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芳啊,你的名字听起来还蛮特别的,像个女人,要不你还是改个名字吧,改成方方正正的方。”
“罗总说得有道理,我看可以。”王芳说道。
“那可不行,听我的,绝对不能改,好不容易山东有点草,你们怎么能给拔了呢!”主席说完就忍不住笑出声。
这件事情发生在毛主席前往杭州考察期间,而主席全程考察的保卫者竟然是一位叫做王芳的山东大汉。
一、从小学老师到省公安厅长
图|王芳照片
1920年,王芳出生于山东新泰的一个小村庄中,他的父母勤劳俭朴,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虽然没有泼天富贵,但是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还是能够得到保障,也正是因为家境优渥,王芳成为当地为数不多能够上学的孩子。
王芳从小就在学堂念书,当然,他也知道自家的家庭条件压根就比不上那些真正有钱的人家,所以他在学堂中努力学习,想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随着王芳一点一点长大,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就在他17岁中学毕业后,顺利在当地的小学教书,成为一名老师。
刚刚17岁就已经有了正式工作,甚至是教师这样体面的职业,这让王芳的父母在村里也能抬得起头来,但是王芳却不满足。
王芳从小就接受新式教育,学习新思想、新文化,爱国主义思想已经深入脑海。
当他听到东北三省沦陷、看到山东半岛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他已经不愿意再做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师,他想要投军,想要上战场,想要为祖国尽一份力。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侵华,那时候的王芳刚刚在学校工作不满一个月,甚至他还没有将学生认全。
面对国仇家恨,王芳毅然放弃教师工作,与十多名伙伴一起参加当地的八路军,自此,他踏上了革命之路。
由于战乱影响,入伍的新兵很少读过书,因此,初中毕业的王芳成为上级的主要培养对象。
在几次战斗中,王芳脑子灵活,对于作战谋略很有一套,于是他被上级推荐进行培训。
在三个月后,进行重点培训的王芳顺利归队,而且也被破格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锄奸科科长,负责在敌后作战中最重要的锄奸工作。
图|王芳与好友
当时,许多日军特务以及国民党特务纷纷秘密潜入八路军队伍之中,窃取机密,伺机挑起部队动乱。
为了及早规避风险,就需要锄奸队将他们铲除,当然,除了各方的特务之外,一些汉奸走狗也是锄奸队要铲除的对象。
由于王芳有勇有谋,在成为锄奸队科长后,积极带领队员进行战术培训,清查辖区内的特务和汉奸,一经查实,立刻带领队员进行锄奸活动。
在王芳的带领下,锄奸科收获满满,许多汉奸走狗丧命在锄奸队员的枪下,一时间王芳之名成为山东地区的传奇。
与此同时,王芳的锄奸行动也引起了日本军方的注意,为了拔掉王芳这枚钉子,日本军方甚至发布了悬赏令,只不过王芳在山东百姓的掩护下,完美地躲藏起来。
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王芳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王芳在保卫工作中经验丰富,所以被派往杭州担任公安局局长、浙江省公安厅长等职。
在地方任职的王芳兢兢业业,只不过那时候的王芳肯定想不到自己居然可以护卫主席38次。
二、改名风波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宜人有目共睹,毛主席也格外喜欢杭州,因此,在建国之后,毛主席曾到访杭州40余次。
时任浙江省公安厅长的王芳自然也就负责起主席在杭州期间的警卫工作,甚至一度被人称之为毛主席的“大警卫员”。
1954年元旦前夕,那是毛主席第一次来杭州,主要是为了集中精力起草中国第一部宪法。
图|毛主席到访杭州
随着毛主席的专列缓缓驶进杭州火车站,身为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肩上的责任就更重了,他需要保证主席在杭州期间的人身安全,为此,他特意将主席的居住地安排在西子湖畔的汪庄。
汪庄紧邻西子湖畔,景色宜人,远离市区,便于布防,十分适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居住。
主席一行人安顿下来后,时间很快就到了1953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毛主席六十周岁生日。
毛主席向来节俭,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反对身边的人为他祝寿。
平时在中南海的时候,每到他的生日,厨房只能为他添上一碗长寿面,其余增加菜品之类的统统被主席拒绝,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
可即便如此,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忘记主席的生日,到了杭州后,工作人员以浙江省委为主席接风洗尘的名义,简单地在汪庄的小餐厅内布置了两桌生日宴。
可是生日宴上的菜色不过是主席平常吃的湘菜而已,尤其辣椒炒肉是主席的最爱,除此之外,为了照顾浙江省委众人的口味,又额外添了几个杭州本地的小菜。
在毛主席的特意安排下,负责主席安保工作的王芳幸运地与主席同坐一桌。
在王芳的印象中,毛主席的形象一直是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没想到在同坐一桌后,王芳深深被主席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可亲可敬、富有魅力的主席更加平易近人。
图|毛主席坐像
既然是宴席,那么肯定离不开酒,在酒水的帮助下,宴会上的众人也就没有那么紧张,都开始放松下来。
这时候在主桌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突然对王芳说:“王芳啊,我建议你把名字改一改,把芬芳的芳去掉草字头,变成方方正正的方,要不然你的名字多像一个女同志啊,谁能想到叫这个名字的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山东大汉。”
面对罗瑞卿的建议,王芳一愣,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偶像竟然关心自己的名字。
他思索半刻后回答:“改名字也可以,只不过需要中央的同意,毕竟我的任命书上签署的是王芳。”
还没等罗瑞卿接话,毛主席直接说:“不行,绝对不行!”
随后,主席放下手中的筷子,说:“王芳,你是山东新泰人吧?”
“没错,主席。”
“你有多久没回老家了?”
“主席,还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回去过一次。”
“那你家里人有没有人写信告诉你山东的绿化?”
“家里人来信的时候也曾提到过。”
“好,提起过就好”,主席笑了笑,接着说:“山东半岛连年战乱,再加上当地百姓靠山吃山,就导致现在的山东自然植被覆盖率仅仅5%,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啊,现在的山东许多山头还都是光秃秃的,你王芳身为山东人,头上刚刚有点草,你就要把这点草除掉,这可不行,等什么时候山东绿化越来越好,你什么时候去掉草!”
主席的一句话将严肃的众人彻底逗笑,就连主席自己也忍不住了,于是,这个“芳”字再也没有改变。
图|王芳视察公安队伍
改名插曲过后,毛主席等又开始谈古论今,就在菜已光盘即将散席的时候,毛主席看一桌人杯中的酒还都是满的,一向节俭的毛主席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于是主席看着罗瑞卿问:“菜光了,肚子饱了,可是酒还是满的,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长子(罗瑞卿的绰号),你说怎么办?”
“主席,这件事好办,包在我身上就是了。”
说完这句话后,罗瑞卿开始扫了一眼桌上的人,除了主席外就是邓小平以及主席的几位秘书,脸上的红晕昭示着他们不胜酒力的事实,突然,罗瑞卿看到一个人,脸色如同平常,这就是主桌上的王芳。
罗瑞卿说:“王芳,桌上这些人里属你年轻,这项艰巨的任务就由你来完成吧!”
在听到罗瑞卿的话后,王芳再次一愣,珍贵的茅台酒王芳确实没有喝够,在与主席同桌的情况下,王芳只能浅尝辄止,不敢放开肚量。
毛主席看见王芳不知道怎么办,于是说道:“王芳,你肚子要是还能装得进去,那就放开肚量喝嘛,把这几杯酒消灭掉。”
听到主席的话,一向豪爽的王芳开始痛痛快快喝酒,一口一杯,转眼间,十杯酒就下肚了。
随着王芳十杯酒进肚,毛主席起身握住王芳的手说:“真不愧是山东大汉,好样的!好样的!”
或许是王芳的豪迈的饮酒方式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毛主席对王芳也格外注意,主席对待王芳就像是身边工作人员一样,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王芳也通过这件事在主席面前不再拘谨,更加放松。
三、被主席批评
图|毛主席登山
宴会结束的第二天,毛主席准备出去走一走,并且特意请王芳作陪,就这样,王芳陪着主席前往云栖,从入口开始,一直走向深处。
云栖环境清幽,非常适合散步、休息,而且云栖也没有进行商业开发,一般都是当地百姓才会去的地方,王芳推荐的云栖主席果然喜欢。
毛主席只管跟着王芳走,主席不时停下来抬头看看山势,看看山中翠竹,当时的道路高低不平,极易摔倒,况且主席也已经六十岁了,年纪也不小了,所以,王芳格外关注行走中的主席。
就在王芳带着主席朝前走的时候,路中间的一堆粪便引起了王芳的注意,王芳回头看主席还在抬头走路,怕主席踩到粪便,于是开口提醒道:“主席,当心前面的粪便。”
毛主席看到王芳面对粪便这样小心翼翼就知道他肯定没有做过农活,或者没有下过田,于是就对着他说:“那看来你没有种过地吧!在农村,粪便可是好东西,农民看到粪便恨不得都会争抢,最好是用作地里面的肥料,有了粪便,庄稼就不愁长,我们当初种地的时候有时候还得用手洒在地里,在路上看到有什么害怕踩到的。”
为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面世,毛主席经常披星戴月地对宪法相关草案进行审批、修改,因此,为了主席的身体健康,工作人员经常建议主席外出散心,而在主席外出的时候,也都由王芳陪同。
那时候新中国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国内情况并不安稳,许多国民党特务潜入大陆,意图进行刺杀等活动,搅乱社会正常秩序,为了保障主席的安全,王芳特意对主席可能经过的地方进行布控,甚至对周边的村民进行调查和提醒,保证不出差错。
图|毛主席登北高峰
这次的杭州之行,毛主席曾三次登上北高峰。
毛主席在第一次登北高峰的时候还带着侄子毛远新和女儿李敏,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看到北高峰上天竺庙感到十分新奇,而且据说庙内解卦特别灵验,于是争着吵着想要到庙里面看看。
主席对于侄子、女儿的小孩子想法无奈地笑了笑,说:“你们想去就去吧,等再过几年,社会主义建设更深入一些,你们就看不到这些了,现在体验体验也是好的。”
由于北高峰景色深得主席之心,所以,在几天后,主席再次登上北高峰,只不过这次登山的时间有些晚,等到下山的时候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主席想要到农户家聊聊天,访问一下民情,可是每一家都柴扉紧闭,无奈之下,主席一行人只好在山脚村口的大树下暂时休息。
这时候突然从附近的人家里窜出一只大公鸡,这只鸡估计也是农户散养的,经常在村中闲逛,压根就不怕人,面对突然出现的公鸡,毛主席对王芳说:“王厅长,你管得住人,可管不住鸡,你看,大公鸡都在迎接咱们呢!”
毛主席的委婉批评虽然引起王芳的重视,但他只能竭尽全力保护主席的安危,对于是否阻碍主席访问民情,王芳已经顾不上了。
毛主席在第三次登北高峰的时候是三月份,那时候的杭州景色正好,许多行人都在北高峰上散步、游玩,当王芳得知主席要再登北高峰后,立刻对北高峰上的游客、行人进行布控。
主席为了避免登山途中闷热,特意带了一把蒲扇扇风,这次的登山之旅主席没见到一位群众,这让他很不高兴,一路上主席没说一句话,下山后,主席挥笔写下《五律看山》。
这首诗明面上是称赞北高峰景色优美,但是其中有一句就是在批评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行为。
杭州山峰众多,除了北高峰,毛主席对于玉皇山也颇感兴趣。
图|王芳视察竹编工艺
玉皇山山高且陡,王芳看见主席在攀登北高峰的时候没有乘坐滑杆,就怕主席在登玉皇山时劳累,为了让主席累了的时候能够暂歇,王芳悄悄从部队中调来两匹马,希望主席能够乘马上山。
等到主席登玉皇山的那一天,主席看见一行人后竟然还有两匹马,在了解详情后,立刻命令王芳将马匹归还,并且说:“登山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慢慢爬山,骑什么马,坐什么轿,这让百姓看见影响多差,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不是地主老财。”
玉皇山上有一座玉皇宫,主席在大殿之中看着那些形态逼真的雕像问王芳道:“王芳,你知道这些雕像雕的都是谁吗?”
面对主席的询问,王芳不假思索地说出大殿之上供奉的各尊雕像的名称,引得主席连连称赞。
除了登山之外,主席还喜欢在杭州郊区走一走。
有一回,毛主席前往郊区参观后,他看到江南小路曲径通幽,格外喜欢,于是就下车散步,沿着小路走,可惜天降大雨,主席还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着,这可急坏了王芳,无奈之下,王芳和主席的卫士一左一右架着主席走到路边的一个农户家中避雨。
当他们进屋后,发现家中只有一位老大爷编竹篮,而老大爷坐的椅子是全屋中唯一一把,王芳心疼主席劳累,对老人家说:“老人家,请借你的椅子......”
还没等王芳说完,主席立刻制止了他,就这样,毛主席和王芳等人就站在门旁和老人家聊天。
没过多久,雨就停了,雨天路滑,王芳在一旁紧紧地搀着主席,主席批评道:“你怎么这么不讲纪律,那话能说吗?”
面对主席的批评,王芳虚心接受,并且认真改正。
随着主席再一次来访杭州,没想到在专列上竟然出现意外。
1955年秋,主席专列在即将到达杭州时,专列的玻璃突然爆裂,警卫员当即进行侦察,发现是有人将类似于子弹、石子等尖锐物品抛击到极速行驶的火车上造成的。
面对这种情况,就证明主席的安全没有得到绝对保证,而且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巢”,许多特务在浙江潜伏,为了保证主席安全,这次的专列遇袭事件受到了中央公安部的极大关注,为了查清事实真相,作为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责无旁贷。
在王芳的支持下,案件很快告破,并且以此为戒,保证主席专列的安全。
图|王芳陪同邓小平会谈
主席在杭州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自此之后,王芳只要到北京都会去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也如同亲人般看重王芳,每次王芳前往中南海,毛主席都会和他聊很久,看着王芳一点一点改变,一点一点进步,主席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就在王芳准备离开的时候,毛主席特意将他叫住说:“你要走,我也不留你了,你平时工作忙,我没有别的东西送你的,知道你喜欢喝酒,我这里有几瓶茅台,送给你了。”
面对主席的馈赠,王芳非常感激,他也不客套,直接用兜子将主席送的十瓶茅台带回北京饭店的住所。
1974年,已经年过八旬的毛主席还牵挂着生病的王芳,特意和李银桥说:“你去转告王芳,身体不好,少喝点酒,酒大伤身,酒少养生......”
1987年,王芳被任命为公安部部长,后由于身体原因,向中央提出辞去公安部部长职位的要求,在第二年得到中央批准,1993年,正式退休。
结语
因为酒量受到主席关注,因为能力受到主席赏识,主席曾说“什么时候山东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什么时候再将头上的草摘下去”,可是,主席并没有看到山东森林密布,王芳头上的草也一直没有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