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包公家乡来 | 走进惠安,探寻少年包青天的足迹

2024年05月16日20:31:28 历史 8931
我从包公家乡来 | 走进惠安,探寻少年包青天的足迹 - 天天要闻
“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来到福建惠安

包公的父亲包令仪曾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当过四年县令,当时十多岁的包拯,是否跟父亲一起在他乡度过了重要的青少年时代呢?带着这样的疑问,5月13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肥东县委主办,肥东县委宣传部、新安晚报社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千里迢迢来到惠安县,探寻少年包拯的足迹,并专访了惠安县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张国琳。这位惠安知名的文史专家推理认为包拯曾经随父宦游,并在十几年前曾专门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包拯的家乡进行考证。



01
专程来合肥考证少年包拯是否在闽生活


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是福建省泉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一面依山、三面环海,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自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置县,惠安已有千余年历史。


我从包公家乡来 | 走进惠安,探寻少年包青天的足迹 - 天天要闻

文史专家张国琳(左)接受记者采访


张岳著《惠安县志》记载,包拯的父亲包令仪于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年)就任惠安知县,当了四年后离任。为此,惠安本地一些文史专家认为,包拯少年时很可能随父来过惠安,并生活多年。张国琳也是其中之一。


5月13日,“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来到了惠安文庙(孔庙)。它是惠安置县以来,从宋代至清代历代名宦先贤和无数惠安学子祭祀孔子的地方,是惠安这座古城文化传承的发祥地,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研究包公文化的文史专家张国琳。


认为包公少年时随父来惠安生活多年,张国琳自有他的理由。张国琳说,2010年,他带着“包拯父亲到惠安当过多年县令”的有关史料,专程前往安徽合肥,访问了程如峰、戴健等对包拯很有研究的专家,“他们都基本认可我的判断。”


张国琳说,包拯的父亲是1012年来到了惠安当县令,而包拯是999年出生的,推算起来那时他大约为13岁,父亲在惠安当了四年官,离任的那年,包拯应该是17岁。张国琳认为,包拯有两个哥哥都夭折了,他的父亲不可能把他们母子一扔数年不管,独身一人在惠安三四年。


张国琳还介绍,包拯29岁时参加了在开封府举行的考试。考试揭晓,共录取 1077人。包拯名列甲科一等,为第 24名进士。“与包拯同榜的一千多名进士中有一个惠安人,名叫张惟德。如果包拯少年时代在惠安随父读书生活,那他很有可能和包拯成为同学。”


02
“黑脸包公”源自“乌脚溪”?


惠安县博物馆馆长郭晓兵对此也持同样看法。他说,在宋代,不少官员就任时,都带着家属赴任。比如,北宋元丰七年(1084),江西人程节携带妻、子一起赴任。“程节生活的年代与包公相近,可以作为参照。”

“包令仪为官的县衙就在现在的惠安文庙(孔庙)的附近。”郭晓兵告诉记者,“由此,可以推断包拯在13到17岁期间是在惠安度过的,也有可能在孔庙读过书、求过学。”另外,著名的宋代科学家沈括,少年时代也曾随当官的父亲宦游,在泉州生活过多年。而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还有一则记载,说漳州一带有一条河,名叫“乌脚溪”,涉水过河的人脚都变成黑色。有一位龙图阁大学士梅公仪在地方做官时,不小心落水中,被救出来后,全身墨黑,从此之后却旧病全消,康泰健壮。

后来也有传言说,包青天之“包黑子”的称号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戏剧中,包拯是一副完全黑色的打扮,还有《三侠五义》中他出生时外貌黑黢黢,7岁时起名就叫“黑子”,民间就有了“包黑子”的叫法。另外一说就是来自《梦溪笔谈》中的这一则故事,写戏人把“梅龙图”移到了“包龙图”身上,把“包龙图”写成了浑身漆黑的“包黑子”。
03
“长嫂如母”是误传 自小深受父母之爱


虽然张国琳认为少年包拯在惠安度过了多年,但现有史料还难以完全证实。

在安徽考证过程中,张国琳也了解到,从1973年出土的包公墓志铭中,看不出包公的少年时代是在哪儿度过的。墓志铭是包拯的同年进士、同为枢密院副使的吴奎撰写的,其中对于包拯29岁中进士之前的记载仅有“始于孝闻于闾……公幼则挺然若成人,不为狎戏,长弥勗厉操守”。

包拯的同乡、清代李鸿章撰写的《重修包孝肃祠记》中有一句“公固有祠在城外香花墩,相传为公读书处”,注释是“合肥包公祠始建于包公死后4年(1066),原在城内,明代后期, 迁至今所”,也没有交代清楚。

不过,虽然无法确认包公年轻时是不是跟随父亲宦游福建,但可以确定的是,戏曲中说的包拯从小被父母遗弃、由大嫂带养成人的“长嫂如母”的故事,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据了解,“长嫂如母”的故事,是古人将包公小儿子包绶的一段成长经历,进行了一厢情愿的移花接木,放到了包拯身上。于是,这个“长嫂如母”的故事便随着包公的威名传扬下去。

事实上,包拯的幼少年时代,深受父母之爱,而包拯也很有孝行。包拯中进士后,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包公便弃官在家奉养双亲。父母相继去世后,他把父母葬于城东,在墓旁守孝三年。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张楠 高绪巍

来源:大皖新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