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2024年12月28日15:35:10 历史 1831

前言

北京城里有这样一群“大内御喵”,它们起码有200多只,住着全国最贵的故宫,吃着全国各地游客们投喂的猫粮,俨然把故宫当成了自家“祖宅”。

可这故宫里全是历史文物,那些易碎的花瓶古董且放在一边不谈,就算是木质的桌椅板凳窗框门板,被这群小家伙来上几爪子也是天大的损失。

就没人驱赶它们吗?对此故宫原院长单霁翔给这帮小猫们打了包票:它们可是活文物······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故宫里的“御猫”

2024年寒假的时候,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就演过一场歌舞剧——《猫神在故宫》,以猫猫们的视角描绘了故宫中的各种文化瑰宝。

而在现实中,真的就有这么一群猫猫在守护着故宫的三宫六院,它们可不是满世界乱跑的野猫,而是明清两代繁衍下来的“皇亲国戚”。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早在明朝时期,故宫中就专门设有“猫儿房”,负责筛选“皇家御喵”,最开始只是单纯为了防鼠患,后来逐渐成了后宫嫔妃们的玩伴。

也就是说能被这个机构选上的猫猫们,无一不是毛色纯美独特性格善解人意的。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嘉靖皇帝最喜欢的“霜眉”来举例,记载中说这只猫通体毛色淡青、双眉洁白,故得名霜眉,更是深谙嘉靖皇帝的心情,知道什么时候该撒娇什么时候该藏起来。

猫猫去世时嘉靖皇帝专门给它打了纯金棺木,赐名“虬龙”葬在了万寿山,如今景山公园中的虬龙柏旁就是这只猫猫的安眠地。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自从霜眉去世后,猫儿房又给嘉靖皇帝挑选了一只相似的狮猫也深得喜爱,就这样一代代延续下来,故宫的“猫主子们”依旧守在故宫中。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公粮不白吃

2019年,故宫原院长单霁翔在广州图书馆演讲时,还专门介绍过如今生活在故宫中的200多只猫猫。

故宫中院容科还专门有账本来管理这些猫猫们,包括给猫猫们看病绝育的各式开销全部记录在案。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猫猫的姓名,几时做的绝育几时打的疫苗,每只猫都逃不过,而猫猫们也不是白享受这些福利的,它们也是会干活的。

众所周知,故宫基本都是木头做的,虽然尽显工匠们的智慧与眀巧瑰丽,但有一个不好就是招老鼠,放着不管估计故宫里就能让老鼠们再钻出个三宫六院。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可这占地七十多万平、上万间屋子不能纯靠人工驱鼠吧,那得干到猴年马月啊。

这时,这群猫猫们就有用武之地了,几百年间没有因鼠患而造成文物损失,都多亏了它们。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白天它们或是养精蓄锐或是从游客那“骗吃骗喝”,等到了晚上,那就是猫猫巡逻大队出动了,没有一只老鼠能从他们手底下逃掉。

而且它们仿佛都有灵性一般,从来不会去主动碰那些易碎的文物们,甚至就连木质的门板柱子上都没有它们的抓痕。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再想想自家养的猫主子,不是一天天上蹿下跳就是鬼哭狼嚎,真想从故宫抱一只回去。

而且它们对待游客们更是相当有分寸,只要你不是故意去招惹猫猫们,日常怎么互动猫猫们都一清二楚,分分钟拿捏了不知多少游客。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工作人员还提醒道:“现在很多游客专程来故言看猫,御花园、景仁言以及景运门外的箭亭广场等地看到御猫的可能性比较大。”

每天下午饭点的时候,去衍祺门旁,你还能看见四只长毛猫,别小瞧他们,这可是宫中的“御前侍卫”,这就是它们的岗位。

猫猫们的工作可不光只有抓老鼠,时不时还得上综艺来介绍介绍自家的“祖宅”。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还得兼职

2019年一系列关于故宫的综艺纪录片上映了,其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当然还得是《上新了,故宫》,节目中不光是介绍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还带火了“鲁家三剑客”。

鲁班、鲁花、鲁达(三兄弟?还是三姐妹?)三只猫猫可以说是节目的常客了。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鲁班是常驻嘉宾,一身金毛还带着白色小围脖,在本来颜值就能打的橘猫里更是帅的没边。

而鲁达则是另一种严肃的帅气,眉心三道竖纹威风凛凛,还以为是二郎神转世呢。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三剑客”里最漂亮的还得是鲁花,银色的毛不长不短,两只蓝色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引得多少观众想去找鲁花合影。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本地“创业”的

除了这三只出门“兼职”的,还有在宫中出名的,比如珍宝馆的“网红”小崽儿,这只虽然是工作人员报进宫的但一点都不怕生,可惜2017年小崽儿年龄太大去了喵星。

还有景仁宫的镇宫老将“鳌拜”,一只相当霸气的长毛猫,平常要么就在景仁宫门口晒太阳,偶尔向路过的游客讨点小鱼干,生活相当惬意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不过人家本名叫“三随子”,为什么会起这么名呢?还不是因为它爸叫“二随子”,而它爸的名字还是跟着主人的外号“大随子”起的,也算是“家族传承”了。

不过,故宫里最“重量级”的猫猫还得是咱“故宫带膘侍卫”——爱新觉罗·帕德耀斯(怕的要死)。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这只巨壮无比的橘猫全名还是游客们取的,小名就叫帕帕,为什么会有个这名呢咱还得一点一点说。

先说它这个“故宫带膘侍卫”,当然就是因为它够胖,钻进猫堆里你一眼就能看出这只胖到毛都发亮的“橘色煤气罐”。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每天集体干饭时就属它吃的最欢,有时候自己碗里的不够吃了还要去抢别人的,哎,这就能解释它大名为什么叫“怕的要死”了。

因为它除了抢饭时会出手,其他时候别说见了游客了,就是见了其他猫,都在它那马上要装不开自己的小洞里瑟瑟发抖。

故宫有200多只猫,为何从未有人驱赶?单霁翔院长:它们是活文物 - 天天要闻

可虽说抢饭时挺勇猛,但基本都是一招就废,然后开始害怕,行,能让游客们给取这么个名字还真是实至名归。

结语

有这么一群“御前带喵侍卫”,故宫的管理工作也能轻松不少,游客们也能找到除了观赏文物外全新的项目,和谐相处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下次去故宫参观时,记得去僻静处找找这些猫猫们也是一大乐趣。

参考:

央广网《故宫猫文化由来已久 明朝曾为猫“选美”当御猫》

光明网《故宫里的四只御前侍卫猫 萌萌哒!》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 天天要闻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在明朝嘉靖年间,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与道士”的奇妙戏码,简直可以用“道士驾到,皇帝傻眼”来形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宫廷中掀起一阵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