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陕西疫情加重,不得不转向甘肃。
甘肃长城总长3654公里,号称全国之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规划“三园、三段、八点一线”布局。“三园”是河西汉塞、明代雄关、陇右屏障(战国秦)展示园。“三段”以汉长城的敦煌、瓜州、玉门等为重,以明长城的嘉峪关、酒泉肃州、天祝、景泰等为重,以战国秦长城的临洮、通渭、等为重。“八点一线”是临泽等。
甘肃是秦、汉、明三朝万里长城的西端,分别是临洮(古称岷县)、敦煌、嘉峪关。
甘肃长城带有敦煌石窟、麦积山、黄河石林、永泰龟城等景观,还包括《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的哈达铺、会师楼、榜罗会议旧址。
进入甘肃,首选岷县长城。
岷县秦长城遗址(包新田 摄)
因为岷县是秦长城西首起地(始端或终端),又南依红军长征经过的哈达铺旧址。岷县,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县名。
到达岷县,首先探访秦长城。
刚到县里就听说,前不久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一行深入岷县考察调研秦长城遗址工作。先后深入境内12处遗址考察。
考察、调研岷县秦长城
第二天一早,我驱车西行来到十里乡的铁关门村。在村边田间,目光中呈现出土岗、砖石、瓦块,眺望远处还有台墩,这就是我要看的秦长城遗址。
可喜的是,岷县已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方案。其中,“陇右屏障(战国秦)”展示园中主要展示战国秦陇右屏障西端起点望儿咀段长城,临洮、通渭、岷县境内的长城墙体、壕堑、烽火台、山险及相关其他遗存等。可见,岷县在其中。
陪我踏访的向导赵先生说,县志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岷县(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称秦长城。”
我问:“有历史记载吗?”
赵先生答:“有啊!很多记载呢?”《元丰九域志》载:“熙州(现今临洮)无古迹,秦长城在岷州界。”
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等文献载:“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
杜佑《通典·州郡典》岷州条下说:“秦长城在郡西二十里之崆峒山,自山旁洮水而东,即秦之临洮郡至此矣。”
赵先生指着前边的山说:“崆峒山即岷县城西大沟寨的五台山。这里是洮河转弯处,与岷山乡的跌马遗址相对,大沟寨山下之铁关门村,就是秦长城西首起地。”
我心生疑惑,便提问赵先生:“秦长城的西首起地,不就是始端或终端吗?”
赵先生解释:“有争议,应该都对,因为历史上两地归属同一个地方。”
这时,向导从书包中拿出资料念:秦始皇长城西起甘肃省岷县(临洮),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再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再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县,然后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至通化,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赵先生说:“岷县的二郎山上还发现的秦长城遗址,这可以作为研究资料。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
说完,赵先生把话题一转,说这里还是革命老区,他介绍:“1936年7月,蒋介石命令鲁大昌在岷县阻止红2、4方面军于甘川青边界地区之外。8月10日晚11时,红30军向二郎山发起猛攻。指战员在徐向前、陈昌浩和程世才、李先念指挥下,与二郎山守敌展开激战,4次突破敌第3号碉堡。11日凌晨,红89师一部与敌特务团在张家坪进行巷战,重创敌一个营。同时红军继续强攻二郎山,冲上敌人阵地短兵相见。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经反复多达7次突破。 当晚,二郎山战斗正酣,红军又在火力掩护下,架起云梯强攻岷县城。战斗一直延续到17日,红军打死打伤敌人1000多名。”
哈达铺
据了解,哈达铺离这里很近,是红军长征经过之地,我决定再走一程。更何况,哈达铺已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之中,它与岷县秦长城遥遥相望。长城、长征;长征、长城,两个《国家文化公园》遥相呼应,成为当地的文化风景道。
经过二十分钟车程,到达哈达铺。
“哈达”是藏族圣洁的礼物,哈达铺是藏民的聚居地。纪念馆前,十多名藏族姑娘甩开舞步欢迎远方的客人前来参观。哈达铺位于岷山脚下,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决策地。
哈达铺革命旧址
1935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于20日下午来到这里。在这个藏族聚集的地方,使毛泽东感兴趣的是竟然还有报纸,上面看到刘志丹在陕甘边区打下一片赤化江山。于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在中央领导层中形成:挥师北上,到陕北去,到陕北建立根据地!
这是一个柳暗花明的举措,用毛泽东的话说,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过去了……
哈达铺是中国现代革命征途上的“新起点”,被誉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为了瞻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闪光一页,每年有20多万人次到这里驻足参观。
追寻长征红色文化
眼下,由于疫情严重,来人寥寥无几。
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这个缩在深山中的小镇因红军长征驻足闻名天下。
在这里,我参观了有毛泽东的旧居。看上去,三间瓦房全是土木结构,右间为毛泽东居室,左间为张闻天住屋,中间是办公室。办公室方桌上陈列着毛泽东用过的砚台、暖瓶、马灯、笔墨等物品。
哈达铺纪念馆当年是“义和昌”药店,坐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公里长的街道上。
哈达铺一条街
沿街而行,我走到纪念馆前,房门上悬挂着胡耀邦同志题写的“哈达铺纪念馆”的匾额。这是红军长征路中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在这条古街上,还有当年的“邮政代办所”、“同善社”。除此之外,还有“张家大院”、“关帝庙”等,这些都是当年红军驻足的地方。
哈达铺陈列着52件红军长征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14件。收藏着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手迹116幅。肖华将军的一首诗别有韵味:“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姸。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
听讲解员介绍,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到达哈达铺只剩下8000多人。
毛泽东同志住室
哈达铺盛产黄芪、红芪、大黄、当归、柴胡等60多种药材,尤以“岷归”享誉中外。
哈达铺地处麻子川下梢。站在麻子川顶张望,这里一边的融雪流白龙江入长江,一边的雪水流洮河入黄河,江河的分水岭造化了宕昌特殊的地理环境。南眺岷山,北望秦岭,高原、山地、河谷,交错成一方神秘的山地。这里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一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
官鹅沟是一处极佳的风景区,全长32公里,总面积1.7万公顷。沟内色彩斑斓的碧绿湖泊,茂密丛生的原始森林,耸入云霄的险峻峡谷,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山水婀娜多姿,云雾飞飘哈达,天地浑然一体。奇特的景观可与九寨沟媲美,很有开发价值,当赶到官鹅沟时,一下子被这里的大好河山所迷恋、所陶醉……
再见了,官鹅沟。
返程中,我还在想参观哈达铺的展厅,红军长征太艰难了!
哈达铺 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岷县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今天的行程两全其美,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