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2024年06月29日22:53:22 历史 1063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战胜国们,集体派代表聚集在了巴黎,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

西方列强不顾中国的利益,强行将德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正当外交总长陆征祥打算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的时候,一支“枪”顶在了陆征祥的身后,并且声称:你敢签字,我这支枪不会放过你。

原来身为当时留法学生领袖之一的郑毓秀,在花坛里折了一枝玫瑰,以玫瑰代替枪吓唬住了陆征祥,从而使得陆征祥拒绝前往凡尔赛宫签字,保住了中国对山东的权益!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晚清时期的中国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熊熊烈火尚未熄灭,义和团运动的怒吼又响彻神州大地。而西方列强,则如同贪婪的豺狼,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片土地,妄图将其瓜分殆尽。

国家积贫积弱,财政枯竭,军队腐败,曾经的天朝上国,如今却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郑毓秀于1891年3月出生在广州府新安县,父亲郑文治是清末户部的一个官吏。郑毓秀13岁时,得知了祖母为自己包办了婚事,男方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郑毓秀给男方写信解除婚事,惊动了双方家庭,郑毓秀撒手就是离家出走,

郑毓秀的祖父郑姚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富商,郑姚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他早年家境贫寒,全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白手起家。

富裕后的郑姚,不忘回馈社会,她热心公益事业,曾多次慷慨解囊,赈济灾民。尤其是在黄河水灾期间,郑姚更是捐赠了大量物资,救无数百姓于水火之中。

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已经病入膏肓,只有推翻旧制度,才能拯救中国。因此,郑姚毅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郑毓秀深受祖父的影响,她痛恨清政府的腐败,痛恨列强的侵略,她渴望看到一个独立、富强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那个年代,女性被禁锢在家庭的牢笼中,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资格。郑毓秀偏偏不信这个邪,她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和叛逆精神。

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学成才,精通多国语言,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勇敢地站上演讲台,用慷慨激昂的演讲,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她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党人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成为革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郑毓秀在《来自中国的少女》写道:“我想,我家这座大宅院,不妨看作是中国自身状况的一个象征符号。那些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异邦人士认为,我们的国家衰老腐朽、破败不堪,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灵魂是完整的。”

辛亥革命后,郑毓秀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秘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省级官员的女性。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女性参政的禁锢,为后世无数女性树立了榜样。

郑毓秀自幼便反对那些束缚女性自由的封建礼教,她拒绝缠足,主张男女平等、废除封建陋习。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05年,年仅14岁的郑毓秀毅然进入天津的一所学校。当时的中国,教会学校占据主导地位,教育内容受到重重限制,无法满足郑毓秀对知识的渴望。要真正了解西方世界,必须走出国门,去亲身感受先进文明的洗礼。

1907年,郑毓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远赴日本留学。彼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各种新思想、新文化蓬勃发展,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中国青年。郑毓秀也在这股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在日本,郑毓秀经朋友介绍,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这是一个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而奋斗的革命团体,聚集着一批批心怀理想、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郑毓秀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革命思想教育,她的内心深处,那团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火焰,被彻底点燃了。

郑毓秀积极参与同盟会的各项活动,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革命需要流血牺牲,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坚信,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独立、自由、强大的新中国。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1912年1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公然背叛革命,成为革命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同盟会决定刺杀袁世凯,铲除这个革命的绊脚石。郑毓秀作为同盟会的重要成员,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项危险的任务。她亲手携带炸弹,潜伏在袁世凯的必经之路上,等待着最佳的行动时机。由于种种原因,刺杀行动最终失败,袁世凯侥幸逃脱。

刺杀袁世凯失败后,同盟会将目标转向了另一个顽固的保皇派——良弼。良弼是满清贵族,手握重兵,坚决反对清帝退位,是革命道路上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这一次,承担刺杀任务的是革命党人彭家珍。巧合的是,彭家珍与郑毓秀的姐姐正处于热恋之中。面对爱人即将踏上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郑毓秀的姐姐心急如焚。

郑毓秀深明大义,她强忍着内心的担忧和不安,毅然决然地支持彭家珍的行动。在精密的部署下,彭家珍成功刺杀了良弼,为革命事业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12年1月,为了能顺利推翻清政府,郑毓秀决定暗杀身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就在准备向袁世凯扔炸弹的前夕,她接到上级指示。上级告诉她,真正阻碍革命进程的并非袁世凯。

郑毓秀停止了暗杀计划,但是没想到有人告密,引来大批军警。不少参与暗杀活动的革命者被抓,郑毓秀机敏脱逃。她迅速找外国友人保释,先后救出了7人。郑毓秀的身份也已被暴露,所以她遭到了袁世凯的追杀。

1914年,由于袁世凯的追杀,郑毓秀被迫离开中国,前往法国留学。她在索邦大学巴黎大学的前身)攻读法学专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了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

学成归来后,郑毓秀受教育家吴玉章之邀,奔赴四川宣传男女平权,鼓励女子出国留学,郑毓秀还凭着自身能力成为了省级女性政务官,被称为“中国女子参政之先例”。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齐聚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中国派遣了数十万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中国代表团满怀希望地踏上巴黎的土地,期盼着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权益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冰冷的现实。

列强们忙于划分势力范围,对中国的诉求置若罔闻。曾经的盟友,如今却将中国视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日本更是贪婪地盯上了山东这块肥肉,妄图继承德国的侵略权益。

当时,郑毓秀是代表成员之一。

郑毓秀积极联络其他中国留学生,组织抗议活动,向西方社会揭露列强的阴谋。她利用自己流利的法语和对国际法的深刻理解,成功地接触到了多位参与和会的政府高官,向他们阐述了中国的主张,并义正言辞地驳斥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种种不平等条约。

谈判桌上,陆征祥顾维钧等外交官据理力争,试图唤醒列强们沉睡的良知。他们的努力却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北洋政府的压力和列强的威逼利诱下,陆征祥决定妥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郑毓秀耳中,她怒火中烧。为了阻止这场民族的耻辱,她毅然决然地将一枝带刺的玫瑰藏于袖中,径直走向陆征祥。

“陆大人,您可要想清楚了,这一笔下去,签的可不是简单的名字,而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郑毓秀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还没等陆征祥反应过来,郑毓秀已经将玫瑰枝顶在了他的腰间,以玫瑰代替枪吓唬陆征祥:“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陆征祥最终没敢在和约上签字。

20世纪40年代身为驻美大使夫人时,郑毓秀出版其个人自传《我的革命岁月》, 对此事有专章详述:“我把那支玫瑰枪保留起来,一起带回中国……他们(日军)可能想不到这把玫瑰枝和他们夺去山东的企图有何关联。 事实上,就是这件小东西,延宕了日本的野心好几年。”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20年,29岁的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的邀请,回到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郑毓秀极力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鼓励女子接受教育,甚至还帮助留洋的女学生筹措学费。

此外,郑毓秀还被军政府委任为外交调查名誉委员。这可是开了“女子参政”的先河,虽然已经是民国时期,但封建思想残余,还是让很多人认为“牝鸡司晨”于国不利,所以对郑毓秀参政一事,议论很多。郑毓秀对此并不争辩,反而以她的工作成绩,证实了“女子有才才是德”的新观念。

郑毓秀在四川各地讲学,宣传先进的法律理念和女性权利意识,鼓励更多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郑毓秀在上海创办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律师,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广大民众提供法律援助,尤其关注女性和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郑毓秀执业后代理的第一个案件是昆仑酿酒公司白兰地商标纠纷案。 时论“法租界恶势力犹存时,讼案胜败,多操在外人之手”,“郑雄言胜辩卒告胜诉”,“由此律务臻臻(蒸蒸)日上,兴隆无替焉”。

随着名声渐起,特别是1931年后,丈夫魏道明当了南京市市长,郑毓秀更是参与了许多名案,且胜率极高,一时风光无限。以至于上海法律界流传着一句话:“博士电话到,推事吓一跳!”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立法院成立,郑毓秀任第一届立法委员(51名委员仅有2名女性)。 她同时兼任法制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和上海临时法院院长。

1929年1月,郑毓秀作为唯一的女性成员被指定为《中华民国民法典》编纂委员会委员,拟订《民法》草案,促成了男女在公民权、 产权和政治权的绝对平等。例如,将婚姻自主权利第一次写进中国的法律条文,并通过法律把男女平等、普及教育、一夫一妻等,这是郑毓秀对中国法制发展的贡献。

除了律师的身份,郑毓秀还担任过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监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等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她始终坚持公正司法,廉洁奉公,为推动司法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郑毓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担任了上海法政学院院长和教育部副部长。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才能让国家更加富强。她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法律和教育人才。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丈夫魏道明出任多国大使,郑毓秀转为大使夫人,协助丈夫的外交工作。1947年,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奔赴台北。因为工作的需要,她就随丈夫奔赴台北,可是稳定的生活并持续很长时间,就在第二年,陈诚取代了她丈夫担任了台北省主席的职位。

没有了职位,他们夫妻二人也就没有了在台北急需待下去的理由了,他们俩就移居美国了,从此就不再过问国家政事。后来,为求安身立命,她们前往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巴西,从事商业活动。因为生意的失败,两人过上了漂泊的生活。

此时的郑毓秀欲返中国大陆却不能,想回台北,蒋又“缓发”他们的通行证,于是,他们夫妇二人之后一直在外漂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郑毓秀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状况,严重的一次病变是发生在1954年。当时她手臂出现癌变,经过手术,医生切除了她病变的手臂。

中国首位女博士郑毓秀:被袁世凯追杀,以玫瑰为枪威逼陆征祥! - 天天要闻

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在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8岁。

人们为了纪念她,因此一条街以她命名,即“毓秀街”,她的外孙女就是杨盼盼,出演了古装武侠剧《射雕英雄传》,饰演的角色名叫“穆念慈”,许多人对她也印象深刻。

资料来源:《郑毓秀:以玫瑰为枪》腾讯 [引用日期2020-05-19];

《郑毓秀:从宝安西乡走出的民国侠女》晶报 [引用日期2020-05-19]。

文/史珍香

编辑/史珍香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度华年》:前世政敌再为夫妻,彼此猜忌的背后情深几许? - 天天要闻

《度华年》:前世政敌再为夫妻,彼此猜忌的背后情深几许?

由张凌赫、赵今麦主演的古装电视剧《度华年》接档《墨雨云间》播出,这部剧杀青才四个月就已经定档。张凌赫还是一如既往地帅气,赵今麦作为新生代演员也出演过《少年派》《在暴雪时分》等热播剧。剧播前就有许多人说两人没有CP感。女主赵今麦本身是00后,长着一张幼态脸,剧中的深色系古装显得故作老成,而张凌赫出演过的谢...
大师陨落,曾师从陈寅恪 - 天天要闻

大师陨落,曾师从陈寅恪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7月1日共同发布讣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桂生先生,于2024年6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94岁。刘桂生先生 1930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
“党培养了我,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个街道为又一批老党员们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 天天要闻

“党培养了我,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个街道为又一批老党员们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随着“七一”建党节的到来,石化街道的又一批老党员们佩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蒋明海就是这份荣誉的获得者之一。她的故事,就像一本翻开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对党的忠诚与服务于民的信念。 今年74岁的蒋明海,曾默默无闻照顾同校86岁孤老教师高老师30余年,先后获得感动金山十大人物、金山好人等殊荣。在临三居民...
刘备心中暗藏危机?刘封和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时炸弹” - 天天要闻

刘备心中暗藏危机?刘封和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时炸弹”

声明:本文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提到刘备,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掌舵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和曹操、孙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杀伐
军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 天天要闻

军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No.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 天天要闻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6月30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发布讣告,曾在两校任职的历史学者刘桂生于6月29日12时5分逝世,享年94岁。南都记者获悉,刘桂生曾在广州求学,师从于陈寅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桂...
“这届群众不行”?当知识分子与群众相遇在十字街头 - 天天要闻

“这届群众不行”?当知识分子与群众相遇在十字街头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当很多肉体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当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很近的时候,是否会带来什么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改变?”在昨日举行的《群众: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一书新书分享会上,本书作者、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肖铁提出了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