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他们从无到有,也从有到无。
可是有个部族他起源于我国的文字记载开始,绵延近二千多年,历经夏商周三代,始终灭不掉的一个部族,最后却统一了华夏,那这个部族到底是哪一个?究竟他有何魅力,历经千年还越发健硕呢?
何为“东夷”?
话不多述,这个随着中华民族而屹立不倒的部族,名叫东夷。
说到这可能有很多人要问?不对吧,是秦始皇第一次统一华夏大地的,秦始皇是秦国人呀?不错,是秦国的嬴政,但也是东夷的嬴政。先放下秦国和东夷关系不表,我们先来说说东夷。
东夷,古语译成东方之人,是古代中原对东部各部落的统称,东夷族群形成距今约8500年前后。
最初主要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泰山以东以南的区域,今天的山东、江苏等地。“东”“夷”两字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的的骨刻文字中。
“东夷”族群的发展
东夷最早的故事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早期活动之中,他们最早居住在山东鲁山的洞中,以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为生。
后随着族权的扩大,逐渐迁徙到山东平原上,并在此开始驯化动植物,开启了九州大地最早的农业活动,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和少昊为上古时期东夷族的祖先和首领。
历史推至大禹晚年,他有意学习尧舜传位给与他一起治水的伯益。伯益,嬴姓,也属于东夷部落,他很有才干,他曾发明凿井技术。
在后面的与夏启之间争夺部落首领之位,也是夏后氏和东夷部落之间的争斗,后伯益失败,夏朝建立。
在夏启晚年生活奢靡,朝政混乱,在其子太康继位之后,东夷族首领后羿,在太康外出游玩狩猎的时候,发动政变执掌权柄,这个历史书上 “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随后东夷各部落,与周边部门相互融合发展,有很大部分融入上古的华夏族群。
东夷和秦国
关于秦国人的起源,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秦人在西戎地界,守卫国家西部,其实当时东方各国认为秦人为西部犬戎一族,但是他们说“秦为西戎”确实很大程度上的蔑称。
在2008年在香港发现的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后捐赠给清华大学,也称“清华简”)记载,“秦人最早是是东夷的一只,其祖先最早追溯到是盘古、少昊,生活在今天的山东一带”。
在周朝的时候秦人为周王室养马,并镇守西部对抗西戎,后来与西戎的战争中,秦国取得大胜,被周王封为王公,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北部少数民族进犯中原,因带兵勤王护驾,秦国被封为西部诸侯,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的一员。
其实,现今我们称为的秦人,更多的是华夏民族形成早期,东夷文化、西狄文化、商文化、周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东方华夏族的一员。
秦国到秦朝
初次看到“秦国”和“秦朝”,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以为他俩貌似一样,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很简单,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封秦穆公为诸侯。
秦国建立,后经秦国历任君王拼杀,在最后一任亲王嬴政带领之下,到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之前为秦国,秦朝实在秦国的基础上建立的。
说回秦国,秦国在秦襄公赢开立为诸侯开始,到秦始皇帝嬴政为止,五百多年时间里,共有31位君主,其中除去立国的襄公和灭西夷十余国的秦穆公嬴任好,秦国的辉煌历史开始于秦孝公嬴渠梁。
因为此时秦孝公时期秦国因为一场变法,而真正在百十余诸侯中脱颖而出,秦孝公不拘典法古籍,发布面向天下的招贤檄文,召六国英才为秦图强,承诺与强秦之人共享秦国之地,卫国人姬鞅(后受封商君,后才称为商鞅)应召而来。
他以法家理论为基础,革新变法的一系列举措,得孝公全力支持进行变法。
在政治领域,革新户籍、爵位、行政、民俗制度,制定并实施严苛法律,在经济领域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重农抑商;
在军事领域,奖励军功,带头收复河西之地,使得秦国国力得到飞速提升,摆脱不入流诸侯之位,一跃成为成为与齐、楚并霸的战国列强。
至秦惠文王坚持变法制度,铲除顽固势力,重用纵横家张仪,连横六国,吞并巴蜀,使得秦国领土进一步扩大,会后,会盟称王,成为秦国国君由“公”到“王”。
至秦武王,平定蜀动乱,改革内部官员设置,广修田产律法,接力为秦国谋强。
至秦昭襄王,大军东出,发动长平之战,攻占大量城池,领土空前不断扩张,消灭六国有生力量,使得之不能与之单独抗衡。
及至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时期,对内加强改革,对外剿灭灭周王室,继续强大秦国实力。
来到最后,秦王嬴政,对实行军政改革,平定内乱,铲除权臣吕不韦,对外采取远交近攻外交国策,贿赂六国众臣,离间朝堂关系,瓦解六国连纵盟约。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十年间覆灭六国,结束东周以来百年间的分裂混战,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君主国家。
对于“秦”人们充满了许多复杂感情。他从一个附属周王室的一个附庸小国,凭借是几代君王不懈努力,和老秦人不畏艰苦地奋斗。
在一次次改革之中逐步强大,也在一次次战争中脱颖而出,统一华夏大地,将中国历史带入新的阶段。
但后面,他的领导者又大兴土木,骄奢淫逸,仅仅传二世而亡,不由让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