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2022年09月30日23:39:24 历史 1213

2000年,“眼睛肉店”正式开张,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店里的猪肉被一购而空。此时,人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个穿着跨栏背心,戴着眼镜的肉贩子是北大高材生。

一个北大高材生为何会穿上围裙杀猪买肉,他身上有什么故事,如今他又怎么样了呢?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北大与就业

幼年丧母的陆步轩因从小生活穷困,所以他一直都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陆步轩很好学,会自己找各种书看,久而久之,他的各项水平甚至超过了老师。

1985年,19岁的陆步轩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十里八乡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孩子,那时的陆步轩风光无限。乡亲们纷纷表示,这孩子以后绝对能当大官,成大事儿。

陆步轩也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看来,北大那可是天子脚下,第一学府。以后从北大毕了业,那等待他的必将是高官厚禄。

刚到学校时,陆步轩给同学的第一印象是像个陕西老汉,牙齿发黄、一身烟味,他的招牌形象就是将烟夹在耳朵上。

而在北大待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形象明显有了很大变化。他开始戴上墨镜,穿上马甲,走在了潮流的前端。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不过,虽然外形改变了,他骨子里的那份文人傲气并没有改变。他从小热爱文学,一直都想写一部著作名垂青史。

但是命运好像并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运行。1989年,陆步轩北大毕业,他原以为自己的高官梦很快就能实现,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前方等待他的是数十年的浮沉不得志。

1989年,随着各项政策的改革,大学生分配的政策也逐渐收紧,在这一关头毕业的陆步轩一下子被打回陕西老家。

即使回了老家,陆步轩也仍旧认为,自己比其他的毕业生高一头,因为自己是北大毕业的。

他当时找到了一家待遇工作都相对不错的单位,原本他以为进入该单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没想到临到跟前儿,他的名额竟然被所谓的“关系户”给顶掉了。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他当时特别愤怒,于是来到人事局申诉。但没想到,面对自己这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事局工作人员竟然对自己爱答不理。

甚至自己叫了他三声,对方都没睁眼看他。这样的现实让陆步轩心里有很大的落差,他愤愤不平,但是又很无力。

没有办法的陆步轩只好找到一家机械厂工作,这种生活对于傲气的他而言,是很憋屈的。

1992年,在看到别人下海经商成功之后,原本就不满足当下生活的陆步轩也选择“下海”。

但是没什么经商头脑,有天天秉持着文人傲气的他并没有混出很好的日子,反而债台高筑。

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在他身上实在看不到未来,便向他提出了离婚。家庭事业两失意的陆步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不能接受现实的他,开始以酒精麻痹自己,并且每天在麻将中寻找自我价值,浑噩度日。

直到1999年,33岁的陆步轩再婚了。此时自己穷困潦倒,但是妻子仍然选择了自己。

这让陆步轩再次燃起了创业的欲望,他想要给老婆更好的生活,不像让老婆跟着自己受苦。这时,陆步轩脑子里只有生活,而以前的所谓“文人傲气”也早已被生活磋磨殆尽。

既然要创业,那做哪一行呢?陆步轩冥思苦想,突然想起来,在自己小的时候,买肉是要凭票供应的,但是骨头不用肉票。

正因它不用肉票,所以要想买到总需要一定的关系,当时老师为了能买到肉,经常巴结家里卖肉的同学。

想到这儿,陆步轩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方向。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转行做屠夫,一朝天下闻

陆步轩最后决定卖猪肉,因为经过几天的考察摸索,他发现卖猪肉投资小见效快,而且当天卖了当天就能收回成本,能见到钱。

但是作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刚开始的时候,他对于“肉贩子”这个工作并不能很好地接受,他始终认为这是一个低档的工作。

于是刚开始他雇了师傅在前面卖,而自己则躲在后面不敢见人,因为他觉得丢人,尤其是他碰见熟人,他会觉得很没有面子。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他杀猪卖肉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一些碎嘴的亲戚开始在背后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这些闲话,陆步轩从刚开始的羞愧变成后来的麻木,最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开始走到前线,自己操刀卖肉。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从此开始,他告别北大光环,成为一个杀猪卖肉的屠夫。

不过时间久了,他逐渐掌握了杀猪卖肉的门道,并且因为他绝不卖黑心肉的底线,让他的“眼睛肉店”攒下很好的口碑。

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平时通常都是卖到下午三点才能吃上饭。而他在收摊后,都会让老婆给他炒上几个小菜,自己边喝小酒边点钱。

逐渐地他习惯了这样平静、普通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安稳日子被一篇报道打乱了。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2003年,一则《北大毕业生长安街卖肉》的新闻像一颗超级核弹一样震动整个社会,引发了社会上的巨大争议。

很多学生纷纷表示,考上北大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当个肉贩子,我就算不上大学也能卖肉。就这样,“读书无用论”逐渐蔓延开来。

陆步轩的生活也被这一报道彻底打乱。他每天都要接受十多次采访,大大影响了他的生意。

而且在他看来,通过这种方式和话题出名很羞愧。所以当他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总是面无表情,或者冷着一张脸。

他说“命运基本不掌握在我自己手上”,这句话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不过这一变化对他也并非全无好处,陆步轩在这一期间收到全国三百多家企业邀请,而政府也因社会争议而受到很大压力。

因此为了留住这个颇具话题的金字招牌,当地领导直接找上陆步轩表示:现在所有的单位任你来挑,啥单位都可以,以后有什么事儿直接来找老哥,老哥给你保驾护航。

这样的待遇让陆步轩一下子飘飘然了,过去都是他求着他们,现在则是他们主动上门找他。

于是陆步轩接受了领导的提议,进入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体制。考虑好,他选择了文化部,主要负责写地方志。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再次成为文化人,吃上官家饭,陆步轩觉得很满足。因为在外漂泊了近十年,他始终都觉得,体制内是最好的,因为它稳定,安全,有保障。

陆步轩就这样,在撰写地方志的工作里埋头干了13年,刚开始他雄心满志,想要写一部宏大的著作留名青史。

但是,现实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称心如意,因为他身上的话题性,导致他很难一心一意搞自己的文化事业,反而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就在他迷茫,不知该怎么办时,出现了一个人,他彻底改变了陆步轩的生活。这个人就是他的北大学长——陈生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陈生的经历与陆步轩截然不同,从北大经济系毕业后,他的生活顺风顺水,他先是被分配进入待遇优厚的机关。

1990年,在“下海潮”的诱惑下,他辞掉公职下海经商,结果一举成功,后来他想涉足农副产品方面的生意,便想起了当初报纸上的那个毕业后卖猪肉的学弟陆步轩。
他主动联系陆步轩,邀请他的加盟。当时陈生觉得,陈步轩的生活匹配不上他的才能,在劝说陆步轩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既然不能像司马迁一样写出史记,却还在这样一个单位埋没自己的才能,不如重操旧业跟我干。”

从“被迫”到自愿,屠夫的心路转变

对于学长的邀请,陆步轩并未下定决心,他原本只是想帮忙。但却被有心人举报,说他想要财官双赢,于是他遭到了组织的调查。

虽然最后调查的陆步轩清清白白,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件事儿严重伤害了他的尊严,陆步轩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他直接留下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爷去卖肉。”然后便辞掉公职,重操旧业。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他加入了陈生的壹号猪肉,后来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壹号土猪后才能共入驻全国30多个城市,公司也扩大至近万员工,连锁店超过2000家,到2018年,壹号土猪的销售额达到18亿。

面对自己做出来的这一系列成绩,陆步轩的心态有了很大转变,他经常教育手下的员工“人只要活着就永远有后来,所以,不要轻易放弃”

2013年,应母校北大的邀请,陆步轩回到母校做了一场演讲。

他的自我介绍是:“我是北大第一个猪肉佬,我是北大的反面教材,我是给母校抹了黑。”但是真的抹了黑吗?

显然不是,一次性就为母校捐款9亿,并且自己也身价上亿的陆步轩显然是成功了的。

2000年,北大毕业生转行卖肉,22年过去,这个北大屠夫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后来,陆步轩提到,他曾收到一封舍友给他写的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北大曾是我们自由的王国,但它不是我们一生的负累,做独立的人才最重要。”这句话实实在在地安慰了的陆步轩,也让他真正的踏实下来,坚持了自己的卖肉事业。

“读书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一定可以改变思维”考上清华北大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如果你选对了方向,并且坚持下去,那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职业从来不分高低贵贱,但读书可以提高思维,而思维能够区分能力。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 天天要闻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老杜女儿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呼吁民众变革。面对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压,莎拉民调支持率却逆势飙升、断层领先。当杜特尔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宾这场政治豪赌将如何改写? 【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勇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