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家一个民办教师转编制辛酸史

2024年08月31日08:12:08 历史 1511

忆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家一个民办教师转编制辛酸史 - 天天要闻

网络图片不代表文中文人物

翟伙明第一天来到荷花学校时,看到那简陋的教学设施;而且老师的办公桌还是两个共用的。教室里面学生的课桌都是水泥板,凳子是两端用土砖垒着,上面放一块木板,几十个学生坐在那里等待老师进去上课。

翟伙明说:他被学校分配教三四年的数学课程,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心里面有些紧张样子,不知道怎么样给学生们讲课;看到其他老师都讲得条条是道,而翟伙明开始不知道怎么讲课给孩子们听,这个时候的他站在黑板前和学生们面面相觑,总觉得这节45分钟课怎么如此之久,总想快点结束这节课离开教室里。

忆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家一个民办教师转编制辛酸史 - 天天要闻

学生教室

可是,翟伙明并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学,他已经适应三尺讲台的工作,凭借着自己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

尽管当时荷花学校条件的艰苦,以及收入低微;但是他仍然坚守着教学第一线。听翟伙明老师说:刚入职荷花学校的时候,他的待遇享受当地同等劳动力工分;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发放部分补助。后来,随着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调整,他的工资调到每月每人14元钱。

到了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她)们民办老师也实行工资制,小学教师开始每个月20多元。后面涨到了每个月30元不等。他还说:当时基层组织大队,上级要求各大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民办教师属于副业人员,后来,他们也领到每月发放4元补助,半年发放一次。

随着农村包产到户制度,这个时候翟伙明也和大家一样分得责任田需要耕种。学校又有教学任务,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老师们的一心挂两头,学校里既影响教学任务;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中又不得误农时。

也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国家教育部实行民办转公办的政策,翟伙明说:当时上级教育部门给下面学校名额是非常有限的,能够转正的民办老师都得与本人教学水平实行挂钩的。

当时许多和翟伙明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都在为改变自己“祥林嫂”的身份,早日跻身公办教师队伍,都得积极参与各种类型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能力;争取在自己的所教科目在上级教育部门抽测获得优良评比名次,为自己的转正加分。

要知道当时每个民办老师,家里还有责任田得耕种啊!翟伙明也不例外。同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尽早转正,当时他把家里全部家务丢给妻子一个承担。

尽管星期六星期天学校不给报酬,翟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还无偿为学生补课。

到了1981年,翟老师通过由名额转正没能赢得名额。这个时候他开始了自报县进修学校,专门学习师范知识,参加民办转公办教师考试,还专门请人代教。

在1983年夏季,翟伙明经过两年刻苦钻研,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当地师范学校民师班。两年后拿到师范毕业证书,也正式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后来,他被调入乡中心小学任教,并因他的教学出色破格提拔为中心小学校长一职。

如今的翟伙明老师退休多年了,正享受快乐老年生活。每当在我们在闲聊时,翟老师总爱谈及他当年为转正做努力,尽管如此的艰难,还是值得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 天天要闻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废弃教堂里留声机流淌出《蓝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随乐起舞。舞池中央,一位涂着口红、烫卷发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轻挽领袖的手臂旋转,裙摆划过尘土飞扬的地面,仿佛硝烟中绽放的玫瑰。这一幕,让窑洞外几名裹绑腿的女红军攥紧了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 天天要闻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应该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简单说,这句话阐述了最基本的一个人生道理,所谓的修养、礼仪都是吃饱了饭以后的事。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出自哪里?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