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来到我国的女留学生娜卡,是来自中非肯尼亚国家,一个非常富有的名门家族的女孩子,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公职官员,非常有社会地位,是一个博士,曾在内罗毕一所知名大学任教,在那里认识了正在任教的娜卡的妈妈,在此大学结婚,第二年生下了娜卡,是她父母的维一女儿。
娜卡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知书达理,一直就读该所名校的附属中小学,后来毕业于这所大学的历史系,再不远万里,留学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历史。
娜卡留学中国,被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灿烂历史所陶醉,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富民强的国家所吸引。她非常羡慕中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想坐上高铁畅游中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她想毕业后定居中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中国公民,该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
娜卡在北京上学,经常在有宽余的时候,就到大学外一个小餐馆里吃中国人的普通餐。由于这家餐馆的饭菜品种非常丰富,味道非常可口,非常适合万里之外非洲人的口感。
另外,这里的服务态度非常好,饭菜价格在同行中是最实惠最低廉的饭馆。因此,娜卡便成为这里的常客。
娜卡就在这里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大她5岁的罗汉。罗汉是河南人,高中毕业,就去学习厨艺,当上了一名厨师,便来到北京找工作。因为,北京市是名厨汇集的地方,他虽然已经达到了国级标准,有了等级资质证书,在这里宾馆酒店非常难进去,只好找到目前的这家餐馆炒菜。
由于该餐馆的老板非常仁慈,待他非常好,供他吃住,工资比任何店员都高。因此,罗汉把这家餐馆当作自己的家,一干就是十一年至今。
罗汉在餐馆里,就像老板一样,为老板打理着这家餐馆,从厨房到饭堂,什么事只要有时间,他都认真都处理好。
娜卡每次来到饭馆,第一眼就发展了罗汉,不仅人长得很标志,非常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整天忙忙碌碌,还有一手好厨艺,娜卡非常喜欢吃他炒的菜。
因此,娜卡每次来到饭馆就餐的时候,必须要指名找罗汉炒两个家常小菜,口味真好。娜卡就这样,天长日久,就习惯了罗汉所炒菜的口味,连学校饭堂的饭菜也不想吃了,一日三餐就只想吃罗汉炒的菜。
所以,娜卡只要一有多余的时间,便来到饭馆里来玩玩,找罗汉聊上一阵子,吃过饭再回学校公寓去。就这样,一来二往,时间长了,便对罗汉产生好感和爱感。
罗汉也是一个有心人,发现这个外国姑娘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要来饭馆吃饭,风雨无阻,并且每次来吃饭都用非常流利的普通话和自己聊天。
罗汉心想,这位非洲姑娘,莫非是冲着自己来的。因此,他也想不要错过任何爱情的机会。罗汉今年29岁了,谈了两次朋友,都因是河南农村人,家里比较穷,而分手了。
罗汉的父母非常着急,经常催婚。罗汉认为婚姻大事,并不像做生意那么简单,因此,他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爱情。
一天傍晚,娜卡因有事情耽误了吃晚饭的时间,来得非常晚,饭馆里只留下罗汉一个人看饭馆。这个时候,娜卡便主动地询问罗汉的具体情况,当问他有女朋友没有,罗汉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没有”。
娜卡是一个外向形的女孩子,便马上开口对罗汉说,“愿不愿意彼此之间做个朋友”,罗汉便答应了下来,还专去为娜卡炒了四份拿手好菜,还烧了一碗没有消费者能在饭馆里喝到的高档菜汤。
罗汉一边炒着菜,娜卡站在旁边看着他做。罗汉一边炒,娜卡一边谈,双方谈得非常火热。他们俩,从这次以后,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罗汉和娜卡的关系,逐渐发展到非常亲密的时候,这些变化都逃不过饭馆老板的眼睛。一天老板主动捅破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隔纸,在那年中秋节的晚上,老板请娜卡和罗汉在饭馆里吃饭,便当面锣对面鼓的当起了两人的月老,将两个人撮合在一起,并同意中秋国庆七天时间,出资出车让他们两人自驾去旅游。
这以后,罗汉和娜卡的关系便公之于众,并且发展非常快,两人于那年春节,回河南农村,把婚礼办了,到第二年,娜卡顺利地生下一个男孩。娜卡也毕业了,在罗汉的协助下,办完了中国户籍的手续,同时也在北京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从此,一个非洲女孩不远万里嫁给了河南农村一个厨师了,成为河南人的儿媳妇。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