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高调宣布,将拉上印度、以色列和沙特在中东修铁路,如今俄罗斯和伊朗也表示,将在这一地区修建一条足以媲美苏伊士大运河的铁路。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伊朗总统莱希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俄罗斯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的“最后一公里”——拉什特-阿斯塔拉铁路终于有了着落。

这条沿着里海建设的铁路全长162公里,东南方向延伸至了伊朗城市拉什特,西北方向连接的是阿塞拜疆城市阿斯塔拉。俄伊两国商定最早将于2024年开工修建,预计需要3年时间完成,最终铁路将并入俄罗斯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普京表示,整个铁路网建成后,从圣彼得堡发往孟买的货物只需要10天,而传统贸易路线,也就是苏伊士大运河至少需要30到45天。
不过,有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俄伊两国的协议是签了,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但这条铁路并不是那么容易修的。
俄罗斯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动工于21年前,印度、伊朗和俄罗斯最初于2002年签署协议,建设一条全长7200公里,连接印度孟买,过境中亚国家,最终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铁路。俄罗斯曾将这条南北大动脉视为苏伊士运河的有力竞争者,铁路建成后,从印度到波罗的海的时间有望缩短一半,运输成本降低30%。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然而20多年过去,这条饱含俄罗斯雄心壮志的铁路却修修停停,印媒和俄媒为此写过不少论述铁路进展缓慢的文章,总的来说,不外乎三个因素:地缘政治、资金和制裁。
首先是地缘政治。俄罗斯、印度和伊朗原计划是打算让部分铁路穿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然而由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两国谈判始终未能取得进展,无奈之下印度到伊朗的这段铁路只能改成航运。
被俄媒称为“最后一公里”的拉什特-阿斯塔拉铁路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阿塞拜疆境内的一段铁路将穿越有争议的纳卡地区,尽管亚阿两国保证地区争议不会影响铁路建设,但俄媒并不认为这种口头担保会起到效果。
此外,亚阿两国的纷争还涉及到三个域外国家——土耳其支持阿萨拜疆,土、阿两国与以色列的和解被伊朗视为敌意。作为回应,伊朗则支持亚美尼亚反对阿塞拜疆。
对于高加索地区复杂的纠葛,就连俄媒也感到无奈。俄《观点报》称,即使莫斯科想充当“和事佬”,现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伊朗的情况最棘手
不过,最棘手的情况还是出现在伊朗。国际南北运输走廊是由三个国家分别建设,最终并联成统一的铁路网,然而当俄罗斯和印度早早开工建造本国铁路时,伊朗却因为美国制裁无法动工。
在美国的制裁下,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外资先后退出伊朗铁路项目,尽管印度想施以援手,但迫于美国的压力,印度对伊朗的投资进展缓慢,甚至有不少在建的项目被迫“打水漂”,直到俄罗斯被西方全面制裁后,伊朗的铁路建设才迎来一丝曙光。
过去俄罗斯的重心始终放在欧洲,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全面封锁,让俄罗斯放弃了与西方缓和关系的希望,并迫使其目光不得不转向东方,所以许久没有动静的拉什特-阿斯塔拉铁路,在时隔5年后终于传出即将动工的消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除了制裁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外,印媒还提到了一个在外界看来,相当令人费解的因素。
伊朗是受美国制裁影响无法尽快开工,而俄罗斯和印度铁路进展缓慢的原因却与资金和政策有关,铁路资金由所在国或地区开发银行筹集,如果筹集不到资金,工期延误是常有的事。
印媒“南亚之声”曾批评说,俄印两国空有雄心壮志,但从中看不到任何战略构思,整个项目像是决策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完全没有任何长期规划。

这就导致过去20多年,俄印两国智库曾多次探讨过这条铁路对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出台的论文、报告不计其数,但铁路的实际施工状况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过,各成员国不是不清楚铁路建设进展缓慢,也曾多次讨论成立一个常设机构协调各方合作,但会议开了不少,实际进展却是一点没有。
俄罗斯这条南北大动脉的窘境很难不让人想起美国的中东铁路网建设计划。
几乎和俄罗斯一样,美国、以色列和印度早在2021年就做出了规划,然而直到今年铁路仍未有动工的消息传出,所谓的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与此同时,美国还接连被曝出国内列车出轨、翻车的丑闻,这更令美国的中东铁路计划看起来像个笑话。
美国和俄罗斯面临的窘境证明,“基建狂魔”的称号并不是那么好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