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1月7日,贵州遵义的国民党二十五军守军在红军部队的精准打击下被快速击溃,这些国民党军被打倒在地的,不断扭动着身躯哀嚎,而那些没有跑掉的,就被我军成功俘虏,红一军团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快速进入遵义,随后,中央红军的所有部队都到达了这座繁华的城市。
但是在当时,遵义百姓并不了解红军,在他们眼中,遵义的柏家人平时蛮横无理,在遵义城中让人闻风丧胆,一切都是因为柏家出了一个师长柏辉章,柏辉章当时担任着国民党25军第2师师长,他的手底下有两个旅,四个团,在遵义可以说有着非常强大的镇压力。
如果不是红军来到这里,柏家的阴霾始终要笼罩在遵义城的上空。
我党善于做群众工作,每到一个地方,根据毛主席的习惯,都需要对老百姓的想法进行了解,对当地的生产力以及经济进行调研,只有了解了解本矛盾以及基本状况之后,我党才有解放这里的对策。
根据了解,遵义城内有着大量的“干人”,所谓干人,用当地的方言来说就是穷人,这些干人吃不饱穿不暖,是整个遵义的最底层,但他们也同样是遵义城的主要劳动力,遵义的穷人家庭,做不到每个人平均一套衣服,只有男性劳动力需要外出工作的时候,才能把衣服凑出来外出。
干人群体让中央感到非常的痛心,与此同时,遵义也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之后,第一个到达的可以休整的城市,在这个时候,国民党的全部敌军被挡在了乌江东南两岸,遵义虽然不是一个长久停留的地方,但在目前,可以保证红军一小段时间的休整。
于是乎,在担任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同志的建议下,中央红军决定在遵义城内查抄一系列剥削百姓的地主资产,而第一个要被打倒的地主,就是柏家。
打倒地主,不仅能够让红军获得生活上的改善,同样还能改变遵义城中大量贫穷百姓的生活状况,不管是为了让百姓了解红军的政策,知道红军是为人民百姓的部队,还是说仅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对于许多了解党史的朋友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址,因为这里就是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这座二层小楼,是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点,也被毛主席视为自己命运的转折点,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遵义城中最富丽堂皇的二层小楼,就是柏辉章的资产。
在红军进入了遵义之后,中央已经有了筹备一场会议的打算,在周总理的命令下,曾美同志进入城中快速寻找一处适合召开遵义会议的场所,在曾美的不断筛选中,柏辉章的公馆,就成为了最好的目标。
因为柏辉章的公馆奢华无比,一看就是压榨了大量百姓的财富建造起来的,作为人民的军队,作为站在人民这一边的政党,在这里举行会议,能够让老百姓更加亲近共产党,也杀一杀国民党军阀的嚣张气焰。
那么柏辉章的公馆奢靡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当地人描述,这座公馆起码花了三万银元,而在当时的贵州,10块钱银元,就能维持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基本开销,这座公馆等同于掠夺了三千个贵州普通家庭的一个月所有开销,程度是吓人的。
柏辉章当时怎么来的这笔钱呢?
其实国民党的军官一般都是采取克扣军饷以及其他手段聚敛财富,不管是地方军还是中央军,这种恶劣的手段没有任何的区别。
相比起其他的军阀,柏辉章因为父亲留下来的商业家底非常雄厚,在遵义,柏家有着机面厂,纸厂,这两个工厂都运转的相当不错,柏家在遵义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然后将商品往外卖出昂贵的价格,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资本剥削关系,所以遵义百姓始终没有钱,没有工作干活的柏家人却越来越有钱。
柏辉章才有钱盖出这样一座楼。
曾美过来探查情况的时候,发现了这里厨房、酱缸、会客厅、住屋等一应俱全,很符合周总理的要求,就将这里的情况给汇报了回去,也是在情况汇报上去之后,中央决定就在这里举办这场重要的会议。
遵义会议上指出了王明路线的错误,并且第一次正面检讨了博古以及李德的军事指挥上的漏洞,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时候,博古以及李德让装备比国民党军差很多的红军跟国民党进行阵地战,结果只会是让国民党的炮火消耗我军的大量有生力量。
这种错误的战斗方式不能够再继续,中央红军从鼎盛时期的十几万人到如今进入遵义的几万人,大量的同志倒在了路上,代价无比沉痛。
遵义会议结束之后,战士们对柏家的“财富”进行清点。
首先,战士们将柏家公馆中的大量绸缎以及衣服扔在了路上,许许多多遵义的贫穷老百姓都眼巴巴地看着,将衣服扔出来的红军们告诉他们,这些衣服就是给他们的,直接拿回去穿,不要担心任何事情,百姓们一开始还有所畏惧,到后来确定是可以拿走的,就兴高采烈地带回家。
其次,那些没吃饱的老百姓总是饥肠辘辘,而地主家庭却富得流油,这种极大的贫富差距,是无产阶级革命接受不了的,所以红军立即将大量的物资发放给百姓,并且将柏家的许多资产进行拍卖,拍卖后的资产绝大部分都发放给了百姓,虽然这些钱不能够让他们一下子暴富,但跟过去的贫穷生活相比,肯定有着不同。
而红军战士们,基本上每个人都分得一块银元,这一块银元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钱,但却能够在遵义城里面买许多东西,遵义虽然位于西南地区,但却有着非常发达的进货渠道,就连上海的先进工业产品都能够在这里看到,也是红军进城之后,遵义的商业以及贸易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柏辉章或许想到了红军进城之后会“惠及百姓”,对此他没有办法阻止,在军事作战中,正面他打不过红军,即便是逃进遵义城,柏辉章也守不住遵义,所以在红军进城,柏辉章急匆匆地带着自己能够带走的财富离开了,红军所查抄的柏家资产,都不是最完整的。
当然,在遵义城中,也有认可红军的地主,这些地主一般都是同情农民,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从来没有剥削农民,更没有剥削工人,他们的劳动报酬从来都是给足给够,所以在红军来了之后,他们拿出一些银元赠给红军,以表示自己对于红军照顾老百姓行为的敬佩。
红军在遵义休整了十几天的时间,这十几天的时间是怎么争取来的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国民党人自己内部“互相算计”导致的。
当时的贵州属于是王家烈的地盘,王家烈的25军表面上说是属于国民党的序列,可是王家烈连自己手底下的军阀都控制不住,手底下只有柏辉章的部队还有一些其他部队听他的,他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14个团,而且这些部队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双枪兵。
所谓双枪,不是说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一边抽着大烟,一边开枪,纪律和战斗力非常地差。
蒋介石在一开始并没有把中央军直接派到贵州地盘,而是等待王家烈发出求援信号,因为蒋介石知道王家烈绝对挡不住红军的攻势,红军在贵州遵义进行了休整之后,立即也开始了新的战略布局,在娄山关战役中,将王家烈的主力部队全部击溃,冲出了遵义之后,也拉开了毛主席所指挥的“四渡赤水”的序幕。
从整一个长征历史上来看,红军进入遵义,对于红军在接下来的战斗而言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意义的,如果没有在遵义进行调整,经历了湘江血战的红军,未必能够恢复如此强盛的战斗力,也同样是因为遵义会议修正了错误的路线,才让红军的一切重新走到了正轨,在毛主席神乎其技的领导下,红军最终跳出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成功逆天改命。
因此,贵州遵义对于红军的历史而言,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这也是许多红军老战士们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段特别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