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1月12日刊发《文坛巨匠马识途步入天寿之年,明日110岁》报道后,引发广大读者关注,很多读者联系长江日报记者,回忆当年曾追读《武汉晚报》连载马识途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
生日前夕,马老挥毫泼墨,写下了“福”“寿”二字。图片由马老家人提供
中南民族大学退休教师俞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读《清江壮歌》的时候才上小学二年级。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家里订了一份武汉晚报。在她的印象中,当时很喜欢看上面的连载《清江壮歌》,每天一个小故事,篇幅不长,结尾的地方最诱惑人,自己总在猜后面会是什么呢?然后第二天眼巴巴等着报纸来。“现在回想起来,大约就是这种好奇心,让我一直追到底了,记得连载结束后好多天,我都觉得每天少了点什么。”
作家刘益善也回忆,他的夫人当年在武大附小读书,多次讲上小学时班上读报,每天读的就是《清江壮歌》。
武汉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研究专家、作家胡榴明:
《清江壮歌》的连载,我一期不拉地从头“追”到结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读中学,学业之余最大爱好是读各种有字的纸——图书、期刊、报纸等,只要有,如饥似渴。家里订有《武汉晚报》,那段时间遇上《清江壮歌》连载,从第一个版读到最后一个版,当然最爱副刊。
《清江壮歌》的文字很平白很朴实,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样一种文学描述手法,令少年的我印象深刻。
《清江壮歌》的连载,我一期不拉地从头“追”到结尾。时间过去多少年,当年的记忆已经隐约。有一个重点不会记错:那一段时间,武汉三镇,街谈巷议《清江壮歌》马识途。
记得父亲言谈中十分尊敬和赞誉马老。马老先生著作《夜潭十记》,父亲的藏书,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
武汉音协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永:
《清江壮歌》连载是我人生读到的第一篇小说文字
昨日,读到《长江日报》刊发的老作家马识途先生110周岁“天寿之年”的贺喜报道。这是一段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当代活历史!我顿觉时空穿越,百感云集!一段历经六十年的阅读史涌现心头……
马识途这个名字,我从童年到现在一直记忆犹新。在我童年时,课外读物很稀罕,我就是在报纸上读马识途先生写的小说《清江壮歌》连载。那是我人生读到的第一篇小说文字,虽然我当时完全不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但却被小说中的革命故事、生活情景、历史人物所吸引和感染,这是我童年的一段刻骨铭心的阅读经历。从此,马识途、清江壮歌、贺国威、柳一清等系列红色符号,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至八十年代我读到了正式出版的《清江壮歌》,终于深度认知了作者马识途先生的不凡人生,明白了这本书中所写那段中国革命的铁血历史。原来,那段真实的革命往事就发生在我故乡恩施的山水之间,历史一直萦绕在我的身边!再学习,受教育,更加深了我对书中人物原型何功伟、刘惠馨等革命烈士的崇高敬仰!
壮歌慰忠魂,铁血励后生!至今,《清江壮歌》、马识途、何功伟等一连串的“关键词”,已在我心中深深扎根,成为鞭策我发奋作为的正能量。这真是从小自然接受的最好的思政教育啊!如今,我正接力,把这份有缘习得的红色动力继续传承下去。
谨祝马老健康长寿!
(长江日报记者周璐)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