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崔卢李郑为啥被称名门望族,最全四姓详解(下)

2022年10月08日23:05:15 历史 1642

我是故小陶,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电影与科技的热门动态

絮絮叨叨:


书接上回,上篇讲了崔卢李郑四姓中的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


这篇我们接着唠唠剩下的两姓历史。


知识点很多,建议先收藏,然后慢慢看。

《唐朝诡事录》:崔卢李郑为啥被称名门望族,最全四姓详解(下) - 天天要闻

01


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在历史中,一直都是排在前面的望族,而后面这三位其实一直都有变动。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追溯起来,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这时候的秦国并不强大,与各大诸侯国也没啥过节,赵国的李崇跟随父亲李昙出使秦国。


因为在赵国时,李崇曾在北部防御过北胡,所以秦国的大王就委任他为陇西郡守,防御西边的游牧民族。


后来他爹回了赵国,李崇因为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就留在了陇西郡这里。


当时李氏还不是啥名门望族,后来他的儿子李瑶做了秦国南郡太守,李瑶的孙子李信又做了大将军。


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就是荆轲刺秦王,组织荆轲刺秦的是燕国的太子丹,而燕国和太子丹都是李信灭的。


至此陇西李氏的家底就起来了。


到了汉朝时期,陇西李氏家族进入了“将军时代”。


02


大汉有名的将领、李广李敢、李陵祖孙三代都出自陇西李氏。李广骁勇善战,抗击匈奴,外号飞将军


其孙李陵以五千兵马力敌匈奴数万兵马,力竭而降。当年司马迁就是因为帮李陵说话才被下狱,这才写出了千古《史记》。


到了南北朝时期,西魏帝国有八柱国其中之一就有陇西李氏的李虎。


你发现没有,但凡是有点家世背景的望族,都是通过一代一代高官厚禄累积而来的。


之后来到唐朝李渊统一华夏,至此李氏就变成了国姓。


陇西李氏的高官不断,到唐朝时期,连续出了10位宰相,名人诗人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李白、李商隐都是。


贞观时期,唐太宗修改《氏族制》,直接把第一位与第二位改成陇西李氏与外戚长孙氏,崔氏放在第三。


可改是改了,但这个排名在朝廷和民间也没什么作用,大家依旧把崔卢两姓放在首位,这事让唐太宗也很是不解。


这里有个故事,唐文宗曾经想和宰相郑覃结亲,结果郑覃宁愿把女儿嫁给九品的崔某,也不愿意和皇室结亲。


03


唠完陇西李氏,还需要提一下赵郡李氏


还记得上文提到的李昙吗?就是带着李崇去秦国的那个人。李昙家有四子,李崇创建了“陇西李氏”


而小儿子李玑就是赵郡李氏的“创始人”。


赵郡李氏最出名的当属赵国名将李牧他不但大破匈奴,还力挫秦军,让赵国得以存活一段时间,


结果秦王使反间计杀了李牧,赵国这才被秦国灭了。


时间来到楚汉时期,赵郡李氏又出了个名人,叫李左车(ju)。


他的一句名言你肯定听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作为韩信的谋士,被封为光武君。


时间来到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八国柱里面,有一个来自陇西李氏的李虎,还有一个就是来自赵郡李氏的李弼。


唐朝时期,虽然国姓属于陇西李氏,但赵郡李氏依旧不甘示弱,共有17人做过宰相,也是很厉害的。


04


陇西李氏之后咱们就要唠唠荥(xing)阳郑氏的故事了。


荥阳郑氏


郑氏的历史,感觉是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周宣王分封为郑国,之后郑国灭亡,其族人依然以郑为姓,以旧地荥阳为郡望,所有就有了荥阳郑氏。


现在能查到的郑氏始祖郑当时,又名郑庄


西汉时期,郑当时从太子舍人,一步步做到九卿之一的右内史。


时间来到东汉末年,郑当时的后裔郑浑为躲避战乱来到了淮南定居,这时候淮南正好是袁绍的地界。


结果郑浑看不上袁绍,没过多久就跑了,跑去豫章投奔朋友去了,历史也证明了,郑浑还是有点眼力见的,袁绍确实不行。


05


之后郑浑就被曹操给征收了,做了丞相府的官员。


西晋建立后,郑浑的侄子郑褒被司马氏封为了密陵侯,经过郑浑与郑褒的经营,郑氏门第兴了起来。


从这之后,不论北周还是北魏时期,郑家都在朝中担任重职。


到了郑译时期,他这一代比较复杂,也很传奇,简单地说就是融入皇室了,什么北魏皇室、北周皇室、隋朝皇室,都与他有关,随后又通过联姻等方式,让他们荥阳郑氏很快就进入了当时的贵族内部。


这也为隋唐时候郑家显赫的家族地位打下了基础。


唐朝时期,荥阳郑氏共有十二位宰相,厉害吧。


06


最后我们以太原王氏收尾。


太原王氏


追溯起来,太原王氏最早的人物来到春秋战国,名为王翦


这个王翦甚是厉害,战国四大名将,他带着儿子带着秦国的军队灭了其余五国,帮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而且王翦这个人,很睿智,每次出征都和秦始皇要东西,打完仗回来兵权一交立马回家享受去了。


所以王氏能独善其身,还大富大贵,多半都是他的功劳。


07


其实太原王氏之后也分家了,具体为啥分家,咱也不知道,亲哥俩也得明算帐。


其中一支为晋阳王氏,“创始人”为东汉的王柔、王泽兄弟俩。


晋阳王氏一家子牛人。


曹魏时期,王泽之子王昶就官至宰相,司马氏掌权之后,又因为平定有功,加封司空,位列三公。


王昶的三个儿子也都是风云人物,


大儿王浑因灭吴有功,位列西晋司徒。二儿王深担任冀州刺史,三儿王湛担任汝南太守。


这中间也有危机时刻,王湛的玄孙,王愉因为反对当时的政权,几乎晋阳王氏全族被灭。


好在王愉的孙子王慧龙,跑到了北魏做官,这才延续了晋阳王氏的香火。


这个王慧龙在北魏也是混得不错,晋阳王氏就再次兴旺了起来。


08


分家的另一支为祁县王氏。


这家的“创始人”是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


王允利用美人计除掉了董卓,虽然救了岌岌可危的东汉,可他自己却被杀了,跟着几个儿子也一起被杀。


这一支的王氏,有点惨,这前脚王允被杀,后脚他的侄子因为反对司马懿,又被杀了。


这次几乎把整个祁县王氏团灭。


到了南北朝时期,三个姓王的认祖归宗来了,王玄谟王思政、王神念。


这三人都属名人,但最牛的还属王思政,他是北魏的著名将领,能征惯战,多次击败枭雄高欢,后来被高欢儿子给抓了,依然受到厚待,属于两头吃的开的牛人。


09


太原王氏属于全力支持司马氏家族的,这就导致东晋政权覆灭的时候,他们也跟着慢慢走向灭亡。


而且在东晋末年,太原王氏起了内讧,自家人打来打去,这也加速了家族的灭亡。


所以后期在唐太宗要修《氏族制》的时候,直接把太原王氏放在了最后。


四姓之中,也没有王的“踪迹”。


10


总结来说,四大姓的名门望族只有在唐朝还兴旺了一段时间,唐末就渐渐消亡了。


一方面是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提拔寒门子弟入仕,冲淡了原本贵族们垄断的朝堂。


再者许多世家子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吃着先辈的福利,导致后辈能人愈发凋零,慢慢地也就完了。


不然你回想一下,《唐朝诡事录》里那个崔家子弟,看着毫无能力,却飞扬跋扈,靠的不就是崔姓吗?


往期精彩文章:

《唐朝诡事录》:崔卢李郑为啥被称名门望族,最全四姓详解(上)

《唐朝诡事录》:如果换个人来演,这剧可能早就封神了

《唐朝诡事录》:苏无名的司马到底是个什么官,科普剧中大小官职


作者介绍:我是故小陶,一枚爱看电影的数码小博主,想专注于数码科技,结果每天都被电影占据大半时间,愿望是和我喜欢与习惯的一切在一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褒贬千年难定论!隋炀帝是昏君,还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闻

褒贬千年难定论!隋炀帝是昏君,还是千古一帝?

大业元年的江都,烟花如星雨般坠落在运河之上,将整条河面染成流动的霞色。隋炀帝杨广斜倚在龙舟二楼的朱漆栏杆旁,手中的夜光杯映着粼粼波光。他望着舞姬们随风翻飞的广袖,忽然吟道:“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一旁的萧皇后轻笑道:“陛下新作,怕是又要
基督教为什么不停分裂?21世纪,天主教还会分裂吗? - 天天要闻

基督教为什么不停分裂?21世纪,天主教还会分裂吗?

谁会成为下一任天主教教宗?在教宗方济各去世后,这是悬于14亿天主教教徒头上的“上帝之问”。选举下一任教宗的秘密会议(conclave),召开在即。全球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衣主教”,正在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
莫斯科举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 天天要闻

莫斯科举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古代被发配的犯人,为什么途中有机会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惊 - 天天要闻

古代被发配的犯人,为什么途中有机会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惊

当我们谈论起古代犯罪的人,大家都会想到的一个场景就是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然后有众多的官兵押往刑场或者是发配至某个地方。不过在官兵押送发配地方的路上时,其实是有机会可以逃跑的,毕竟古代交通不便,不论走往哪里都需要靠人力,最快的也就是通过牛马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