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2022年10月12日19:53:08 历史 170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非洲肯尼亚有一个偏僻的村落。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有几条土路;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相互认识熟悉的村民;

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只有每户家中那盏吊灯......

一切看上去都古色古香、美丽宁静,仿佛使人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村之中。

而生活在此处的居民都有着传统意义上的“非洲长相”:

黑皮肤、卷头发、厚嘴唇。

可有一天,某位中国大使的突然到访却打破了这份安详。

当时,他笃定地来到一家住户门前。

敲门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位非洲女孩。

只见大使上下仔细打量了她一番后,拿出一封信问道:

“你就是沙里夫吗?是你写信说,自己为郑和水手后代的吗?”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这不禁让人疑惑,光从长相来看,她就应该没有中国血统;

更重要的是,我国无任何历史资料记载,当年郑和下西洋后有水手留在此处。

然而就在这时,沙里夫默默从房间里拿出了一件“传家宝”。

眼见这个“宝物”,大家才渐渐相信她的身份,并答应其完成信中提到的心愿......

事情起因 祖先故事

2004年9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收到当地居民一封来信。

来信人正是沙里夫。

彼时,看到信上内容的工作人员无疑不被吓了一大跳。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信中提到:

大使先生,

我叫玛娃马卡·沙里夫,是一位即将中学毕业的肯尼亚女孩。

同时我也是几百年前郑和手下的后裔。

因此,我想趁假期,回遥远的中国家乡看。

您可以给我一些帮助吗……

非但这样,沙里夫在信中称,他们村子除她以外,还生活着一群水手的后裔。

读完信,几乎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

要知道,对于“郑和七下西洋”所到之处,从古至今都争议不断。

虽然我国有史料记载,其到达的最远地点正是位于非洲东岸的麻林地(今肯尼亚马林迪)。

并且后来,专家在肯尼亚附近海域也的确发现一些沉船以及大量中国陶器和古瓷器碎片。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但这些都只是猜测,背后真实性尚待考究。

更别提,是否真有船员留在此处,并与当地人结婚生子。

关于这点,更是历史之谜。

自然,这些问题始终盘旋在大使们心中。

甚至有人觉得,这就是小孩子“开玩笑”,不用放在心上。

可这时,中国大使郭崇立却在阅读好几遍后提出反对意见。

信中女孩语气恳切真诚,让他冷静下来思考,并对同事们说道:

“如果信中小女孩所说属实,她真是中国水手留下的后代。

那么就表明在几百年后,距离中国万里之外,还留存着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印记。

如此,她的出现,对于中国而言是很好的事情。

所以我要亲自去查证一下这件事情的真相。”

听完,同事们也被说服,纷纷点头支持。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郭崇立

就这样,第二天一早,抱着求实的心理,郭崇立踏上了去往沙里夫家的路。

沙里夫的家在肯尼亚蒙巴萨省帕泰岛西尤村。

一来到这里,郭崇立就发现这里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只见道路两旁的坟墓与当地坟墓全然不同。

它是土堆状,看上去不管是方位还是样式,都和中国传统丧葬方式类似。

按理说,即便中非友好,也不至于连风俗习惯都会相互借鉴学习。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郭崇立不由得想:

“不会这里真的住着中国人的后裔吧?”

这样想着,他已经不知不觉来到沙里夫的家门口。

这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那个时候,听到敲门声的沙里夫和其母亲前来开门。

看见面前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男人,母女俩心中充满疑惑。

沙母更是直接开口问道:

“你是谁,为什么来这儿,你是中国人吗?”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母亲

郭崇立面带微笑,回答道:

“是的,我是中国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前些日子受到了沙里夫写给我们的信,今天来就是想找沙里夫的。”

沙里夫听到这话,激动得一下子叫出声来,蹦蹦跳跳地尖叫道:

“天呐,我没想过你们真的会相信我,会来到我家!谢谢你们的信任。”

看着眼前这个兴奋的小女孩,郭崇立更加觉得此事有“蹊跷”。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更重要的是,沙里夫的外貌仔细一看,其实还是和当地人有差别。

她的卷发没有当地人那么贴头皮;

皮肤也比其他人要白很多;

眉宇间有种说不出来的亚洲人感觉......

而郭崇立的到来让沙里夫和她的家人也都惊喜不已。

特别是沙里夫。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带着侥幸心理寄出的信,居然会得到回复,还是大使本人亲自前来。

她的家人更没想到,中国的大使竟如此平易近人。

见状,沙里夫的母亲立马邀请郭崇立来到家里客厅。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接着,她给大使端上了一壶用开水泡开的茶,还是类似中国茶具所盛。

郭崇立随即注意到这一细节。

要知道,这与绝大部分非洲家庭不同。

尽管非洲受英国殖民影响,也喝茶。

但通常他们喝的是调和茶,用的是带有金边的杯子。

于是,他试探性地问道:

“不好意思,我想请问,您家都是喝茶的吗?”

沙里夫母亲笑了笑,说道:

“是啊,这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习惯。”

听到这里,郭崇立迫不及待请求沙里夫的母亲给他讲一讲他们祖先的故事。

如此一来,沙母便应其请求,将祖先流传下来的经历娓娓道来......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1400多年的一天。

当时,因风暴天气,印度洋帕泰岛附近海域狂风巨浪。

一艘商船也因此被吹坏桅杆,不幸触礁,无法继续前行。

最终,一行人只能就近靠岸。

而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当地的平静,引起居民们的恐慌。

那个时候,村民听到响动,纷纷举起家中棍棒去到海边。

接着,一行人悄悄躲在海岸不远处。

等到他们看清从船上下来的一大群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心中更是充满敌意,为是来自外国的侵略者。

而从船上走下来的,正是我国明朝派遣下西洋的郑和一行人。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郑和下西洋

事实上,他们一下船就发现躲在不远处的村民们。

但奈何,双方语言不通,无法交流。

他们也自知对方是将其当成坏人,所以警惕。

只是,天色渐渐变暗。

为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冲突,郑和一行人决定在海岸边扎寨。

以离村子远一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友好之情。

而正是此举,才让树丛里的居民稍微放心,后各回各家。

只不过,在这个岛上,岛民们除了要担心外来者,更会害怕一种生物。

那便是蟒蛇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或是因为生态好,村子里总有蟒蛇在夜晚出没。

就那个时代而言,这些生物严重危害着当地村民的生活安全。

但无奈的是,因村子落后,众人根本不知道此为何物;

加之他们连一件像样的铁制工具都没有。

所以,大家也拿它们没有办法。

某天晚上,蟒蛇照常出现。

这一次正好是在郑和等人安营扎寨的附近。

好在当晚船队一船员及时发现,并立马通知郑和。

一路所见所闻,早已让他处变不惊。

听闻这个消息后,郑和仅仅思考了一会儿,便立马给出对策,让手下前去设置陷阱。

等到他们将装置做好后,他又带领几个力气大、手脚灵活的手下分头引诱这条蟒蛇,将它引入其中。

最终,众人合力将这条危险的蟒蛇除掉。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郑和下西洋

“祸害“被除掉的喜讯随之传遍村落。

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高兴坏了,对郑和一行人更是有了改观。

后来,在村长带领下,群众自发前去将水手们迎入村内。

虽然因为语言问题,双方只能用手比划进行交流。

但时间一长,彼此还是培养了一定默契,大概能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彼时,郑和对村民们说道:

“我们来自遥远的东方,大明王朝,奉皇上的命令,游历各方,睦邻友好,互交好友。”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听闻这话,村长立马站出来,说道:

“谢谢你们,实在太感谢了,替我们除掉了那条蟒蛇。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村子,我们叫做‘上家村’,你们的船坏掉了,就在我们这里住下吧,可以等船修好了再离开。”

从那以后,郑和等人便在村子里暂时住下。

当时,明朝的各项技能都远强于当地。

于是作为感谢,郑和带领部下先是教会当地人一些农耕技术和生活技能。

后来机缘巧合下,船队中一名略懂医术的水手还用中医疗法医治好一位患病村民。

没过几天,此人便又生龙活虎。

这种恢复速度,在当地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纷纷称其为“神医”。

更有甚者,直接双脚跪地,请求拜师学艺。

架不住村民们的热情,加之秉着宣传精神;

这名水手便将自己会的一些中医治疗技法统统传授给当地百姓。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中医药材

时至今日,帕泰岛西尤村里都还有人精通中医。

只不过,快乐总是短暂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郑和眼看船快修好,觉得是时候离开了。

于是,他召集全村村民,感恩地对大家说道:

“谢谢大伙儿一直以来对我们的照顾,我们是时候回去复命,回到我们的家园了!”

听闻这话,在场一些村民留下了不舍的泪水。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们早已把郑和一行人当作自己家人。

而就在这时,郑和一位部下突然站了出来并说道:

“启禀郑总管,我想留下来!”

郑和闻声望去。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只看见这位手下的旁边还站着一个长头发的姑娘。

两人携手而立。

郑和顿时明白了事情缘由。

他沉思片刻后,对所有手下说道:

“我知道了,是我考虑不周全,也罢,既然想留下来那便留下来吧,还有人想要留下来吗?”

首领一声令下后,陆陆续续又有几人站了出来,表示自己也想留下。

见此情形,郑和笑了笑,说道:

“那好。你们想要留下的都可以留下,我不会阻拦你们组成家庭,希望你们在这片土地幸福生活下去。”

话音刚落,他转身从船上箱子里拿出一些从中国带来的瓷器留给他们作为纪念。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明代瓷器

紧接着,郑和等人便在村民们的目送下,挥手告别了这片土地......

前往中国 留学之路

讲到这里,沙里夫的母亲眼里已饱含泪水。

她转头拍了拍身边的女儿,对她说道:

“沙里夫,把我们家里珍藏的东西拿过来给大使看一看。”

听罢,沙里夫立马跑去房间。

不一会儿,她就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手帕走了出来。

看起来,这里买呢似乎还包裹着一些东西。

等她拿到郭崇立面前后,才敢轻手轻脚地打开。

这时,沙母却在一旁低头,略带歉意地说:

“本来我们保存得很小心。

但前几年,因为一次意外,不小心碎了。

可这是祖先留下来的。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将碎片收藏了起来。

我们绝不能够忘记祖先。”

顺着手帕望去,首先映入郭崇立眼帘的是熟悉的青花瓷花纹。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他随即拿起一块瓷片,仔细打量起来。

其发现虽然瓷器已成碎片,但看上去依旧色泽清雅,纹理清晰。

接着,他放下瓷片。

看着眼前把“碎片”当作宝贝珍藏的沙里夫一家人,郭崇立的双眼不禁湿润。

他小心问道:

“太好了,我可以将这些瓷片带回去吗?为了严谨,我需要找专家鉴定一下。“

自然,沙里夫母亲二话不说同意了。

等到回到大使馆,郭崇立连忙找来一些文物鉴定专家。

“是明朝的没错!”

经过多名专家反复拿放大镜确认,得出此结论。

这话一出,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十分欣喜。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而郭崇立听闻后,心中却突然想到另外一件事。

第二天,他又去到沙里夫家中,对其说道:

“沙里夫,好孩子,你真是郑和水手的后裔。”

闻言,她一下激动得抱头痛哭起来。

一直等到情绪缓过来,沙里夫才开口问道:

“那我......那我,可以去中国看看吗?”

郭崇立十分自然地回答到这个问题。

甚至在他心中还有一点不解:

我国向来欢迎各国人民,她为何说得如此悲痛呢?

想到这儿,郭崇立不禁好奇地问:

“当然!可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想去中国吗?”

听到这个提问,沙里夫脸上露出一丝悲伤的神情。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勉强挤出礼貌的微笑,说道:

“我们村子的条件相比于其他地方来说并不发达,甚至有些贫穷。

在这里,因为上不了学,没钱上学,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特别是女孩子到了我这个年纪,一般家里都会为她们安排婚事,结婚生子。

我家里也不例外,我的两个姐姐就是这样。

而我,自然也逃不掉这个命运。

这正是我写这封信的原因。”

说到这儿,沙里夫声音开始颤抖,带些哭腔,继续说道:

“在这里,有很多女人因为丈夫酗酒赌博,过得十分凄惨;

甚至每天被丈夫暴打。

可是她们只有忍受,因为还需要男人赚钱养家。

但我不想这样。

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还想再多读些书,想去中国看看,看看我从没见过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看着眼前这个虽然生活不如意,但十分坚强的女孩,郭崇立非常心疼。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与此同时,他突然灵光一现,拍了拍沙里夫的肩膀,开心说道:

中国教育部和肯尼亚一直有合作。

每年政府都会接收一批来自肯尼亚的优秀毕业生前往中国留学。

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去往中国的机会。”

沙里夫脸上的阴霾一下子不见了。

她对着郭崇立鞠躬感谢道:

“谢谢你!我一定会努力去往中国的!“

这是沙里夫免费去往中国的唯一希望,郭崇立也为她捏了一把汗。

彼时,他担心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沙里夫无法学到足够的知识。

那就意味着,她无法获得“回家门票”。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一年后,沙里夫从高中毕业。

而郭崇立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当时,她虽顺利毕业,但没能拿到出国名额。

思来想去,郭崇立决定帮她一把。

他立马向上级领导递交了关于沙里夫的材料,并说明其身份。

令人感到暖心的是,领导了解情况后,特批了一个从肯尼亚前往中国公费留学的名额,以圆沙里夫的“回家梦”。

2005年7月,沙里夫终于坐上飞往中国的飞机,前往江苏南京(原明朝应天府)。

一路上,沙里夫都十分紧张,甚至有些恍惚,总觉得像是在做梦。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直到她看见人来人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周围一个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时,才如梦初醒,顿时激动起来。

沙里夫没想到自己真的来到中国,也没想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竟然如此发达先进、热闹繁华。

当时的南京市副市长得知沙里夫前来的消息,还亲自接待了她。

不仅如此,副市长提前准备好了一条纱巾送给沙里夫,并对她说道:

“欢迎你的到来,也欢迎你回到你的家乡!我会安排一个人,他将带领你到处转一转。最后,你一定要牢记,好好利用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学习知识,以后将中国的相关历史文化带回肯尼亚,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沙里夫向市长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并承诺自己会努力学习。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也许是血液中流淌着中国人的血。

尽管从未踏足中国,但回到血脉之处的沙里夫还是和游子归乡一般热泪盈眶......

回到家乡 帮助国人

后来,沙里夫决定选择中医专业。

为完全融入中国的生活,她还拜托自己的老师取了一个中文名,叫做“夏瑞馥”

但在经过一段时间中国文化学习后,沙里夫知道要和祖辈一个姓。

于是,她给自己改名“郑华”

这是沙里夫第一次远离家乡。

最开始那段时间,因为没有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人,每天晚上沙里夫都会躲在被子里悄悄哭泣。

但是她从未放弃过在中国学习的念头。

而这一学就是七年时间。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她先后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拿到中医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和中西医结合儿科硕士学位。

2017年,沙里夫已成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准备继续攻读妇产科博士学位。

通过十多年学习,她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并且在专业知识方面也相当优秀。

只不过回想才来中国那天,沙里夫仍旧记忆犹新,感慨说:

“南京对我来说是第二故乡,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不仅学到医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社会知识......”

事实上,这一路上都有无数质疑她身份的声音。

甚至有人说她是造假骗留学名额。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不过对此,沙里夫并不在意,只会用一句话回击:

“我觉得这一切并不重要。我是中国人,我也是肯尼亚人。不管我在哪里,我都会为我学到的中国文化感到骄傲。”

沙里夫和母亲时常通话。

但因距离太远、时差问题,越洋电话信号又总是被阻断,母女俩平时也没有办法长时间聊天。

自然,彼此始终都在牵挂思念着对方。

更重要的是,沙里夫心中还装着家乡人。

2004年非洲女孩拿出“宝物”,自称郑和水手后裔,专家:时间匹配 - 天天要闻

沙里夫

因此,谈及毕业后的打算,她想都没想就直接表示:

“我会回到家乡,帮助同胞,为他们看病。

我想用我的故事告诉那些15、6岁的小女孩,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我想用我的决定向祖先们致敬。我会像他们一样,带着从中国学到的知识回到肯尼亚,帮助村民。”

后记

虽然很爱中国,但沙里夫还是选择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的一份力量。

或许若干年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会和自己的妈妈一样,给孩子讲述祖先的故事。

不同之处在于,沙里夫还会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

那时,她会两眼放光地说道:

“中国啊,是包容的大国,是友好的大国,是先进的大国,是美丽的大国……”

参考文献

CCTV4《20200926世界听我说》

国际在线《郑和船队水手“肯尼亚后裔”中国情浓》

人民网《中国与肯尼亚合作考察发掘肯尼亚海岸中国文化遗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今年前后脚落马的两正部:曾同期公选副厅,仕途交集20年 - 天天要闻

今年前后脚落马的两正部:曾同期公选副厅,仕途交集20年

5月16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布重磅“打虎”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任上被查。当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通报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坚决拥护中央纪委国家...
从唐代吐鲁番到秦朝睡虎地:士兵们写完了信 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 天天要闻

从唐代吐鲁番到秦朝睡虎地:士兵们写完了信 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今年1月,“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在湖南博物院开展。如今,展期已至末尾,将于6月1日落幕。现场展出了158件(套)文物珍品,涵盖金属器、陶器、织物、文书、书画等多个品类。在文书类展品中,有一封看上去颇不起眼的信件,名叫《洪奕家书》。公元719年,这位名叫洪奕的唐代士兵写完了这封伤感的信之后,不知什么原...
李治:被误读的盛世守成者 - 天天要闻

李治:被误读的盛世守成者

在盛唐历史的星空中,唐高宗李治常被视作黯淡的过渡者。传统史书勾勒的"软弱君主"形象,遮蔽了这位统治者三十余年统治中展现的政治智慧。
特朗普“飘”了:我把中东三国从中国怀里拉回来 - 天天要闻

特朗普“飘”了:我把中东三国从中国怀里拉回来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结束对中东三国的访问,手握数千亿美元协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飘了”。在5月16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特朗普一顿吹嘘称,这些国家曾被中国极力拉拢,打算靠拢中国,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他“确信”自己已经改变了这一局面。有美国学者指出,除投资和人工智能、安全等问题的合作外,特朗普也希...
和众汇富交了1980,复盘到最后其实都是自己在琢磨 - 天天要闻

和众汇富交了1980,复盘到最后其实都是自己在琢磨

炒股这事儿,谁刚入市不是信心满满?刚开始我看了很多免费课,总觉得付费没必要,尤其1980这种价位,网上骂的也多。但当你亏过、套过、被市场反复揉搓后,慢慢会明白,有时候花钱不是为了买“干货”,而是给自己一个停下来整理思路的机会。 我买和众汇富1980算是吃了几波亏之后的自我救赎。起初想着,反正内容大概率都是那...
美国34岁护士侵犯15岁继子:受害者将远程作证,家庭撕裂细节曝光 - 天天要闻

美国34岁护士侵犯15岁继子:受害者将远程作证,家庭撕裂细节曝光

佛罗里达州一名34岁的注册护士因涉嫌性侵未成年继子被起诉,案件近期出现关键进展。根据法庭文件,现年15岁的受害者将于6月20日通过视频会议接受取证调查,案件细节揭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复杂纠葛及性侵对受害者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涉案护士亚历克西斯·冯·耶茨否认指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