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散乱,尘世间的一切都会是过眼云烟。试问百年前的人和事,谁又有几多印象?抛却史料,那些泛黄的黑白照片便成为历史的见证。正所谓“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也许,不经意间,你也会从中发现些什么……
慈禧葬礼上的诡异一幕,京城的大道上,送葬人涌动不止,栩栩如生的纸扎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当时的荷兰记者亨利·博雷尔拍摄的照片。这些真人大小的纸人在大白天显得异常瘆人。阴兵开道,面带微笑纸人让人惊惧。
慈禧是晚清最后的统治者,1908年冬,光绪帝病逝后慈禧也跟着去了。可她的葬礼在一年后举行,因为她的陵寝还没有完工。即便阴兵守护,慈禧的墓还是没有防住孙殿英。仅仅二十年,“老佛爷”的尸首就被拖出棺外,陪葬宝物更是被洗劫一空。
近代中国最不堪回首的就是鸦片入侵,两次鸦片战争更是让清王朝风雨飘摇,国库空虚,百姓苟延残喘。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竟然鼓励种植大烟。
可沾染大烟于国于民都是一场浩劫,史料记载那些瘾君子,“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微运动也。”如照片中,年轻人已经下不了床,即便家徒四壁也懒散成性。
洋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的国门,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外国人。有的经商,有的猎奇,甚至有的刺探情报。以致在清末那些照片中能看到很多外国人,他们雇佣当地人当佣人。
仆人用独轮车推着四个孩子,她们都是随父母来华的子女,皮鞋都蹭亮。反观佣人,穿得还是草鞋。
被关在站笼里的犯人。站笼又称立枷,木枷的延伸版。木笼上端就是枷,人在里面,头被卡着,脚下垫着木板。若是暑天游街示众,犯人几个时辰就脱水而亡。板子抽掉,人也会窒息而去。
某位水师提督大人的贴身护卫,手持大刀长矛,人显得很精神。他们胸前这些“水提前协亲兵”。在热兵器大行其道的时代,他们这行头能保护得了他们的大人吗?
三位青楼女子的全身照,刘海和小脚是标配。彼时,缠足之风日盛,在青楼谋生的女子也裹着精致的三寸金莲。男尊女卑的年代,裹小脚更能取悦客人。
卢沟桥上来往的驼队,去往京城的商旅大多从此进入。城里城外都听见驼铃声,即便是皇帝拜谒皇陵或者向南巡视也是经过此桥。
杂草丛生的顺天贡院,这就是清王朝求贤若渴的地方,只剩城门楼子,可以看到考棚拆除殆尽。鼎盛时期,有1.6万张,如今全部荒废。八国联军侵华时,这里被德军占领,几乎拆净。1905年,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
寒风凛冽的河里,挤满了采冰人。清朝时期,北京的采冰活动由内务府和工部垄断,除非有富余,一般人才在炎炎夏天的时候买到冰块。当时的采冰地点多在北海、护城河、什刹海等处。数九寒天,采冰人起早贪黑辛苦的很。
京城雄伟壮观的城墙,凝聚古人的智慧与魄力。城墙下一条土路延伸而去,马车在尘土飞扬中穿过。一边是护城河,岸边居然光秃秃的连棵草都没有。
庚子事变中,意大利士兵和清兵的合影照。西方人的身高马大在这照片中无迹可寻。倒是两位清兵身材魁梧,比其明显高一截。
1902年,北京十三陵神道上,一位少年在石像前放猪谋生。我们能看到那几头猪瘦的可怜,猪毛都竖起来了。那时候喂猪可不像现在用饲料几个月就出栏,没有一两年是喂不到百十斤的。估计这位少年也是地主家的长工,一般人家吃饭都吃不饱,还喂几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