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9年建立四川省展览馆以来,一直就是省市领导心里面的宝贝疙瘩,大规模高档次聚集性活动主会场多放在此处,对其单位给予的人、财、物等也是相当的优秀与充足。以调入的人员职工来说,有从北京故宫专门专门商调工艺木雕修复师傅,从北京市园林局特别商量请调园艺华匠,从成都市消防支队调入专职消防干部管理防火,从成都无缝钢管厂调入高级车床师傅,从成都接待外宾的金牛宾馆选调特级厨师……四川省展览馆的职工队伍还是相当有技术水准,应该是比较优秀。
1994年,我进入单位工作后,分配到场地管理业务部门,第一天就认识了三、五个同事,其中有一个印象很深,三十年过去了,依旧还是同事,还在岗位上并肩工作。这个同事被大家称呼“小付”,一直从20岁不到,称呼到现在的快60岁了,称号被姓名全名更加出名,大家更喜欢称呼其“小付”,叫着简单顺口。他的个子大概1.7m,比较结实的身体,五官方正,浓眉大眼,走起路来比较干练精神,属于比较有条理,做事不拖泥带水的类型。
在我正式认识他前,知道他在木工班做学徒,从事修修补补的工作,事故很多人称呼其为“付木匠”。后来调入场地管理业务部后,“付木匠”的称呼被“小付”完全替代,很多人都淡忘了“付木匠”的称呼。本文特意使用“付木匠”的称呼,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他在四川省展览馆工作的岁月,纪念那些逝去的成长岁月。
展览会骨干
到单位后,迅速知道了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展览展销会的承办工作,其中“付木匠”负责组织完成展览场地用电工作,包括用电方案、用电铺设及用电管理等。过去的木工,怎么摇身一变做电工呢?原来他在木工班时,常常利用工作闲暇,自学拨弄螺丝刀,学习了初级弱电工作技术,正好凭借此调入了展览会工作。每次举办展览会前,他带着二个学徒小伙子,经常是拖着一大堆主线电缆,要完成几十上百个展位的用电铺设,每个展位再配置标准的照明射灯,配置电源插线板。因为展览会经常是半夜完成展位的搭建,经常工作时间是凌晨以后,白天有工作又不能完全休息,所以非常辛苦。在同一个部门工作时,每年五六十个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从未出现过因为电出现失误影响展览会场的情况,这个功劳的确该记在“付木匠”身上。
其实,每次做完展览会场电缆电线的铺设搭建以后,还需要进入下一个流程,对安装铺设的质量进行检查。“付木匠”师徒三人,要每个展位逐一进行检查确认,从肉眼经验上识别是否安装合格。然后再进行通电试验,用电笔逐一测试是否存在安装失误,出现漏电,带来金属展览铝架子串电,把可能出现的漏电伤人的情况全部扼杀在摇篮里。在展览会正常开展期间,面对巨大的参观人流,随时巡场随时安全的处置各种用电安全的突发情况。这就是“付木匠”在场地管理业务部的日常工作,周而复始,一天一天的重复工作,虽然平凡,虽然普通,却是单位非常重要非常需要的工作。
因为他仅比我大四、五岁,所以大家做起同事来,说话聊天都很容易多了。记得刚认识几天,我们还就电源插头做过一次交流,那时成都市竟然没有特种电源插头,全部电源插头都是不能弯曲,只能正对着插入,插入后距离墙面的宽度有7、8厘米。我说在江浙地区,随处可以见到300度弯曲的电源插头,插入后距离墙面的宽度有3、4厘米,在很多位置狭窄有障碍位置使用非常好。
公鸡下蛋
1996年,香港贸发局国际商品展览会在单位举办,这是一个规模大,档次要求很高的展览会,有不少外宾都会参加展览会。开展的第二天早上,中央大厅的一处防火卷帘门,电动启动不了,无法把卷帘门升上展厅顶部。这个防火门属于超宽的防火金属板,大约最宽处8米多,厚度2.5厘米,高度5米多,好几吨重,电动机要求的动力大。
那天早上,展览会场管理员,按下电源启动按键,只有“嘟”的一声,然后就没反应了,初步判断是电机启动电容能通电,电机线圈烧断了难以转动。其实这个防火门仔细检查,就可以发现由于过宽了,中间部分已经出现热胀冷缩后的弯曲变形,会导致电动机上卷入轨道的阻力大大增加,电机功率一旦不足,就会过载烧毁电机,卷动力量迅速奔溃。
“付木匠”站在6米高的人字架梯子上,一手拿着电筒,一手掏出电笔,反复指挥通电断电,确认了原因后,迅速报告部门经理,建议联系修建大门的维保厂家来处理。谁知部门经理说时间不等人,待会展览会要正常开,不说别的话了,现在你就是公鸡下蛋,也得把这个门升上去。“付木匠”说部门领导僵持了几分钟后,只好继续想其它办法,看看能把门升起来不!“付木匠”先安排断电,放下手动铁拉索,顶起电动机限位卡锁,让下面小伙子开始从上往下拉。由于此卷帘门又宽又重,铁拉索每拉一圈基本上要5、6米,卷帘门随着顶部轴承可卷起1厘米左右,如此费力的几个人轮换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防火卷帘门拉到了2米多高。
从此,“付木匠”这个被迫“公鸡下蛋”的故事,在同事之间广为流传,被我牢牢记住,一直记了快三十年了啦。
二个轮子
有段时间,“付木匠”因为工作多次受到表扬,工作成绩被领导认可,便被选拔到单位所属的东云公司去工作,做的依旧是电工,负责公司的电力安全使用与保障工作。这个公司的领导姓鱼,绰号“鱼不倒”,号称三朝不倒,因为在单位领导连续出现更迭后,“鱼不倒”左右逢源,都是领导面前的红人,始终受到重用。
有一天晚上,公司需要加班,“鱼不倒”找到“付木匠”说必须要晚上完成什么工作。也不知怎么交待的,那天这二人还就不对付。话说不到一块,把个“付木匠”没说通,“付木匠”发飙的回了 “你是四个轮子(开车),我是两个轮子(汽车),当然没你跑的快。又没有加班费,下班了回家,不加班做事情” 。“鱼不倒”也不检讨自己哪点二没做好,管理用人未把人心说通,居然次日跑去单位领导那里狠狠告了“付木匠”一状,紧跟着把“付木匠”调回了总部,依旧回到场地管理业务部继续做展览会的电工。事情真是巧合,“鱼不倒”那天去单位领导处告状时,我正好也在场,所以对二个轮子的故事听了个全,把这个故事相对完整的记了下来。
其实,“付木匠”不是不愿意加班,也非不好管理,不好相处的同事,是那种说话不会多,做事很认真踏实类型。在场地管理业务部时,半夜凌晨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也没有一分钱加班费,可是他并未发飙,没有发过牢骚,始终坚持把电工岗位工作做完,做的巴巴适适的。“鱼不倒”未能把“付木匠”工作安排好,是因为他未能以身作则,为下属做出榜样,公平公正的进行工作量的安排,做工作的被批评,不做工作的反而处处得到好处,这让认真踏实做事的“付木匠”十分失望,感到郁闷不公平,才对“鱼不倒”临时命令式的加班发飙,才会提出不愿意加班。
万精油
“万精油”在四川话里面,说的意思是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形容是一个工作技艺比较全面的人,“付木匠”大概也就是一个“万精油”,至少是一个万能替补选手。虽然他文化基础不是很高,可是先天巨头一股爱专业的劲头,标准的属于干一行爱一行的好同志。其实最早在木工班时,他已经广泛接触水电泥木漆等多个工作。也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深浅不一的尝试。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与电、电路、电子、电器有关的技术,从八十年代的电子报,到近几年的新的电子技术,都在认真的专研学习,尽量搞懂弄通里面的技术理论。例如,在九十年代成都流行自己安装音响设备时,找来相关书籍,自制土炮音响,包括箱体大小结构,内部吸音材料,二、三分频器都是自己动手绕制。对于扩音放大器,也是自己琢磨,在城隍庙电子市场参观偷学技术,学会改装设备,增加电子真空管,有点类似今日的车友自己改装汽车一样,只是音响音频扰民在今日已经不再广泛流行了。
作为展览会场的专职电力保障主办员,对于所有点弱电知识,也是自己恶补,做到对展览会场的电力端口、配电,闸刀及线路熟记于心,不用看图纸,也可以上现场进行处置。对于单位内的近40个厕所的上下水,也是熟悉情况,都能带着小伙子们,做好日常巡查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对于零星的泥工、木工小量工作,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更是得心应手的,比较轻松的就能处理完成。
在同事之中,他还是个热心肠,哪个办公间电气设备损坏了,只要找到他,都能及时想到办法去解决。不论是烧水器,烤火设备,台灯,电视机,甚至剃胡刀,小手电等他都会仔细研究,耐心细致进行检查及修复。对于大家上班骑的自行车,他也能进行轮圈的调试找平,轮胎刺破了补胎,所以同志们又送他外号“万精油”。我经常给他说,修复东西有时要看看价值,有没有修理价值,值不值得增加人力及零配件去修复,价值不高,就直接扔掉,他却总是“嗯”,又继续拨弄起来。我知道他是借此机会再把理论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反复核对,也是再一次加强自己的爱好技术学习。记得还有一次,展览会场的大型推动拖把,因为螺丝在使用中,抖动经常会松,大家都没想到好办法。我突然灵感一来,想起部队里面类似情况下加一垫圈加一螺帽的小窍门与之分享,的确再出现这个问题频率小了许多。
时至今日,在四川科技馆,虽然我们已经老去,是单位的老员工了,可是依旧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2019年,在我的带领与鼓动下,硬是推着他跟着我学会了自己给自己理发,让他又多了一门技术,还把技术又传带给了他的儿子。“付木匠”就是这样一位爱学习,爱生活的普通人,写下他的故事,祝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纪念逝去的四川省展览馆岁月!(文中主人公系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2022年9月7日写于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