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杨成武登门检讨,邓小平:这点小事,你不提我早就忘了

2022年10月14日17:05:44 历史 1185

上个世纪70年代,杨成武上将曾经回顾自己这一生,可以说光明磊落,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军队,无愧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可是却感觉对不住一个人。这成了杨成武的一块沉重的心病。

1974年,杨成武登门检讨,邓小平:这点小事,你不提我早就忘了 - 天天要闻

对不住谁呢?邓小平。

原来呀,毛主席曾经对邓小平有些意见,比如说请示汇报不够,一些重大问题擅自做主等等。可是话又不能直接说,绝对不能伤和气。毛主席想让陈伯达在党的生活会上,把这个问题当面向邓小平提出来,以期邓小平能够有所改正。

党的生活会上,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出出汗,红红脸,以达到增强团结的效果。不得不说,毛主席选择的这种方式比较好,可问题是,陈伯达有自己的私心。

他不愿意发言,理由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邓小平就在前线工作,而陈伯达在后方,和邓小平的接触不多,不够了解,所以由自己出面向邓小平提出问题,不太合适。

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其实陈伯达是老奸巨猾,明知道是得罪人的活,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干呢?陈伯达推荐的别人就是杨成武,当时担任代总参谋长,地位和职务都很高,也有资格参加中央的党员生活会。

1974年,杨成武登门检讨,邓小平:这点小事,你不提我早就忘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同意了陈伯达的建议,陈伯达是个有心人,就把毛主席的意见一字一句地写在纸上,然后去找杨成武,当面叮嘱杨成武说,这是毛主席要邓小平发言的内容。

杨成武看了纸上的内容,心里也感到十分为难,他也不了解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和邓小平的交集也不多,不好当面去向邓小平提建议。可陈伯达说,这是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必须执行。

杨成武的党性原则一向很强,既然陈伯达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没有办法。然后在党的一次生活会上,杨成武拿着纸条,当面向邓小平提了出来。

散会后,杨成武怕自己人微言轻,意见不能引起邓小平的足够重视,专门去找邓小平,向他说明,意见是毛主席提出来的,希望邓小平认真对待,亲自去找毛主席谈一次,做一些自我批评。

1974年,杨成武登门检讨,邓小平:这点小事,你不提我早就忘了 - 天天要闻

这都是顾全大局的表现。邓小平明白杨成武的苦心,对他表示深深的感激。

然而,杨成武却很内疚,这些话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是违心地批评了邓小平,耿耿于怀好几年,杨成武向老战友吐露心迹,老战友劝他当面去找邓小平解释一下。

杨成武便去了邓小平的住所,见到了邓小平,把自己憋在心里八九年的话,一吐为快,并反复向邓小平表示歉意。

听了杨成武的话,邓小平表现出了一位伟人的风度,笑着说,成武啊,这点小事,你怎么还会记在心上呀?你不提,我早就已经忘记了。

后来,邓小平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总参谋长,杨成武重新担任了副总参谋长,全力协助邓小平做好总参谋部的工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4年抗战中的河南力量,190万子弟兵的血与火 - 天天要闻

14年抗战中的河南力量,190万子弟兵的血与火

你知道14年抗战中,全国伤亡“最惨烈”的省份,是哪里吗?不是东北,也不是南京——而是河南,1453万军民伤亡,比“南京大屠杀”中的伤亡,还多了将近50倍,平均每10个河南人,就有4人,倒在了血泊之中!1938年,黄河决堤的巨响,撕裂了河南的
“废约”的幻灭!谁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出卖中国主权? - 天天要闻

“废约”的幻灭!谁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出卖中国主权?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抗战爆发后,中国开启了废约行动。希望借此改变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局面。 1942年成为重要转折点!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一系列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同盟国中的地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审查调查 - 天天要闻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审查调查

来源/啄木鸟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贾建威简历 贾建威,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河北定州人,大学学历,1981年10月参加
隐居隆中知天下!诸葛亮携“隆中对”登陆三谋新赛季 - 天天要闻

隐居隆中知天下!诸葛亮携“隆中对”登陆三谋新赛季

想当年,诸葛亮隐卧隆中,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势。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献上计策“隆中对”,勾勒出蜀汉跨荆益、联吴抗曹的宏伟蓝图,自此成为千古名策。岁月悠悠,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虽已远去,但在创新策略SLG《三国:谋定天下》的新赛季里,我们将穿越时空,重临“隆中对”的智慧战场,与诸葛亮一同谋定天下!《三...
民间传说:罗成出世 - 天天要闻

民间传说:罗成出世

罗成,是小说《说唐全传》中的人物,隋朝镇守燕山的靖边侯罗艺之子,书中主要人物秦琼的表弟。罗成少年英雄,长相俊美,性格骄傲、任性,擅长家传的罗家枪法,是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罗艺是罗成的父亲,隋炀帝时期,罗艺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驻守涿郡。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