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是一种组织集团的政治理论和手段。特别是从政治叛乱集团的立场来看,它们的口号不但是能够整合叛乱集团的一种政治理论,并且是能够吸引广大下层民众的一种政治手段。
自18世纪末期以后,天地会以福建和广东为中心吸引了广大的下层民众,好像急性传染病一样广泛扩散到整个华南地区。
其中原因,我们应当考虑到天地会的吸引力方面,特别是天地会的组织特点;同时也考虑到参加天地会的下层民众的社会经济状态,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宗族社会的构造下予以考察。
天地会并不是只为了反清复明而组织的,但天地会本身含有“反清复明”思想,这从上述该会的起源传说和人会仪式中可以得到反映。
这种“反清复明”思想吸引下层民众时,有时起负面的作用,有时起正面的作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天地会发动大规模政治叛乱时,提出了他们的政治口号,即“反清复明”。
通过此时天地会提出的旗帜、传单、告示文、檄文等,可以探讨该会的政治口号。第一,乾隆五十一年在福建台湾府发生林爽文的天地会叛乱,这是天地会第一次发动大规模叛乱。
虽然此叛乱的原因只是小事引发的械斗和官府的强令搜索,但林爽文的天地会借此事攻击县城,开始进行正式的叛乱活动。
当时《天地会盟书誓词》提到:“今因广东省凤花亭高溪庵马溪庙明主传宗,今夜歃血拜盟,结为同胞兄弟,永无二心。”
可知林爽文的天地会发动叛乱之前,曾以血盟誓,强调了基于"明主传宗"的反清复明思想。从当时颁布的告示文、委任令和军令来看,林爽文的天地会不是使用清朝年号,而是使用“天运”和“顺天”年号。
并且在叛乱军的旗帜中,可以看到象征“明”的“日”和“月”字。在清政府查获的文件中,林爽文的天地会曾下令:
“委任总兵、将军办理各处军务粮饷的执照,给开国先锋选练雄兵战将以保明伐清的命令。”
由此可见,虽然叛乱的起因并不是为了实现反清复明,可是在叛乱扩大过程中,林爽文的天地会基于该会本身含有的反清复明思想将叛乱进行下去。
第二,乾隆末期,天地会只在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有一些活动,可是从嘉庆年间起,天地会广泛扩散到全广东,以及广西、江西、湖南等一些地区。
其中嘉庆七年在广东惠州府发生陈烂展四的天地会叛乱。这是天地会第一次在大陆发动大规模叛乱。
陈烂展四供述到:“我于嘉庆六年七月间,起意纠人拜会,两年以来辗转纠约,共有一万余人。我因纠得人众,于本年七月间起意谋反。”
据两广总督吉庆和广东巡抚瑚图礼的奏折,陈烂展四的天地会以羊屎山为根据地,与吃斋匪徒联合,准备军力、武器、粮食等之后,开始计划叛乱。
当时钦差大臣那彦成也将陈烂展四的天地会看做“实为叛逆"。据陈烂展四的天地会使用的布旗,其中"常乐我情本姓洪结义,顺天结万洪字为记"的内容,可知陈烂展四以顺天行道的政治性原理来组织天地会。
并且通过“门外号,门内号,洪英,雍正甲寅年七月廿五日,星出我亦出",可知陈烂展四基于该会起源传说来进行叛乱。
因为洪英是在起源传说中出现的明朝皇帝的后代,创立天地会的关键人物之一,并且雍正甲寅年七月廿五日是在起源传说一些版本中天地会创立的日子。
特别是,通过"顺天兴明合和同"和"齐心协力讨江山"这两句,我们可以知道陈烂屐四的天地会进行叛乱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反清复明”的政治目标。
第三,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天地会已开始利用传单来宣传“反清复明"的内容。香港总督德庇时(Davis)在183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里提到:“1828年10月,有一家公司的先生在澳门新教徒墓地上发现了一张传单”。
其传单本来是中文,可是此原本目前不在,如把它翻译中文则如下:“大哉中华,盛矣天朝,千方来贡,万国来朝,妖胡窃篡,此恨难消,招兵买马,义旗高招,整军经武,誓灭满妖。”
这张传单的内容颇具煽动性,其内容为汉族树立的中华天朝被满洲篡夺,因此他们要招集军马,举起义旗,覆灭"满清"。
第四,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天地会在各地区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叛乱,其中有咸丰三年在上海发生的小刀会叛乱。
咸丰三年七、八月,在徐耀和周立春分别领导的嘉定起事的鼓舞下,至八月初五日,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发动武装起事,占领上海县城,逮捕苏松太道吴健彰,并且杀死上海知县袁祖德。
刘丽川为安定民心并获得广大上海人民的支持,以"大明国统理政教天下招讨大元帅”的名义来发布一份告示。
从安民告示的性质来说,提到“士农工商,各安常业”和“不得取民间一物,不得奸民间一女"等等,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从天地会叛乱的角度来看,这份告示仍然展现出“反清复明”的政治意识。这个叛乱政权,基于“方今童君昏聩,贪官污吏,布满布朝”的现实政治,实施叛乱,而将实现“鞑夷当灭,明复当兴”的目标,故称“大明国”,年号为“天运”。
当时在叛乱政权为右元帅兼署上海县事的林阿福,更强调“反清复明”的政治意识。他以“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副元帅兼署上海县事”的名义来谕示。
第五,咸丰四年在广东发生天地会大叛乱,所谓“洪兵起义”。这是天地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
咸丰四年广东广州府天地会总会首陈松,与属下的该地区天地会会首何六、陈开、李文茂、陈贤良等联合为实现"反清复明"的政治目的,发动了武装起义。
在此叛乱前后,陈松天地会集团为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多次发布了檄文和告示文。有一份《讨大清檄文》,其后半部如下:
“今幸明王有佐,故主尚存。仰观天象,历数在躬,俯察舆情,民心亦变。爰举义旗,以靖妖孽。所望普天率土,执俨子于咸阳,戮力同心,殓商羊于牧野。
其全才全德者封以万户侯,具一技一能者授以千夫长,躬稼者免税三载,犯法者宥罪千条。上有恤刑之主,下无冤枉之民,不俨然汤武之行,复睹尧舜之世也哉!”
这份《讨大清檄文》也称《红头檄文》、《复明起义檄文》,强调了“反清复明”的内容,即天心还保存着大明王朝的命运,如同纣王的清朝已失去民心,人民应该像汤王和武王一样,举起义旗,推翻清朝,建立如同尧舜时代的社会。
其他有些檄文和告示文与《讨大清檄文》类似,都强调了“反清复明"的内容。
《安睦百姓告示》也指出:"为因大明社稷","兴汉灭满"。而在此叛乱过程中,有一位该地方官为镇压这叛乱而发布檄文,即《讨三合会檄》。
其中指出:“至我国朝,主无失德,养士泽民,二百余载,下至鳏寡孤独,婴老废疾,皆蒙惠养。
凡我小民,宜体雨露之施,共荷生成之福,不宜妄有所动也。乃今之纠众倡乱者,辄迷于三合会,而以反清复明为词。
噫!清何负于你?明何德于你?你高曾祖考生于清,你亦为清之民而已,何必入三合会以取戾耶?"
虽然这檄文的内容与天地会的檄文完全相反,可是显示了当时纠众倡乱者大部分加入天地会系统的三合会,提倡“反清复明”的口号。
第六,清末革命派出现后,天地会通过多次与革命派合作,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事。其中典型的为光绪二十六年发生的惠州起义。
当时广东著名的天地会领导人郑士良和革命团体兴中会会长孙中山,在"反清复明"的思想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发动惠州起义,在总司令官郑士良的命令下,以天地会为中心的会党势力大规模参加。
起义发生后,郑士良的起义军发布对外宣传用的告示,其全文如下:"本会乃三合会会党,又名义兴会,又名天地会,与义和团绝不相涉者也。
本会首并副会首等誓灭满洲,重立新君,以兴中国。本会同志数逾百万,殆将无算。其奇材异能之辈,皆散处于澳洲、美洲并暹逻、安南、星加坡以及南洋各岛屿,待时而动。
本会志在兴华,一俟大功告成之后,即当开通全国,与各国通商,周知干戈一动,难免生灵涂炭。但非兴此义师,何能保全中国?
史册所载三百年前忠臣义士所未竟之功者,兹本会继而任之。伏望英美日各大国助成本会之义举,否或置身局外,以示两不偏袒也。
前一千八百六十二年英政府尝遣戈登将军效力于满人,迨戈登将军成功之后,反受满人之刻时,始知噬脐莫及,其时英国各政治家亦皆以戈登此行大为失算也。前事者后事者之师。本会深望各大国当不再蹈当年之覆,则大幸矣。”
在这份告示的开头,明确宣布起义军的主体是天地会,然后强调"誓灭满洲,重立新君,以兴中国"并"三百年前忠臣义士所未竟之功者,兹本会继而任之"的内容。
换言之,其起义目的在于实现“反清复明”,从当时情况来看,也就是保和复兴存中国的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