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2025年01月04日18:33:02 历史 1665

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 天天要闻

河北长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经常是几代长城并行,甚至一代长城压着另一代长城。

比如赤城县青虎沟,有研究发现这里的明长城叠压着北魏时期长城,两者相差近千年,但长城修筑的地方和走向在这里实现了历史重合。

比如赤城县滴水崖附近的长城,几乎可以确定是明长城叠压唐代长城。

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 天天要闻

无论对于任何朝代来讲,修建长城都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所以一定要做到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达到一个平衡点,前代人修筑长城的地方一定是效益最大化的。

也就是说,长城的修筑是与军事、经济有关的,既能发挥作用,最大限度震慑和防御敌人,又要节省成本,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在这个地理尺度上,长城走势几乎跟两条线密切相关。

一个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龙门-碣石北线。

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 天天要闻

其中龙门在今陕西韩城市,碣石在辽宁绥中县,这条线穿越了河北的北部,几乎是长城所经过的线。

司马迁写书的时候,汉朝通过打击匈奴获取了塞外的土地,也就是从农业区发展到了牧业区,“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这是农耕和游牧两种文化冲突、交错、融合的地带,几乎长城成了分界线。

一个是胡焕庸线

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 天天要闻

胡焕庸先生是一名地理学家,先生通过研究提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黑河(瑷珲)—腾冲线”,提出时间是在1935年,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这条线以东,国土面积为43.71%,但人口只占了94.39%;这条线以西国土面积占56.29%,人口比例却只有5.61%。

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 天天要闻

这条线不仅是一条人口、经济线,同时也大体划分了我国的农耕与游牧文化区。

如果还能再加一条线,这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个在张家口体现的比较明显,处于坝上坝下正是长城的走向。

明朝之前的一些长城修建在承德北部、唐山北部,也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河北长城为啥一直是这样的走向? - 天天要闻

这几条线在河北几乎是重合的,长城的选址、布局和施工一方面充分考虑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一方面要考虑当地的自然天险、关口险隘等,也就形成了今天的长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朝郑亲王传奇 - 天天要闻

清朝郑亲王传奇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第一位郑亲王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满族军事家、政治家,清王朝创建者之一。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执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为“周乔治华盛顿” - 天天要闻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为“周乔治华盛顿”

据@三湘都市报 消息,5月15日,“朱雀玄武敕令”发帖称已经成功改名为“周乔治华盛顿”。15日晚,记者联系上改名的湖南小伙,据他介绍,5月15日早上接到县里户籍署工作人员通知,称新名字已通过审核,目前他对新名字很满意,认为这个名字比较洋气,但后续有更喜欢更合适的名字,也可能再次申请改名。这位小伙回应网上热议解...
历史地图咋用?这份调查揭开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 天天要闻

历史地图咋用?这份调查揭开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学历史最让人头疼的是什么?时间线混乱、地点对不上号,明明背了一堆事件,却像散落的珠子串不起来。不少学生感慨:“翻开地图脑子就乱,朝代疆域变来变去,根本记不住!”历史地图作为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到底用得如何?通过对江西N市第十
阿里于无声处 - 天天要闻

阿里于无声处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苗正卿题图|视觉中国 虎嗅获悉,4月开始,阿里内部开启更换工牌计划。在2023年阿里“1+6+N”改革后,部分子业务板块曾推出单独设计的工牌样式,此次则将整体更新的统一的设计,所有阿里员工在提报姓名、照片等信息后,将陆续领到最新设计的“阿里巴巴工牌”。 与此同时阿里更新了员工跨组织流动...
不能把苦难深重的岁月与艰苦奋斗的年代混为一谈 - 天天要闻

不能把苦难深重的岁月与艰苦奋斗的年代混为一谈

近来,有人把苦难深重的岁月和艰苦奋斗的年代混为一谈,这种人如果不是智障,就是心怀鬼胎。图片源于网络苦难深重的岁月指的是解放以前,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外遭列强们的侵略和欺凌,内受地主恶霸和大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