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2024年06月22日05:32:21 历史 1801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前言

但凡是有关于封建王朝相关的影视剧都离不开一个场所——青楼它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的一个代表,并且很符合古代的男权社会。

当然青楼并不单单是一个烟花之地,更是一种风花雪月的场所,古代文人墨客很多都喜欢流连于青楼,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去一次青楼需要多少银子。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一、青楼文化

青楼一词的来源最开始仅仅就是指“用青漆粉饰之楼”,并非是后世口中的“下九流”的场所,并且通过这句话也能够看出,他大多都是指装饰比较华丽的屋子。但是正是因为他那华丽的屋子让人不由自主地将他和奢靡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渐渐地这本应是一个褒义词的青楼所指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开始和那些风尘女子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唐朝之后,这个词语渐渐地成为风流之地的代名词,后世在提到青楼的时候都是将它和妓院联系在一起的。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并且和之前形容妓院的词语放在一起,青楼显然更具有风雅的气息,唐朝也是一个文化大成的时代,在唐朝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大家,他们也很愿意为这个烟花之地赋予更加高级的称谓。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最早发明官妓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宰辅之一管仲,当然以管仲的能力和作为来看就知道他发明官妓一定还有别的作用。管仲的妓院可以说是作用巨大,它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用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第一就是要交税,其二就是不要小看封建王朝时候人民的消费力,为了博美人一笑豪掷千金的事情的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当时这些所有的收入都是要上交给国家的,私人是没有资格得到青楼的盈利的。

第二点就是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第三点就是吸引人才,就像是上文所言的一样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这其中听着小曲,吟诗作对可以很好地促进国家招揽人才。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其中的效果如何,看其他国家的反应就知道了,在管仲发明了官妓之后,其他国家都争相效仿。在这值得一说的是,最初,这些官妓也是来工作的,管仲也是要给人家银子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点也发生了变化。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化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在这之后开始出现了一种个人营业的青楼,还记得上文说最初这些盈利是要给国家的,但此时个人的盈利就不用上交给国家了,但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管仲时期那些女子不过就是拿工资干活。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当然后世也赋予它另一个名字私妓,私妓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随后经历了千年的演变,最终在唐朝走向鼎盛,一直延续到清末。可以说历经上千年的演变,这些女子们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青楼中的很多女子她们并不是只有美貌,不是以貌示人的女子,她们不仅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有很多还懂得吟诗作对。自小就接受培养的她们,看着温婉可人,吸引了一众文人墨客达官贵族前来。

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楼女子可是太多了,苏小小薛涛李师师陈圆圆……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二、价格昂贵

这些女子如此有才,那么去青楼消费一次需要花多少钱呢?这必须要说的是随着规模的发展,青楼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培养这些女子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了,更不要说还要维持青楼的日常经营了。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并且相信大家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也能够看出,去青楼的不是文人墨客就是达官贵族,其次就是一些有名的富二代、官二代。要不就是父亲是朝中重臣,或者是父亲是一方首富的,几乎是没有平民进入。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当然事实也是如此,平民百姓根本就承担不起青楼的高消费。并且去青楼一趟也不是只有一笔消费的,这其中要花钱的地方不计其数。在进门的时候要给青楼的老鸨一些银子,这只多不少,因为只有价格合适了,老鸨才会让你喜爱的女子陪你。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不然眼巴巴来一趟找不到喜欢的姑娘,不是白花钱了吗。当然在青楼中也是有消费等级的,若是你囊中羞涩,那就在大厅听听姑娘唱小曲,看看姑娘跳舞就可以了。这算是最低消费了大概也就是几百文钱就能在大厅买下一个座位了。

要是追求高标准的那就请几位姑娘来陪你喝酒,当然这也是影视剧中最常出现的。在历史上也是如此,为了看歌舞表演去青楼确实是不划算,所以很多人都选择这个。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喝花酒大概也就是几千文银子,在这可能会有人说,怎么一下子就翻了十倍,这些青楼女子出场都是有最低消费的,要是请花魁陪你喝酒,这几千文还请不到呢。按照宋朝时期的进率推算,这去一次青楼喝花酒大致需要几千到一万左右人民币。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根据宋朝的概率一千文大致是五百元,还要加上给老鸨的钱,还有你喝酒的钱,给小厮、姑娘的赏钱,最少也要几千元。但大多人来都是为了那最好看的一个姑娘——花魁。她精通琴棋书画、也略识一些字。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她的出场就更贵了,单单是她陪你喝酒,最少就要上万两银子,想要看她表演,直接就是翻倍。折合成今天的钱,至少就是要上百万了,这样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就消费不起,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人去青楼都找普通姑娘喝花酒的原因。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三、文人羁绊

说到青楼,可以说历史上有名的诗人、词人们很多都和青楼有羁绊。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柳永了。柳永的一生佳作中其中很多都是描写这些女子的,从柳永的诗词中也能够看出他对于这些女子的怜惜之情与欣赏之意。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他看重她们的才华与美貌,同样也为她们悲惨的经历而感伤。柳永为她们作诗,她们宽慰柳永,其实也是一种互相陪伴。以至于在柳永逝世后,还有很多青楼女子她们每年都会去祭拜柳永。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当然青楼和这些文人之间也是有着相互利用的关系的,他们在青楼中吟诗作对,施展才华,青楼就借着自己的声望帮助他宣传,若是他发达了,青楼也能因此水涨船高。

可能大家想不到,这些女子和一些文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很近的,除了上文说到的柳永外,还有杜牧李白白居易等人都和青楼女子之间有羁绊。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结语

可以说青楼和中国文学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若是没有青楼,今天的文学作品至少也要减少三分之一,青楼绝不是后人口中的只有金钱与女色交流的场所。

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 - 天天要闻

在《全唐诗》近五万首诗词中,有关于青楼、妓女的就有两千多首,在其中占比也是很高的,更不要说经济发展得到鼎盛时期的宋朝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 天天要闻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今天,龙华烈士纪念馆里迎来一场特别的党课——以话剧《前哨》为蓝本改编的沉浸式戏剧《狱中的哨声》带领观众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临“左联五烈士”牺牲前最后被关押的牢房,倾听他们的声音。通过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观众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走近历史。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