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打进北京前,其实没想立刻攻城,他还在与崇祯虚与委蛇。闯王甚至提了一个条件:如果封他为王,他可以立刻撤兵接受政府改编,并且马上北上宁远,为崇祯去打多尔衮的满清。可是,死要面子的崇祯最后也不肯答应。
1644年三月十八日,北京陷落前夕,李自成派出了自己的谈判代表、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缒城入宫谈判。闯王并没想好攻入北京后该干什么,这一点与做好充分准备进攻大都的朱元璋前辈相差甚远。作为“流贼”代表,毕竟名不正言不顺,马上攻城弑帝,正统性如何保证?地主阶级如何归附?闯军都是一片白纸,毫无准备的。因此,李自成其实就想拿到一个王爵的名号退守西安割地为王即可。
此说依据在《国榷》、《甲申传信录》、《再生纪略》、《怀陵流寇始终录》、《烈皇上识》等明代史书中有相应记载。
崇祯内心本意是想和谈,接到闯军的谈判条件后,他先是找来内阁首辅魏藻德,问计从何出?魏藻德老奸巨猾,害怕承担事后责任,居然一言不发,逼的崇祯只好自说自话:朕计定另有旨。既然大臣们没人肯站出来,崇祯遂萌发死志。投降是不可能的,逊位也不可能,封王谈不妥。于是闯军这边开始攻城,而崇祯则开始准备后事。
但是崇祯在把自己玩死这件事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可以算顶尖的抽象行为。现在很多人觉得崇祯君王死社稷,杀光全家后自杀这个事儿有点血性,是条汉子。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崇祯在杀光家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化妆成太监跑路。
崇祯先把临幸过的妃嫔数人亲手杀之。砍杀了自己的亲闺女,砍之前还哭喊:谁让你生在帝王家?闺女用手一挡,啪,手砍断血流一地。也不顾闺女是死是活,又让皇太子带着两弟弟换上平民衣服各自逃跑。老婆周皇后不待崇祯动手,自己主动挂房梁了,走前留了话给老公:咱夫妻十几年,我一句话你都不听,现在这个样子,没啥可恨得了,只能一死了之了。可见女人对男人极度失望,崇祯确实渣得够可以,周皇后死前都没看得起他……
然后赶到内宫,让宫女协助皇太后张氏自尽,一连往房梁上挂了三次才算成功,年仅三十八岁。这个张太后就是崇祯的亲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号称中国五大艳后之一,与春秋时期的夏姬、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宓、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隋炀帝皇后萧氏并列。1621年,天启皇帝选后时,张嫣过五关斩六将,从5000名美女中连过八关中得头名。论其出身,其父不过是个秀才,但其担任皇后与阉党不对付,人品颇好。民间传说不曾自杀,被李自成部将李岩救下,逃入民间。但明史记载,顺治皇帝下令将她与天启皇帝合葬。
把所有该干得事干完后,崇祯才召太监王承恩入内寝,两人一边喝闷酒一边商议,如何逃跑!神奇的是,身为一个执政十七年的皇帝,崇祯竟然没有做过任何紧急时刻逃命的准备,在下定决心跑路时,他也没有任何逃跑的规划!这相比南宋的赵构,元末的顺帝相去甚远,他们都能在敌人离都城尚远时就逃之夭夭了。即使傀儡汉献帝,被董卓绑架在长安,尚思利用军阀势力逃往洛阳。最不济如唐朝皇帝,“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总是在恰当的时候逃得飞快,没有哪个皇帝留在长安城里死磕。
偏偏,朱家的皇帝懵懂、死性、不懂转圜,可以说不通人性,只懂蛮干。当路走不通时,就闭眼等死,别无他法。
皇帝不行,大太监王承恩也是个人才。城破当天崇祯找来王承恩,让他管好宫里的事,说我打算亲征。“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正常人都能知道这话的意思是“我打算跑路了你准备一下”,城外李自成的人围得北京城里三层外三层,还亲征个甚啊!就是纯粹地想逃跑。但是皇帝不能说得太直白,王承恩不知道是没听懂还是动作慢,根本没去准备跑路的事。后世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时,慈禧太后吩咐李莲英速作准备,李公公不仅安排弄死了珍妃,还给光绪换上青衣小帽、轿子、轿夫、皇帝玉玺一应俱全,只等慈溪一声令下,一行人一溜烟就奔陕西西安而去,麻溜得很呐!
就算最后实在不济,学习一下前辈朱允炆,点一把火把皇宫烧了,弄个障眼法,随便搞个囚犯尸体摆那,一袭青衣小帽混出城去,谁又奈何得了?只要到达南京,另起炉灶重开张,百万江南明军在那,跟李自成分庭抗礼分分钟的事啊!
可惜,崇祯连这些政治高手的脚后跟都跟不上。
盲猜崇祯内心幻想的小剧本是:城破的时候,王承恩突然变出一队锦衣卫,强行架上他就跑路,他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勉为其难地被架走。跑出八百里外,说不定还要把王承恩骂一顿:误朕如此,该当何罪?赐三尺白绫自尽算了!
结果晚上,崇祯慌慌张张把家人都砍死砍伤,一问,哎!没准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都孤家寡人了,你跟朕说没准备???崇祯这一下急了,只能窝囊地与王承恩互换衣服,跑出宫外叫城门。三更时分,没通知任何人,带着几十个太监,手拿三眼铳,骑马往外就跑。啥锦衣卫,啥皇帝仪仗,什么都没有,几乎就是光溜溜地跑出皇宫,先出中南门,再出东华门,最后到齐化门。所有城门跑一圈,毫无计划,毫无通知,然后因为这些守门的没有得到任何事前的招呼,也不认识他,看到他过来,直接把他挡住不让他出去,因为怀疑皇宫有变,甚至向皇帝队列开炮。
崇祯根本没法辩解,只能从胡同绕到城墙上,望见正阳门城上,已悬白灯笼三碗,白灯笼自一至三,以表寇信之缓急也。崇祯知大势已去,因为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跑到他家里打算商量下怎么办。搞笑的是,这位国公在城破的当晚居然不在家,出去赴宴了!也不知是躲起来还是如何,可能已经计划第二天天亮投降的事宜了。
朱纯臣的看门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居然将堂堂皇帝拒之门外!崇祯无奈,只能一边骂一边跑到安定门,结果,城门工程效果太好,几十个太监楞是没有弄开。就这,一直跑到天快放亮了,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居然发现跑不出去。只好回到皇宫内。
死之前,崇祯不甘心,在紫禁城前殿,亲自敲钟召集大臣百官前来上朝议事。敲得手疼,一个鬼影都没得来。大家伙都躲在家里等着天亮投降新朝,大明的皇帝,对全北京人来讲,已经是过去式了。此时此刻,崇祯也许期望着有个“陈玄礼”护送他到“马嵬坡”,最多舍个贵妃娘娘出去,逃到南京不在话下。可是唐明皇有神策军,他连个锦衣卫指挥使都看不见一个了。崇祯这才绝了望,带着王承恩跑到煤山上,把自己给吊死了。
在煤山上吊死这事,皇宫内的太监、宫女没一个知道的。李自成进宫之后一问,皇帝应该是跑路了。往哪里跑了,不知道。甚至派出游骑兵一路往南追,一直追到保定,占领保定的大顺军主要将领、刘芳亮报告:没瞧见啊!这能跑哪里去?李自成亲自下达了“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夷族”的命令,一无所获。一直到三月二十一了,北京城内的大小官员都要开始筹备李自成的登基典礼了。一位宫内的太监为典礼打扫卫生,一直扫到煤山脚下。突然发现皇帝的御马在那徘徊吃草,心生疑窦,一路往山上爬去,才在歪脖树下发现死了三天的崇祯、王承恩的尸体。
谁想得到这人连混在百姓里溜出城这种事都做不到?连多等一等,潜伏一下的耐心都没有?叫不开门就心态爆炸,直接自挂东南枝了啊!农民出身的李自成也只能摇头,但凡有他躲到商洛山中一年半的耐力,大明还能挺个百八十年啊!
李自成命人将崇祯尸首拖下煤山,与周皇后的尸首一起在东华门示众。北京城的大小官民们,也因此看到了崇祯帝夫妇的“最后一面”:崇祯帝尸身以发覆面,穿着一件白袷短蓝衣,一件镶边白棉䌷背心和白䌷裤,左脚光着,右脚耷拉着一只绫袜,已全然没有往日的帝王形象,场景十分凄惨。李自成的士兵看不过去,找来了两个卖衣袜的小贩,给崇祯帝夫妇穿戴好,这才叫这位亡国之君“走得整整齐齐”。袖子里,有崇祯最后的遗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东华门外,那些“围观崇祯”的京城官员们的反应十分冷漠,只有兵部主事刘养贞在尸身前大哭了一场。四月初三,崇祯下葬,李自成宣布以“帝”礼下葬,以“王”礼祭祀。但其实现场无一官员前来主持,“百官无一执绋者”,全都躲得干干净净。顺天府尹只好雇了三十六名役夫,把崇祯夫妇抬到昌平的田贵妃墓安葬。入地宫时,因为大顺政权拨款不够,没有工钱,棺椁下不去,幸亏昌平、延庆一带的乡绅们凑了“三百四十千钱”,才叫崇祯夫妇入土为安。
一个皇帝,就这么走了,走得那叫一个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