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2024年02月12日16:15:05 历史 1038

瑷瑅 /文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各省市自治区概述以英文字母为序。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代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代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代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代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共和初年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故简称“皖”。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澳门在先秦属百越地,秦时属南海郡晋朝元熙二年(420年),属新会郡隋朝开皇十年(590),属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757),改属东莞县。自南宋开始,属香山县;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明代属广州府清朝沿之。其中,咸丰元年(1851)和同治三年(1864),葡萄牙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光绪十三年(1887),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塞进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1999年12月20日零时,回归中国,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简称“澳”。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西周初年,周武王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市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置广阳郡,另渔阳郡上谷郡皆及燕地;西汉时,广阳郡先后改为燕国、广阳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广阳郡并入上谷郡。后几经废改。北魏燕国改为燕郡隋代开皇三年(583),废渔阳郡。大业三年(607),幽州改为涿郡;唐代武德元年(618),涿郡改为幽州总管府;北宋初年,败于辽,失燕云十三州;辽代会同元年(938),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金代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元代至元元年(1264),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1272),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置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永乐元年(1403),燕王朱棣夺得皇位,以北平为北京,以“顺应天意”之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且常驻于此;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朱棣颁布《迁都诏》,改北平为北京,昭告天下迁都北京,十九年,改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洪熙初年,仍称“行在”。正统六年(1441),罢称“行在”,定为京师。清代也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民国十七年(1928)6月,民国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市改名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共和之后,亦定都于此,北平更名为北京。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孝宗赵昚(1162-1189年在位)封其子赵淳(1147-1200)于恭州,为恭王;同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淳,史称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赵淳先在恭州封王,又称帝,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从此,重庆之名沿用至今。简称“渝”,别称山城。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代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代置福建路;元代设福建海右道;明代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代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简称“闽”,也因其境内有闽江流过。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代属关内道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代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代为陕西行都司;清代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广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代属岭南道;宋代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代设海北广东道;明代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代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汉初为南粤之地(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可以互用,所以“南越”也就是“南粤”),故简称“粤”。




广

西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代属岭南道;宋代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代设广西两江道;明代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代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共和之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因广南西路治所在桂林,故简称“桂”。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代为黔中道;宋代属夔州路;元代属湖广行省;明代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代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另据地方志书记载,宋太祖开宝七年(974),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经历三朝到明代,贵州开始发展成为省名,也作为贵阳市的市名,最后发展到清朝改名为贵州省,延用至今。简称“贵”,又简称“黔”。战国时期,楚国设置“黔中郡”,战国后期,秦灭楚后,秦国将楚国的黔中郡和巫郡合并成新的黔中郡,郡治在原巫郡所在地(今湖南怀化市以南40公里的黔城),辖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四川、贵州等区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今贵州省的部分地区曾处在黔中郡、黔安郡、黔州、黔中道等区划中,所以贵州省又简称“黔”。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海南,《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唐代属岭南道;宋代属广南西路;元代设海南海北道;明代属广东省;清代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共和之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因隋代在此设崖州,唐设琼州,故简称“琼”。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河北,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最早以地域名称见诸于战国史籍。《尔雅·释丘》记载:“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文中的“河”,指“黄河”。唐代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北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代分河北东路大名府路;元代设燕南赵北道;明代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代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其地属于古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河南,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代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代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代改南京路;元代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代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代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故简称“豫”。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黑龙江,在唐称“望建河”,辽称“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蜿如游龙,故名。简称“黑”。清代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唐代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代属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代设江南湖北道;明代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代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在商周时期,境内有鄂国,故简称“鄂”。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唐初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代宗广德二年(764)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此为“湖南”之名开始。宋代称湖南路;元代设岭北湖南道;明代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1664),湖广行省南北分治,依洞庭湖为界,北为湖北行省,南为湖南行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其境内有湘江,而被称为“三湘”;还因秦置湘县,晋设湘州,故简称“湘”。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吉林,出自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满语“吉林乌拉”的意为“沿江的城池”。唐代属东北民族地;辽代属东京路;金代属上京路;元代属辽阳行省;明代属奴儿干都司;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式建立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简称“吉”。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代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代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代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朝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代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共和初年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简称“苏”。




西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江西,唐朝贞观元年(627),划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江西从属于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确立全国为十五道,江南道分出三个道:江南东道在最东边,江南西道是在中间,黔中道在西边。那时,江南西道的管辖范围远比江西省要大,包括今天江西和湖南两省的大部,和湖北、安徽南部地区。北宋时期,改道为路,将唐朝的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故地合成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又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隶属于江南西路;元代,在江南西路地域设置江西行省——这即“江西”之名的开始;明代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代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其境内有赣江流过,故简称“赣”。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名,简称“辽”。唐时属河北道;辽时置东京路;金代仍之;元时置辽阳行省;明时为辽东都司;清朝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禹分九州时,辽宁属于幽州。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唐代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岭北行省;明代分达靼鞑及瓦剌;至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为“内蒙古”这一名称。晚清以后,“内蒙古”一词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河套以西厄鲁特的所有盟旗牧场,与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年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共和之前(1947年)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简称“蒙”。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唐代属关内道;宋代时属西夏;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灭西夏后,改中兴府为宁夏路(意为“夏地安宁”),此为“宁夏”一名的开始。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明代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代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共和之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简称“宁”。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唐宋时期属吐蕃;元时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代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简称“青”。





春秋时期,晋国太行山以西,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则是指崤函以东地区。因为秦在关中,故称崤函以东六国(楚、齐、韩、魏、赵、燕)为山东六国,或云关东六国。金代,改京东路为“山东”,并将其分为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东路治所在益都府,今青州市益都县,西路治所在东平府,今东平县。其“山”即太行山。唐代大部分属河南道;北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代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代设山东东西道;明代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朝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其境内曾有圣人故国鲁国,故简称“鲁”。




西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代大部分属河东道;北宋属河东路;金代分河东北、南路;元代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代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代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其在春秋属晋国,故简称“晋”。




西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陕西上古之时叫做陕塬,即险峻山脉中一处相对比较平坦的通道。据《国语》记载,西周初年,周公与召公的封邑是以陕塬(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自陕而东者(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即“分陕而治”。唐代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安史之乱”后,设立陕西节度使,自此“陕西”作为行政区划名被固定了下来。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代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代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代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春秋时属秦国,故简称“秦”。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上海,源于水名上海浦。南宋咸淳三年(1267),上海浦西岸设立镇治,遂称上海镇。“上海”一名由此彰扬,当时上海镇已是中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随着岁月的流逝,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上海镇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8月19 日上海改镇为县,这一天为上海建城的开始。上海的简称“沪”,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北宋咸平四年(1001),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简称“川”。别名“蜀”,因其为古蜀国所在地。唐代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时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代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代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代改四川省;共和初年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台湾,源于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福建移民依闽南语将此名译写为“大员”“台员”“大湾”等,后定名为“台湾”。元代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在公文中使用“台湾”名称,当时,大多指台南地区。其中一段时间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初郑氏设台湾府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光绪十一年(1885)设台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湾;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省名至今未变。简称“台”。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天津,简称“津”,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汉武帝时在武清设置盐官;唐朝在宝坻设置盐仓;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金朝贞佑二年(1214),在三岔口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元代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明朝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登基后,为纪念由此起兵,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清代顺治九年(1652),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雍正三年(1725)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民国二年(1913),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民国十七年(1928)6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共和之后,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此后又几近废改,于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西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西藏”一词是汉藏两种语文的混合产物,“西”字是汉语,表示西藏这块地方在中国西部;“藏”字是藏语,就是“卫藏”(亦即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去了“卫”(乌思)字,只留了一个“藏”字,加上了汉文的“西”字,合起来成为“西藏”。这就是“西藏”这一名称的由来。简称“藏”。唐宋时期为吐蕃;元代属宣政院;明代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代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代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共和之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香港,简称“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被人们称为“香港”。当时,莞香(东莞产沉香)多数先运到香(土步)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役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又因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今日,“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新疆建省于清光绪十年(1884)。建省以前,这个地区称为西域,源于西汉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置的西域都护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平定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平定回部,始设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和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官员分别进行管理。于是西域统一于清朝,重新处于统一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结束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割据的局面。由于西域各处统一于清朝的时间,比起东北、西南地区都较晚一些,所以清王朝有时就泛称西域地区为新疆、或西域新疆。简称“新”。民国仍之;共和之后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唐朝,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唐代开元十六年(728)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宋代为大理国;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民国七年(1918),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简称“云”或“滇”,后者因境内有滇池。





历史的尘埃——34个省市区名极简史 - 天天要闻

浙江有3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上游叫新安江,中游称富春江,下游则叫钱塘江,由于江流曲折,古人便将其称为折江,又称浙江。唐代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代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代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朝洪武九年(1376)前后,设浙江行省,后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浙江布政司),这便是浙江省名的由来;清代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简称“浙”。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二十四孝故事(22):尝粪忧心,口味怪重! - 天天要闻

二十四孝故事(22):尝粪忧心,口味怪重!

在南北朝时期,南齐有一个庾黔娄的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品性纯良,对父母极为孝顺。他努力读书,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后来,庾黔娄有幸踏上仕途,成为了一名官员。尽管他在外任职,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父母。
当年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压路机“石碌碡”终于被找到了 - 天天要闻

当年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压路机“石碌碡”终于被找到了

原来这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秦直道时所用到的石碌碡,简直跟现在的压路机一模一样。其重达1500公斤,直径为1.2米,其表面分布均匀的乳钉可以把路面碾压的非常扎实。可以说在2000多年前发明出石碌碡的人真是个天才。也正是有了石碌碡的存在
黄埔,这次当了广东第一 - 天天要闻

黄埔,这次当了广东第一

最近,广州拆迁还是整得轰轰烈烈,但房票,许久没新消息了。结果终究,还是黄埔先攒了波大的。广东首个“房源超市”,在黄埔开张了。昨天,黄埔区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房源超市”上线。拆迁时选择房票安置的黄埔村民,就可以在“房源超市”的名单中选择。首批名单总共有17个项目,包含黄埔新城、富颐都荟、中央城等热盘...
卢沙野大使谈台海:台湾政权是叛乱政权 - 天天要闻

卢沙野大使谈台海:台湾政权是叛乱政权

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消息,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6月26日在中法建交60周年相关活动上发表主旨演讲,卢沙野回顾了中法建交独立自主的底色,阐明中法间互利共赢的实质。其演讲涉及电动汽车、文化交流、政治体系....
北大“考古女孩”奔赴理想:钟芳蓉正在参加敦煌研究院招聘 - 天天要闻

北大“考古女孩”奔赴理想:钟芳蓉正在参加敦煌研究院招聘

7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本科毕业生代表钟芳蓉在该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这让2020年因高分报考“冷门专业”——北大考古学而受到关注的湖南女孩钟芳蓉,再次受到关注。时隔四年,很多人关心钟芳蓉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对此,7月4日,澎湃新闻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了解到,钟芳蓉本科毕业后计划去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