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时,特意叮嘱厨师:如果他们给死鱼,就全都扔下去!
毛主席一向简朴随和,为何在访问苏联时突然对吃鱼如此较真?是单纯挑剔,还是另有深意?这个问题,要从几年前的一场接待说起。
高傲的米高扬和红烧鱼的故事
时间回到解放战争快要结束时,苏联派了一位特使到西柏坡访问。
他就是米高扬,斯大林派来的重要人物。
我们中国人讲究礼仪,尤其是那个时候,苏联是我们的“大哥”,自然得好好接待。
接待的工作人员格外用心,菜单都反复推敲了一遍,还专门去石家庄采购了优质美酒,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清淡为主,照顾苏联人的口味。
但米高扬的态度却让人有些不舒服。他一下飞机,就对接待规格有意见。
他觉得自己代表了苏联这么强大的国家,下飞机至少得铺红地毯、放礼炮,可迎接他的只有朱总司令和几个工作人员。他一肚子不高兴,吃饭时还特意找茬。
红烧鱼端上桌,色香味俱佳。米高扬却皱起眉头,问:“这鱼是新鲜的活鱼吗?如果不是,我们就不吃。在苏联,死鱼是绝对不能吃的。”
这一句话,弄得满桌人很尴尬。
但毛主席和接待人员应对得很从容,微笑着解释说:“是新鲜捕捞的,绝对没有问题。”
米高扬没再说什么,但那高傲的态度,让在场的中国人都感到不舒服。
到苏联的专列上,毛主席为何发出这样的叮嘱?
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亲自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一声让世界震撼,也让苏联有了不同的考量。
之前,他们一直不愿意让毛主席访问苏联,既有利益的考量,也有对新中国的不完全信任。
直到年底,斯大林七十岁寿辰,苏联才发出了邀请。
毛主席乘专列前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国访问。
在列车即将驶入苏联边境时,他特意对随行的卫士长交代了一件事:“告诉厨师,如果苏联人送来的鱼是死鱼,全都给我扔下去!”
这句话乍听有点令人疑惑,但了解背景后就能明白。
这不仅仅是吃鱼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尊严。上次米高扬的话,让中国人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
如今换到苏联的地盘,毛主席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死鱼被扔出窗外,苏联人错愕不已
毛主席的叮嘱传达到随行厨师那里后,大家都记在了心里。果然,苏联方面送来了几条鱼,厨师们一看,全是死鱼。毫不犹豫,他们直接照着指示,把鱼从车窗扔了出去。
苏联接待人员看到这一幕,顿时愣住了。搞不清情况的他们赶紧跑过来问:“为什么要把鱼扔了?”
中国的厨师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些鱼是死的,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吃死鱼。”
话里话外,全是针锋相对的意思。苏联工作人员听了,只能一脸尴尬。
这件事传到了米高扬的耳朵里,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虽然面子上不好多说,但心里自然清楚,这是毛主席在回击他当初的那番挑剔话。
苏联的傲慢与中国的自强
其实,毛主席的这次叮嘱,不仅仅是因为一盘鱼。这背后还有更深的故事。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列强眼中的“东亚病夫”。苏联也不例外。
他们曾派遣“共产国际”代表李德来中国“指导”革命,但这个德国人毫无实战经验,却把中国的红军指挥得团团转,几乎走向失败。
李德的傲慢,折射的正是当时苏联对中国的轻视。
解放战争期间,苏联还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协议。
这些协议对中国非常不利,但苏联却不肯轻易放弃。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在利益上斤斤计较。
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苏联的支持。可毛主席和党中央也明白,不能一味低头。
在对外交往中,该争的争,该表态的表态。这次访问苏联,毛主席用一条“死鱼”表明了态度:我们要友好,但绝不接受不平等的对待。
尾声:自强不息,才能赢得尊重
后来,新中国和苏联在合作中摩擦不断,但也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
苏联确实提供了不少援助,但这些援助的背后,夹杂着太多目的性。毛主席深知,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时间证明了这一点。几十年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回看那段历史,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毛主席当年叮嘱厨师扔鱼的深意。
正如徐悲鸿所说:“吾辈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这句话,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