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文 | 古轩说史
编辑 | 古轩说史
每当国庆,大街小巷都会冉冉升起一面面五星红旗,远远望去一片红色的海洋,可以说五星红旗伴随着我们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玫瑰]
可是你知道吗当时国旗评选它却是一个小可怜,仅仅得了15票,另外还有作品的票数比它的十倍还多,那么五星红旗究竟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呢?
01
国旗设计热潮
在设计国旗的过程中,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号召,并积极投入其中,在农村,许多农民拿出珍藏的红色军旗,这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象征。
他们希望将这份拼搏斗争的精神融入到新中国的国旗设计之中,工人们在工作之余拿着纸笔,在战壕中勾勒国旗的轮廓,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而知识分子们也积极参与到国旗设计中,他们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小组发布的启事,按照要求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山川河流等元素,努力将这些独特的特点融入到国旗的设计中。
海外侨胞虽然身在他乡,却同样心系祖国,他们远隔重洋,却拥有一颗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他们用起了纸笔,尽力描绘出异国他乡的国旗图案,表达自己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
作为中国政府在国旗设计方面的指导思想,国旗必须能够体现出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这是对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工农武装部队和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选择的体现,设计者必须体现出华夏儿女近百年来的探索与斗争,以及最终的选择。
另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国旗的底色以赤色为主,从俄国十月革命时期起,中国有志之士就将赤色视为革命的象征。
红色象征着中华儿女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周恩来总理将“红”字改为“赤”,正是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深深敬意,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行共产主义事业的雄心壮志。
在几千份设计稿中,五角星成为了突出的元素,几乎每一个作品都有五角星、镰刀和锤子等象征工农红军和人民政权的图案。
五角星寓意着共产党领导和工农红军在黑暗岁月中为人民带来希望,而锤子和镰刀则代表着工人和农民的团结,这些元素富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突出了新中国的精神内涵。
那么这次号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呢?
02
急需拥有属于自己的旗帜
1949年的春天,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建立的消息传来,人们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新中国的国旗将会是什么样子?
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已经设立了自己的旗帜,这是一面由红色绸布制成的三角形旗帜,中间镶嵌了一颗黄色的五星和一把镰刀斧头,寓意着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
但是在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华苏维埃政权被迫改用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红旗,这种状况持续到了1949年。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我们应当有自己的国旗,他强调,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元素和风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征集活动。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上,一个新的议题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如何设计一面能够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新国旗?为此,六个工作小组被组建起来,其中包括专门负责国旗设计方案的研究小组。
在这个小组中,一些知名人士积极参与了国旗的设计探讨,他们集思广益,提出了一系列构思新颖、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考虑了国旗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问题,还深入挖掘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元素,力求展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红”。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社会上下都在热烈地参与到国旗设计的活动中来,广大民众纷纷寄来了自己的国旗设计图样,表达对新生国家的美好期待和深深祝福。
那些曾经在国外留学的华侨们也不甘示弱,远在他乡的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献礼,传递出了跨越千里的家国情结。
03
曾联松的五星红旗
曾联松为了设计出一份满意的国旗草图,放弃了个人休息和家人陪伴,在忙碌的城市中找到了一处安静的创作环境,位于家中二楼的他用床板作为自己的画布。
他在设计过程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设计图案,无数次的试错使他变得疲惫不堪,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深知这个设计对于新中国的象征意义。
曾联松的假期里一直保持着白天的通宵不眠,他稍事休息后便开始了繁重的创作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他设计了许多不同方案,但却总感觉不够完美,寻找着一种最能体现国家形象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一晚,当他抬头望向璀璨星空时,他突然灵光一闪,看着星星点点的星辰,他意识到这些星星就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那样,在黑暗中引领着人们进入光明的未来。
深思熟虑后,曾联松决定选取一颗大星星作为五星红旗的中心,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奉献精神。
他将工人和农民的锤子和镰刀相嵌在大星星中,象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工农阶级的力量。
与此同时,他创建了四颗小星星,分别代表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四个阶级共同构成了中国的社会基础。
经过辛勤付出,曾联松最终创作出一幅简约而寓意丰富的设计图,他运用红色象征着革命与社会主义,将五颗星星设计为黄色,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特征,体现人民的尊严与自信,整体布局庄严华丽、简明精炼,完美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建设事业和发展蓬勃的未来。
但是,在提交作品并进入评审过程后,五星红旗险些落选,众多参赛者包括将军、著名艺术家、学者等众多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设计师共同投稿,让曾联松的设计看起来有些不起眼。
但是正当他受到初选落选的波折之际,图案吸引了关键人物田汉先生的目光。
04
五星红旗最终确定
9月份,全国各地纷纷提交作品至评选委员会,以期确定国旗图案,在所有作品中,曾联松的作品几乎被淘汰出局。
在第一轮筛选中,一些评委认为,在国旗上出现资产阶级的象征不适合,因此提议将该作品删除。
但是田汉作为筹备小组成员,坚持认为曾联松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构图和创意,因此坚决反对淘汰该作品的提议,最终,由于田汉的坚持,曾联松的作品顺利进入了复选阶段。
复选阶段是通过投票进行的,每人可选择三个喜欢的作品,在整个投票过程中,一颗星加上一条黄色的横杠的国旗设计收获了最高的票数,达到342票。
这个设计被赞赏为具有寓意丰富的黄河和共产党的象征,曾联松的作品只得到了15张选票。
但是在最终确定国旗图案之前,两位特殊人物提出了异议,张治中和海外华侨商人陈嘉庚对这个图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张治中认为,该设计有可能将中国分割成两部分,因为中间的横杠太过明显。陈嘉庚则认为,中国地域广大,山川河流众多,仅以黄河元素代表整个国家过于偏颇。
毛主席会听取张治中和陈嘉庚的反对意见,毛主席认为张治中的观点很中肯。在田汉和张治中的支持与反对之下,决定在9月25日的座谈会上讨论并最终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座谈会上,除了张治中是军人外,其他的45位与会者都是文化界人士。
座谈会上的讨论存在分歧,众人的目光仍然聚焦在毛主席身上,毛主席转向张治中,提到他之前的反对意见。
随后,毛主席展示出五星红旗的图案(编号32),询问大家的看法,张治中首先表示赞同,并深入阐述了为何不赞成横杠国旗设计,以及五星红旗为何更为合适。贺绿汀和其他与会者也纷纷表达了对这一设计的肯定和支持。
但是还有一些与会者对四个小星星代表四个阶级的理念提出了异议,于是,毛主席提议修改说明,不再强调小星星代表阶级,而代表人民的大团结。
这个建议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毛主席的聪明反应和对五星红旗的肯定,深深印在了与会者的心中。
如今,每当国旗升起,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飘扬,它不仅象征着国家的伟大和神圣,更见证了中国在历史上的腾飞,五星红旗的诞生经历了许多曲折过程,但最终成为了整个国家团结力量的象征。#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西部文明播报 1949年征集国旗时,第一名185票,只有15票的五星红旗凭何胜出?
[2]中国军号 电台丨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