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2022年10月14日13:15:41 历史 1309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1912年辛亥革命逼迫清帝退位,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现代并不遥远,清朝的遗老遗少也并不难寻找。

封建王朝采取科举制度来选拔用人,最高级别的人才被称为状元,今天要说的这位状元后人叫牛师静,作为状元后人,在我们的印象里应该是书香门第,毕竟有条件诞生状元,肯定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但是这个叫牛师静的状元后人,却不是这样的,他至今以乞讨为生,令人不禁唏嘘不已。

牛家状元府的由来

牛师静的先祖是大清王朝的武状元,这位牛家第一个武状元叫牛凤山牛凤山出生在河南,他出生时家境非常贫寒,不足以让他去上私塾从文,牛凤山只得跟随自己的叔叔练武。

牛凤山在武学上造诣非常高,自己也很刻苦,在牛家的状元府里至今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面有牛凤山练武时的痕迹。牛凤山在1833年考取武状元。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牛凤山考取了武状元,在一般人眼前一定会耀武扬威,嚣张跋扈,但是牛凤山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待人十分谦虚谨慎、礼贤下士,牛凤山的老家小山村里没有人骑过高头大马,牛凤山担心别人指指点点自己,所以进了村门口都是牵马慢行。

牛凤山对村里的乡里乡亲说话也是十分温和。牛凤山一直做到了总兵的官职,在位期间十分清正廉洁。

牛凤山不仅对自己非常严厉,而且对自己后代的教育也非常严厉。严厉的教育下他的儿子也非常成功,他的儿子牛瑄在1865年考取了文状元,牛瑄在书法上的成就非常高,甚至留下了许多墨宝,在业内名声小有盛名。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对于牛瑄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文状元的事,在《清实录》中还有一个插曲:牛瑄在进行殿试的时候,不小心在卷子上滴了一滴墨水,牛瑄自己没有意识到有了墨迹。

按照规定,他这样只能得到二甲,当时的统治阶级慈禧皇太后非常喜欢牛瑄的书法,遇事将他再次叫上上金銮殿行传胪,从此以后成就父子二人双状元的趣闻,也正是这一对父子给后人留下了状元府。

今日的牛家状元府

谁都想不到,曾经显赫一时的“状元府”,至今只有一个乞讨老人牛师静。曾经的状元府占地2400平方米,状元府内雕梁画栋,分东西两院,匾额上写着“圣旨”两个字,书写着牛家曾经的最高荣耀。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曾经的状元府也随着时代风雨飘散,如此依旧可以依稀看到曾经的荣耀。牛师静至今守候着这一座破败不堪的状元府,对于牛师静来说,这个地方也就能给他提供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政府要给他补贴,他也不要,他经常说,有口饭吃就可以了。

牛师静曾经也是一个大学生,在上世纪60年代时还考取了大学,成为了新中国的大学生,要知道那时候的大学生的含金量可是相当高,能够成为大学生,至少工作和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作为曾经的知识分子,从曾经动荡年代走来的牛师静仿佛遭受了重大打击。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牛师静为什么现在成为一个拾荒老人,具体原因已经不得而知,旁人询问他关于他身世之谜,他就跟来人说,祖上有训不得透露。

虽然经历战乱和混乱时代,但是牛师静老人骨子里的教养却从未缺少过,老人虽然一直独居,但是他总能将自己打扫干净,居住的地方虽然破败,但是并不邋遢。

老人虽然只能以乞讨为生,但是他始终不要国家的补助,他说他只要有一口饭吃就行。曾经的牛氏府邸到了牛师静一代,已经彻底没落了,在无水无电的情况下,老人一直坚守在祖宅,虽说他在乞讨,但是不要国家的补贴。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牛师静老人至今居住在状元府的窑洞里,日常用水都是自己从外面打进来的,没有电,老人只有两根蜡烛,窑洞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一眼看去只有一个炕,他的衣服、用品都是乞讨来的,所有的破烂东西都在这个窑洞里,状元府的其他建筑也大体坍塌,已经不能再住人。

状元和乞丐。

作为一个曾经的状元后人,牛师静也曾经上过大学,是有一定条件能够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至少有保障一点,但是今天的牛师静不要说起码的保障。

他甚至连通水通电的水平都达不到,老人已经年过半百,需要有人照顾,有人帮助他料理生活,但是他独居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很难对他进行帮助,当地政府也想过很多办法,但是牛老爷子始终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坚守祖辈留下的宅子是最重要的事。

当地政府曾经派人去找过牛师静,希望他能够听从政府安排,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生活,并且享受政府的补贴,毕竟老人已经年过半百,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当地政府也不能说不管,而且现在国家政策好,像这样的独居老人都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我们作为旁人,不能对牛师静老人的人生给予评价,任何评价都是不尊重老人的行为。曾经的荣耀只能代表过去的辉煌,我们能够追溯的只是过去的一些痕迹,却并不能给今天的生活带来实质的改变。

如今的人就要务实一点,通过努力的生活和奋斗,对于牛师静,他的先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不予以否认,但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个过去的高级知识分子沦落到与乞丐为伍。

可能牛师静曾经受过非常大的打击,但是今天,这个状元后人却在一个没水没电的地方,依靠原始的生活方式,无儿无女的独自生活在深山的状元府遗迹中,这样的人生走向不禁令人唏嘘了!

清朝状元后人,独守深山中状元府祖宅,没水没电只能讨饭谋生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很多世家大族也十分令人唏嘘,很多世家大族富不过三代,过上几十年,别说房子了,后人都找不到了,牛师静还能独守祖宅,牛家状元府依旧存在已经实属难得。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关怀下,牛师静的生活会得到很大改善,能够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善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末带娃有多野?后爸让孩子摸炸弹的生死考量 - 天天要闻

清末带娃有多野?后爸让孩子摸炸弹的生死考量

在动荡不安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些瞬间让人过目难忘。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中,朱亚文扮演的吴天白,就上演了一幕令人心惊的场景——他竟然让年幼的继子吴不顾触摸炸弹。这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却是清末革命者在生死边缘的艰难抉择。吴天白的革命生涯,从一开
重温“人民军队进城第一课” - 天天要闻

重温“人民军队进城第一课”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记者踏访我军解放上海前夕“丹阳整训”故地——重温“人民军队进城第一课”■本报记者 费士廷 赖瑜鸿江苏省镇江军分区组织民兵在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杨建军摄初夏时节,江南古城丹阳,草长莺飞,鱼翔浅底。人民广场正北,林立高楼间,一座德式建筑颇引人注目。这里,是...
战犯的新生之路Ⅱ(325):辽西兵团的事,我知道 - 天天要闻

战犯的新生之路Ⅱ(325):辽西兵团的事,我知道

第1小组的自觉气氛正浓,不料被前来求援的范汉杰给一下子“搅黄”了,原来,前来上课的一个历史讲师,在锦州战役的时候,是解放军的一个战地记者,解放后到北京一所大学里当上了现代史讲师,在和范汉杰课间交流的时候,问了范汉杰这样的一个问题。
突发讣告!程立逝世 - 天天要闻

突发讣告!程立逝世

​据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发布的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享局级离休干部、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7日11时45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9岁。程立192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4月至1949年5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埃及最耻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纳赛尔总统崩溃 - 天天要闻

埃及最耻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纳赛尔总统崩溃

地跨亚非二洲的埃及,一直是北非、中东地区的大国,特别是纳赛尔总统时期,埃及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俨然已经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核心。然而就在纳赛尔总统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以色列却仅用六天就将埃及彻底打败。
AI时代,导师如何做好学术引路人 - 天天要闻

AI时代,导师如何做好学术引路人

人机协同生成 每逢毕业季,无数学生和导师都会为毕业论文倾注心血。在这个AI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科研范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新形势,导师群体既面临重大挑战,也迎来全新机遇。唯有主动拥抱AI技术,持续更新知识储备、调整指导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首先要看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存在...
中美互降关税后 欧盟对美国更硬气了 - 天天要闻

中美互降关税后 欧盟对美国更硬气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班夫,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举行,加拿大财长(右二)和央行行长(左二)同欧洲央行行长(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视觉中国供图 继英国和中国分别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后,欧盟也于日前正式与美国展开了关于关税问题的贸易谈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在接...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 天天要闻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2025年3月,崔凯团队成员在陕西定边砖井堡调查风雪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受访者供图 风有形状。 在西北荒原上,土遗址受狂风、沙尘暴无数次撞击,风沙合谋把它们悄然蚕食出底部空腔,最后失去支撑,便轰然倾塌成历史的残章;在东部海隅,咸涩的海风在夯土表面覆盖一层结晶,日日剜割着土体的筋骨,致其一寸寸坍缩。 我国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