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培养抗日英才
张水发(1919—2007),原名张明,连城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水发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张水发留任五大队二队学员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培养抗大第四期学员。与张水发一同参加第三期学习的有许世友、叶德贵、陈秀才等人。
1937年3月,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以后,由于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干部都在抗大学习,因此抗大便成了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的中心。抗大提出了诸如“懋功会师后南下正确还是北上正确?”“西路军为什么遭到严重失败?”等问题供学员讨论。张国焘领导红四方面军达6年之久,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大的影响。红四方面军中的一些指挥员对开展批评张国焘的斗争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对把张国焘的错误与红四方面军不加区别的做法感到不满。而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后,又没有得到及时引导,终于引发了事端。
事态发展到后来,许世友等人计划偷偷带兵回大别山打游击,未遂。毛泽东以宽阔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还要求抗大做好四方面军学员的工作,规定:“只批张国焘的错误,不能批对张国焘路线本来就不应负责的四方面军的干部,更不能去批战士。”“抗大”学潮很快平息了下来。
在“抗大”,张水发还见证了许世友高超的武功。有一次,许世友把大腿放在叶德贵的身上,叶德贵动弹不得,很是尴尬。
在张水发留任五大队二队学员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期间,学员大批涌来,学员的住宿和教室成了问题。为了解决学员校舍拥挤问题,10月下旬,副校长罗瑞卿带领1000多名教职学员自己动手,奋战十几天,挖建了100多孔新窑洞。“抗大”举行隆重的新校舍落成典礼时,党中央特地送来毛主席手书的“我们的伟大事业”横匾以示祝贺。毛主席还在给“抗大”师生的一封信中写道:“这将给我们一个证明: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所谓普通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抗大第四期的学员来源不同,少部分是红军干部,大部分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因此,教学上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式。知识青年队的教学分两个阶段,即预科和本科。预科阶段军事课重于政治课,转入本科阶段则政治课重于军事课。政治课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哲学、三民主义与日本问题研究等。军事课开设了步兵战术、游击战术、筑城学、射击等课程。
学员来源广,文化层次高低不同。张水发作为五大队二队学员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把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张水发把在抗大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理论教育以及党性教育,尽力把学员培养成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
1939年,张水发到军委华北战地考察团,任该团青年工作队队长。在陕北考察一年多,1940年回延安,后进入八路军军政学院和陕北公学学习。其后,调总政治部锄奸部当侦查干事,不久,任军委办公厅政治处干事、通讯保卫科科长、通讯处主任。1945年,张水发调总参谋部任总参谋长叶剑英秘书,负责外事工作。(整理:杨易凌;审核:邓泽村 栾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