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聊一聊苏轼的人品吧

2023年11月13日11:11:08 历史 1413


历史的尘埃——聊一聊苏轼的人品吧 - 天天要闻

苏轼多次因言获罪,换句话说,苏轼势必敢言,而且爱言,也就是喜欢发表评论,所以,才会因言获罪,但苏轼多次因言获罪,换句话说,苏轼势必敢言,而且爱言,也就是喜欢发表评论,所以,才会因言获罪,但在某些本来期待苏轼会有精彩评论的事件上,苏轼却选择了缄默不言,尤其是在恩师欧阳修因“濮议”被言官们集体围殴的时候。

毫不讳言,欧阳修是三苏共同的伯乐,嘉祐二年,苏轼、苏辙兄弟考中进士,这一年,欧阳修知贡举,也就是礼部试的主考官,给苏轼的策论评了个第二名,第一名意外给了自己的学生曾巩,但包括杨照在内的学者们都误以为这也是苏轼的最终成绩,显然大错特错。

当时,进士试考试内容,不仅是策论,还包括诗赋、经义,而苏轼的诗赋却是不及格的,就像是今天的高考,无论“3+x”中的“x”是1、2,还是3,但仅有一门,哪怕是满分,其他都不及格,想必也难以被录取,更不可能是第二名,这就是苏轼当时面临的状况。

后来,苏轼、苏辙再应制举,而推荐苏轼的就有欧阳修,而这也是参加制举考试的必要门槛,就像考博需要教授推荐一个道理,不仅如此,欧阳修还向当朝宰相富弼推荐苏洵,但是,因为苏洵此前的名作《六国论》事实上否定了富弼最引以为傲的成就,最终,并未能为富弼所用。

当时,西北党项人崛起,而北方的契丹人也趁火打劫,朝廷派富弼出使辽国,最终以增加岁币的方式,和辽国达成和议,而《六国论》的核心观点,六国以“贿秦”而亡,无疑是对富弼此举的批判和嘲讽。

尽管欧阳修对三苏名声大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欧阳修在“濮议”中遭遇言官们围攻时,三苏却都保持了沉默,而前文提到的曾巩却撰文《为人后论》,来为恩师的立场辩护。

后来,苏轼为儿子娶了欧阳修的孙女作媳妇,而欧阳斐是欧阳修之子,也是苏轼姻家,元祐中,苏轼兄弟还朝,俱为侍从官,尤其是苏辙官至门下侍郎,位亚宰相,但这一时期,欧阳斐一再被被政敌刘安世攻击,诟为“五鬼”之一,且不论原委,此时二苏作为侍从,都有言事的权力,却没有一人肯为欧阳斐辩护。

历史的尘埃——聊一聊苏轼的人品吧 - 天天要闻

绍圣元符时期,哲宗亲政,与宰相章惇再次提及欧阳斐父子,被《宋史》列入“奸臣传”的章惇却敢于为欧阳修父子辩护,原因或许仅仅因为欧阳修曾经称许过章惇。

如果在和恩师欧阳修的问题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还有另一件事,众所周知,苏轼被贬黄州是因为“乌台诗案”,而“乌台诗案”事实上是北宋第一起严重的“文字狱”事件,作为受害者,苏轼对于类似事件想必深恶痛绝,但当第二次文字狱事件——“车盖亭事件”爆发以后,位居宰相的范仲淹次子范纯仁以及曾巩弟曾肇,都对此事提出异议,希望朝廷不要以文字间的“疑似”就对前宰相蔡确痛下杀手。

我们想象中的苏轼应该和范纯仁们一样据理力争,不再让他人重蹈自己的覆辙,但是,置身其中的苏轼却选择了和稀泥,悍然将“车盖亭事件”的是与非、对与错置于不顾,打起了太极

当然,北宋时期,还有第三起“文字狱”,和苏轼的门人黄庭坚撰写的一篇碑记有关,而打击和报复黄庭坚的正是赵挺之,也就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公公,但赵挺之和黄庭坚结仇,却和因为苏轼。

当初,赵挺之时任德州通判,而黄庭坚是其属下,后来,苏轼攻击赵挺之,而用以攻击赵挺之的理由却把黄庭坚给出卖了,相当于今天网上相处流传的,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喝酒、吹牛皮,黄庭坚一时兴起,调侃起昔日的上司赵挺之,结果,苏轼把大家私下的聊天记录拿来曝光了,自然惹恼了赵挺之。

历史的尘埃——聊一聊苏轼的人品吧 - 天天要闻

后来,赵挺之做了执政,借人检举黄庭坚的机会,对黄庭坚打击报复,将黄庭坚贬至广西河池,两年后,黄庭坚在广西病逝。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 天天要闻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在《清朝野记》中,我叫陈统领,世人皆称我为清代花木兰。然而,我女扮男装从军后,因作战英勇一路荣升将军,用刀逼下属侍寝,怀孕后互换身份,最终却被负心汉无情抛弃。故事始于同治初年,清廷大将多隆阿从湖南挥军进军陕西平叛。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