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处于与美国和苏联两个强国的挤压中。因为它距离前苏联仅有600多英里的海域(第一领土区域),而距离美国太平洋海岸的距离则要远很多。然而,日本选择偷袭珍珠港而非进攻苏联的策略,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资源控制
日本认识到,苏联拥有广阔的土地和稳定的资源,取得这些资源必须战胜苏联。但是,在那个时代实现长程战役足够的军事物资和技术装备非常困难,而且日本资源不够充足。
另一方面,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而石油是日本在战争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此外,获得菲律宾的资源铝矿、锡矿等对日本经济非常重要。
所以,日本认为通过偷袭珍珠港并迅速占领南方地区可以使用得到丰富的资源,解除美国的石油禁运带来的压力,并通过迅速攻击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来扩大其势力范围。
2. 分散苏联和美国的注意力
日本认识到时机非常重要。苏联面对纳粹德国的入侵,其经济和军事力量都遭到了严重损害。此外,纳粹德国和英国正处于对峙的局面中,也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
因此,日本认为,美国对日本入侵所产生威胁可能会相对较小,因为美国不会轻易地放弃在欧洲的利益。同样,苏联也会分散注意力去面对纳粹德国,而无法采取决定性的行动。
此外,日本认识到,即使其向前苏联进攻,它可能无法控制这块庞大的区域,这会让日本承担无法想象的风险和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物力损失。
3. 作战计划和推进的难度
日本海军规划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偷袭珍珠港的打击可以有利于日本海军消耗美国海军实力,让其难以对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下手。
这一计划所依据的是日本舰队能够保持若干个月战斗力的假设,还包括了进攻菲律宾和南太平洋的行动。如果日本向前苏联进攻,它将承担无法想象的风险,将面临几个河流和山脉以及岛屿上的小镇和市镇防御。
因此,日本认为进攻前苏联难度极大,会让其承受过多的利益和资源损失。
综上所述,日本宁愿选择偷袭珍珠港激怒美国,也不从西伯利亚进攻前苏联,是基于其在经济资源、军事考量以及战略利益等方面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