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党项人领袖李元浩建立西夏政权。
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相国189年。
西夏并不强大,那为何能在宋辽两大强敌包围下,延续国祚近200年呢?
处在列强环视之地的西夏,他的长久统治不仅要归功于有效的对外政策,也和其军事经济实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政治方面
西夏臣服于宋,也臣服于辽,不断在对外关系中寻求平衡,为自己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反抗宋,也反抗辽,关系到切身利益,是不惜一战,彰显其自身独立性。他与回鹘、吐蕃等民族有密切往来,以获得更多的外族支持。他巧妙的利用宋辽、辽金、宋金之间的矛盾来缓解辽宋对自身的压力。
西夏的崛起绝非偶然,经过党项族几代人的政治基础积累,民众上下归兴,是为人和。西夏依山雍和,半耕半牧的地形,造就易守难攻、利于割据的局面,是为地利。
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随着中原地区的混乱,党项在西北地区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此后的几十年,党项逐渐向外扩张,地盘越来越大。
经济方面
西夏对外贸易垄断,河西走廊与北宋的岁币使得西夏经济日渐强盛。发达的畜牧业主要有骆驼、马、牛、羊等,其中马匹是对外的重点商品和贡品。
由此可见西夏骑兵部队的强大。而且在冶铸方面有着高超的工艺水平,有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夏国建。
军事方面
西夏对外采取依附强者、攻击弱者、以战求和的策略,使得自身军事实力得以保存和壮大。
西夏军事手段极为灵活,利用熟悉的沙漠地形,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等战术与敌人迂回,最大化减少军队伤亡。
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使得其战争补给充足,战力充沛。
西夏通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大战役,奠定自己的独立地位。
虽然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胜利,但也给北宋的西北边防以重创,使得宋军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维持防守态势。
在宋夏战争、辽夏战争里,西夏虽然没有足够抵消国力差距的胜利,但在之后的局部战争里站稳脚跟。
这就好像孙刘联军打赢赤壁之战一样,有力提高了战胜方的国际地位,使得三分天下的局面得以奠定,所以三方形成了平衡,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等到蒙古帝国崛起后,在强大的蒙古铁骑面前,西夏外交手段失灵,他自然的被人消灭掉了。
阅读历史故事,感悟智慧人生。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