祖孙二人守护浦内川”(《八每》,昭和41年1月23日)和“浦内川架桥计划三年前已提出,目前正在设计”(《八每》,昭和41年9月28日)等报道也充满了现场感。1970年(昭和45年)桥梁竣工,笔者在初中三年级(1968年)的修学旅行时,仍是由花田先生用长竿划船渡过浦内川。当时有50名学生,花田先生不得不在“冲绳最宽的河口”来回多次。旅行团乘鲣鱼船在白滨港上岸,沿着“崎岖不平、泥泞不堪、陡峭的政府道路”步行到祖纳,在西表学校住了一晚,第二天步行到船浦,与船浦中学进行棒球和排球交流赛。

当时石垣岛的学校选择八重山诸岛作为修学旅行目的地并不罕见。翻阅波照间中小学的沿革志,1967年(昭和42年)大滨中学、白保中学、伊原间中学相继访问了波照间岛。其中大滨中学和白保中学连续多年选择波照间岛。明和大海啸曾给大滨和白保造成毁灭性打击,波照间岛曾分别接收了350名左右的避难者,这种历史渊源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白保小学PTA赠送了学艺会用的幕布(1965年1月19日),大滨小学送来了台风救援物资(1965年10月16日),白保中学在波照间岛干旱时送来了1000瓶饮用水(1963年5月18日)。

如今受疫情影响,一切活动都受到限制,中小学的修学旅行也不例外。以往小学修学旅行主要前往冲绳本岛,今年则改为在岛内进行1-2天的学习活动。中学修学旅行也没有前往其他府县,而是以石垣岛为基地,前往离岛进行2天3夜的学习活动。

五、电视开播的前两年

“电视工程终于开工,29日开始现场说明,邮政省也来岛。”(《八每》,昭和41年8月20日)。“先岛电视收视费为90美分”(《八每》,昭和41年8月3日)。关于离岛和石垣岛农村地区的电力、自来水、电话的报道不少,但更多的是关于电视开播的新闻。八重山郡民无论老少都热切期待着电视开播。“电视现场招标说明今日开始,将从演播室开始”(《八时》,昭和41年9月3日),电视开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大洋中的小岛上长期居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天天要闻摄影/提供:石垣佳彦

写到这里,一篇有趣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玉城功一的《1964年本土招待旅行》(收录于《竹宫町史 第11卷 资料编 新闻集成Ⅶ》)。1964年(昭和39年)8月,波照间岛的“两名男中学生和三名女中学生”受邀前往东京,试乘了当时只有铁路专家等特殊人士才能体验的新干线“梦之超特急”。车内广播介绍他们是“琉球最南端的波照间中学的贵宾”。同年3月,奈良市帝冢山短期大学的教授和8名女学生访问了波照间岛,被岛上的美景和热情款待所感动,决定承担旅费,邀请岛上的中学生和带队老师前往本土。

回到石垣岛后,电器店店员告诉他们:“你们试乘梦之超特急的画面在电视上播放了。”虽然电视开播还要等一段时间,但电器店为了促销,全天播放了这段录像。波照间中学生试乘“梦之超特急”的梦幻经历,只有少数八重山人亲眼目睹。如果笔者当时看到,或许也会记忆犹新。

笔者偶尔去石垣岛时,也会泡在电器店里,观看东京奥运会的比赛,为披头士的《girl》和The Tigers的表演热血沸腾。

电器店为了促销电视,曾多次前往波照间岛。傍晚时分,停在路边的卡车后部架起的大型电视吸引了各年龄层的人群围观。

以上只是《新闻集成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读完所有文章后,我深深感到能在波照间岛度过青春时代是多么幸运。尽管生活不便、娱乐匮乏,但这些经历如今反而成了宝贵的财富。夸张地说,它们或许已经化为了生活的动力。

远处仿佛传来了NHK晨间剧《旅路》的主题曲。偶像剧《ひょっこりひょうたん岛》也令人怀念。1966年(昭和41年)之后的两年,这些节目即将播出。放学后,我们曾在理科室挤在一起,汗流浃背地观看这些节目的重播。


八重山丰年祭的爬龙船竞渡

翻译自:《竹富町史だより》第二十三号 “照片中的故乡”第22期

八重山的丰年祭是农历六月全村、全岛共同参与的重大祭典,通常持续两至三日。在御岳,神司会献上祈求五谷丰登的祷词,同时上演奉纳艺能表演。整个村落在此期间被节日的氛围彻底浸染。

波照间岛的丰年祭与鸠间岛的相似。岛上于农历五月举行名为“スクマー”(意为稻穗献祭)的仪式,向神明敬献稻穗并虔诚祈福。此时会吹奏丰年祭专用的笛曲,岛民通过笛声感知节日的临近。祭典约一个月后迎来高潮。

祭典首日称为“ユードゥシ”,神司、ティジリビバギッカサ及村中志愿者在友利御岳彻夜祷告。次日为“トービン”,在名为“サンシキ”(桟敷)的场所表演各类传统艺能。最后一日名叫“シナビキヌピン”,东西两村会分队展开激烈的拔河对决。

丰年祭的独特之处在于“トービン”环节的爬龙船竞渡。仪式中,旗手从“サンシキ”移至海边,两艘船被推入海中,舟手登船。人们一边吟唱着“世乞いジラバ”,曲终后开始竞赛。东村与西村的旗帜迎风招展,船员奋力划桨,竞逐终点的热烈氛围扑面而来。

在大洋中的小岛上长期居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天天要闻昭和25年(1950年)东村与西村对抗爬龙船竞渡的场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崔康熙已经失控,队内矛盾凸显,唯有一人能够拯救崔康熙于水火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已经失控,队内矛盾凸显,唯有一人能够拯救崔康熙于水火

如今新赛季中超联赛已经是进行了4轮比赛,而在4轮联赛过后,有一支球队的表现无疑是让球迷失望的,那便是传统豪门山东泰山了,4轮联赛过后,泰山队仅取得了2胜1平1负的战绩,暂时排在积分榜的第7位,对于以争冠为目标的泰山队来说,球队现在这样的表现是很难说得过去的。就在最近一轮比赛中,泰山队主场以0-3惨败给了成都蓉...
7岁女儿被辱惨死,凶手将被判无罪,1981年母亲在法庭上连开8枪 - 天天要闻

7岁女儿被辱惨死,凶手将被判无罪,1981年母亲在法庭上连开8枪

在德国法庭上,法官正在对一起案件进行仔细地梳理,如何判决尚未公布于世,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可让人都没想到的是,死者的母亲却未等法官进行宣判,便掏出事先藏起来的枪支,朝着嫌疑犯连开八枪。嫌犯当场毙命,整个法庭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尹锡悦未能获勋章便遭下台,8万退休金也没了,硅胶脸爱妻还面临“三宗罪” - 天天要闻

尹锡悦未能获勋章便遭下台,8万退休金也没了,硅胶脸爱妻还面临“三宗罪”

当地时间4月4日,当尹锡悦被罢免的决定公布后,支持弹劾的韩国民众真可谓是欣喜若狂,很多人不免喜极而泣。在坚持表达意愿数月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尹锡悦的支持者,还有尹锡悦本人,用“垂头丧气”这样的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们在宪法法院宣布结果后的表现。就在4日下午,在位于首尔市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