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他的老部下、开国上将陈锡联悲痛不已,连续10多天睡不好觉,最终他写下了文章《追念敬爱的老首长》,寄托自己的哀思:
小平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关心爱护部属的长者风范,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难忘。
陈锡联
陈锡联在和邓小平近60年的交往中,和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战友情谊,所以邓小平去世后,他才会如此悲痛。
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任八路军第129师政委,他上任后召集全师的各级军政领导开会,时任129师385旅769团团长的陈锡联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邓小平在会上主动和大家打招呼:“你们都很年轻,身体很好!”
陈锡联听到以后,也主动插话:“邓政委也很年轻啊!”
邓小平听到以后微笑点头,继续发言,后来陈锡联回忆起这第一次见面时曾说:“他的话虽不多,却很有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邓小平也非常关注陈锡联,他知道陈锡联曾在1937年10月19日晚带领部队奇袭阳明堡机场,焚毁敌机24架,歼灭日军百余人,具有非常强的军事指挥才能,于是在一次代表组织找他谈话时夸他说:“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邓小平
1938年3月,刘伯承、邓小平采取“攻点打援”之策,在山西境内取得了“神头岭大捷”,消灭了日军1000多人。但当时陈锡联的769团主要负责给兄弟部队创造战机,因此战果不大。陈锡联在战后抱怨说:“光啃骨头,没有吃上肉!”
邓小平听说以后,公开放话:“陈锡联这门‘钢炮’不会闲着,总有他开火的时候,下次让他吃肉,但啃骨头的劲头不能丢!”
果然仅仅过了半个月,邓小平就决定让陈锡联扮演歼敌的主角了,他决定在涉县西南的响堂铺,伏击日军往返的运输部队,断敌前方补给,并让陈锡联的769团担任主攻。
邓小平还亲自来到769团作动员,他说:“上次神头岭战斗,让你们袭击黎城,你们还对师里有意见,说光啃骨头,没有吃上肉,这次可是块大肥肉,可得下劲吃哟!”
陈锡联马上充满信心地说:“请政委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1938年3月31日9时许,当日军进入伏击圈以后,陈锡联带领部队向他们发起了猛攻,战斗持续了2个小时,769团击毁日军汽车100辆,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年轻时的陈锡联
后来在庆功会上,邓小平专门表扬了陈锡联:“陈锡联带的部队了不起,有啃骨头的劲头!”
在邓小平、刘伯承的悉心栽培下,陈锡联逐渐向一代名将迈进,抗战胜利以后,他已经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
在陈锡联的印象里,邓小平治军十分严格,对高级将领也不例外。尤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迁就,一样铁面无私。邓小平曾有两次没有和陈锡联“拉手”,令他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次不“拉手”是在1946年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取得了定陶战役的胜利,并活捉了敌师长赵锡田,毛泽东专门致电庆贺,并传令全军嘉奖。不久以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陈锡联和6纵司令员王近山、7纵司令员杨勇几乎同时收到了通知,要他们到“野司”去开会。
陈锡联在前往“野司”的路上,心情十分舒畅,他心里想:从邯郸出发,几个月来,我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如今适逢中秋节,“野司”请各纵队司令去开会,必是要用月饼犒劳大家一番了。
但当陈锡联到达会议地点后,邓小平却严肃地对与会人员说:“今天开会不拉手!”
刘伯承和邓小平组织开会
陈锡联心里咯噔一下:邓政委有个习惯,凡是心情舒畅的时候,见面总要拉拉手;这次还没开会就说不拉手,看来是有人惹他生气了。
会议开始以后,邓小平首先说:“今天,开个不握手会议,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做的怎么样?群众纪律怎么样?内部的团结搞得好不好?部队的指挥、战斗作风都还存在着哪些问题?现在发言吧!”
邓小平说完以后,刘伯承和参谋长李达、副政委张际春又依次发言,指出部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原来尽管我军打了几个胜仗,但少数领导干部却开始滋生起一种骄傲的情绪,部队的群众纪律不太好,军民关系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邓小平才要专门开会,整肃部队的纪律。
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又开到晚上,就是不散会,一直开到天亮仍没结束。陈锡联趁着会议的间隙,把杨勇叫了出来,他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天咱俩不做自我批评,恐怕就散不了会。”
杨勇
杨勇点点头,因为王近山的6纵在前期的作战中表现出色,在这次会议上受到了表扬,很显然,邓小平主要批评的就是3纵和7纵。
会议继续进行后,杨勇首先发言说:“7纵军民、军政关系不好,仗也打得不好,所有这些,我全都负责,我回去好好进行整顿,提高斗志。”
陈锡联也接着发言:“3纵所发生的问题,全都由我来负责。”
此时邓小平才站起来宣布:“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
尽管这次会议邓小平并没有多说一个字,但陈锡联等人却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次“不握手会议”,对他们来说,可谓终生难忘。
第二次不“拉手”是在1949年。这年7月,第二野战军前委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进军大西南的部署,邓小平在会后专门找陈锡联谈话,并对他说:“重庆解放后,由你陈锡联担任市长、市委第一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
陈锡联听后连连拒绝:“我不会,也不懂地方工作,还是让别的同志干吧!”
陈锡联
但邓小平坚持说:“打仗是为人民,当市长也是为人民,不会可以学嘛!”
1949年12月11日,重庆解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陈锡联为重庆市市长。
重庆解放之初,很多领导干部都认为仗打完了,该享乐了,他们不愿住乡村,不愿住小城市,不愿住没电灯的房子,都想住在城里的好房子。但好房子毕竟十分有限,所以这些人你占个宾馆,我占个别墅,吵来吵去,最后房子还是不够,陈锡联对此无计可施。
邓小平得知此事以后,非常生气,马上叫几个机关的领导去他家里开会,陈锡联也去了。邓小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家来了,今天我们不拉手!”陈锡联心想不好,邓政委又要批评人!
邓小平首先让大家看看他住的房子。当时邓小平和另外两位主持西南工作的首长刘伯承、贺龙三家人合住一幢两楼一底的楼房。刘伯承住底楼,贺龙住二楼,邓小平一家住三楼,而三楼最狭小。这是在互相谦让不已的情况下,按年龄大小安排的,刘伯承年长、贺龙次之、邓小平最小,于是邓小平“ 理所当然”地分到了三楼。
与会人员看了以后,羞愧不已。此时邓小平严厉地说:“土匪还在,你们就想舒服?你们刚到,什么事不做就闹房子,你们想想,住宾馆、住好房子的那些人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大家听了以后都感到非常羞愧,当天晚上,那些住好房子的人就都摸黑跑了,房子的问题很快解决了。
后来陈锡联曾回忆说:“小平同志两次不拉我的手,但我始终认为:小平同志批评一次,我们就进步一次!”
陈锡联(右)
不久以后,邓小平又了解到重庆市文化娱乐场所太少,一个西南最大的城市,仅有一个中央公园,远远不能满足百万市民的文化需要。但当时的重庆市委、市政府机关却分别进驻“王园”和“渝舍”这两处“风水宝地”,因为这两个地方占地面积大、体育文化设施十分齐全,可以供机关的工作人员办公、休息。
邓小平知道此事以后,再次发了火,他在会议上批评道:“你们的群众观念哪里去了?这是脱离群众,忽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缺乏群众观念的官僚主义!”
最后邓小平要求市委和市政府尽快从这两处地方搬出来,将它们开放为公园,供人民群众享用。
陈锡联对此十分重视,但由于当时重庆市确实没有现成的地方可供市委、市政府办公,马上迁移出来很困难,于是他只好向西南局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报告。
1950年9月,陈锡联调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但此时重庆市委和市政府还没有从“王园”和“渝舍”迁出。陈锡联深感不安,他在去北京上任前再次向邓小平作了检讨,并叮嘱下一任市委书记和市长一定要尽快把机关迁出。后来在邓小平的督促下,这两处地方果然被改成了一个公园和一个少年宫。
1980年1月,陈锡联主动辞去了一切职务,并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常委,继续积极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1988年7月,邓小平亲自签发命令,授予陈锡联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晚年的陈锡联
香港回归以后,陈锡联、张爱萍、肖克等老同志在1998年2月被邀赴香港看回归景象。此时邓小平已经去世1年了,陈锡联感慨地说:“小平没实现到香港土地上看看的愿望,咱们倒来了!”
1999年6月,陈锡联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