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晋惠公之子圉,在妻子怀赢的支持下,逃亡回国,继承了父亲的地位。秦国对这件事很不爽:“我们抚养你这么多年,又怎么会不愿意助你回国继位?你这样不告而别、私逃回国,太不够意思了!”
咱们客观分析,扶植一个亲秦的晋国国君,对秦国是有好处的。但是圉不敢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秦国身上。毕竟,晋国国内还有好几位可能的继承人,随便哪一个也愿意与强秦交好。秦国的选择很丰富,未必一定青睐圉。只有靠自己,才能把握前途。
可是,圉太看重自己的力量,而轻视了秦国的影响力。因为对圉不满,秦国开始考虑扶植别人做晋国国君:“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
这位重耳,是晋惠公夷吾的哥哥,晋怀公圉的伯父。他和夷吾不约而同逃亡出国,已经流浪了十九年。这时秦国有意扶植他,先激起了晋怀公圉的疑忌。
晋怀公下令召回重耳的所有随从,如果限期不归,就要灭其家族。晋国有位大臣叫狐突,是重耳的外公。他的儿子、也就是重耳的舅舅狐毛、狐偃,都跟着重耳流亡在外,不愿抛下主子兼外甥、自己回国。于是晋怀公就把狐突囚禁起来。
狐突虽然名字叫“糊涂”,为人可一点儿也不糊涂,还很有骨气。他说:“我的儿子侍奉重耳已经多年了,现在要叫他回来,就是让他背叛他的主子。我怎么能教儿子背叛?”晋怀公一看狐突不肯配合,直接把他杀掉了。
晋惠公、晋怀公,一对儿浑蛋父子!
这边秦穆公打定了主意,要扶植重耳,特意把他从遥远的楚国请到秦国,还把五名宗室女嫁给他。五名宗室女中,就包括被晋怀公圉抛下的、那位深明大义的怀赢。
虽然是侄媳妇嫁给伯公公,但重耳为了结好与秦,还是接受了。秦穆公大喜,派兵护送重耳回国。
晋国听说秦兵大举前来,也发兵抵抗。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公子重耳回来了。这位流亡十九年、已经六十二岁的公子,立刻受到晋人的拥戴。他来到曲活,在武宫举行朝会,大臣们都赶来朝拜他。
晋怀公圉见大势已去,逃亡去了高粱,不久被杀。
重耳开始整顿内政,重修外交,为晋国的复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