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让我们知道了世上没有神仙,也没有长生不老,所以我们更多是追求长寿,而非长生。
但是古代人们对科学认识不够,于是就将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仙,也自然有了对神仙和长生的向往。
要说其中最著名的,还应该算是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1.巡视四方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在外部秦国的威逼和内部后胜的劝诱下,最终选择投降,战国最后一块版图并入秦帝国,秦国自此一统。
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最终选定了郡县制作为国制。但是郡县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首都距离地方太过遥远,容易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那时候不像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可以直接在网上看到各地的信息。即使是现在,我们的领导人也经常下去调研,就是为了增加对地方的了解。
古代不仅没有网络一说,更重要的交通还不发达,甚至道路都不一致,所以这才有了秦始皇的广修驰道,车同轨等操作。
为了加深对地方的了解以及控制,秦始皇不得不开始进行巡视四方,来震慑那些对秦帝国不满的敌人。
2.徐福上书
秦始皇曾经到齐鲁之地巡视,此地多儒生术士,秦始皇就在儒生们的忽悠下进行了泰山封禅,也知道了很多关于术士的信息。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并没有感觉轻松。因为六国虽灭,但是六国人没有被灭,很多人还在怀念故国,也有很多势力在等待机会叛乱。
在这种国家形势下,秦始皇自然想自己将问题解决掉,于是方士们提出的神仙之说、长生不老之论也自然会引起秦始皇的兴趣。
我认为秦始皇此时追求的长生不老和后世朝代帝王所追求长生不老的目的是不同的,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秦朝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秦始皇自己也想解决。
后世的帝王则不同,他们即使再成功也无法超出秦始皇创建帝国的范畴,最多也就是缝缝补补,这会让他们成功之后感到空虚,然后开始追求享受,所以即使是追求长生不老也是这个目的。
这时候,齐地有一位叫徐福的方士,上书秦始皇称海外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仙居住。那里有“不死之药”,人吃了之后可以长生不老。
秦始皇对不死之药很感兴趣,于是召见了徐福,让他带人前往海外仙山求取不死之药。
3.徐福出海
于是徐福带着童男童女们前往海外寻找仙山,因为本来就没有仙山,所以最终徐福花费数年也没有找到。
等到回来的时候,徐福担心自己没有找到会受到秦始皇的惩罚,于是就编造了一个谎言。
他告诉秦始皇,海外虽然有仙山,但是我们在路途中经常被大鱼围困,所以迟迟不能到达。所以希望那个王上派遣善射之人与我一起前往,清除这些大鱼,打开通往仙山之路。
由于秦始皇见过大海了,又经常想着徐福啥时候能回来,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秦始皇梦到自己与海神交战,海神与人形相似。
于是秦始皇就问占卜术士,术士就告知他,水神是看不到的,海中的大鱼蛟龙是他的前锋。现在大王祭祀严谨而周到,却出现了这种恶神,只要除掉祂,才能够找到善神。
于是秦始皇就命令入海之人携带捕鱼工具,自己亲自带着连弩等待大鱼出来的时候射杀它。
随后秦始皇再次命令徐福出海寻仙寻药,这次秦始皇为他配齐了三千童男童女,还有百工、技师以及谷物种子,另外还有一队弓手部队,这次出海之后徐福再也没有回来。
据说徐福这次出海,来到一个好地方,这里气候温暖,适合耕种,于是徐福就停下来自立为王,教授当地人农耕、捕鱼等先进技术,这里就是日本。
4.结束
徐福出海大概率是不想在秦王朝的统治下生活,所以借由秦朝的资源支出,为自己寻找一个生存之地。
徐福的第一次出海应该是为了查明周边环境,哪里可以定居,哪里有风险。第二次出海就是有目的性了,就是为了带先进技术以及武力前去征服适合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