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党史 | 李大钊

2022年07月15日15:17:21 历史 1475

1927年4月6日清晨,安静的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内突然响起了尖厉的枪声,紧接着在一阵纷乱嘈杂之中,传来了粗暴的吼叫声:“不要放走一个!”这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一切外交惯例和国际公法,突然袭击苏联大使馆的情景,其罪恶目的是逮捕住在这里的李大钊同志,绞杀北方革命。

著名的共产党领袖李大钊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在狱中,在敌人面前,李大钊威武不屈,正气凛然,表现了极其崇高的革命气节。正如后来陈毅同志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所说,大钊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革命先驱,大节不辱”。

残暴的敌人对李大钊施以酷刑,用竹签钉进他的指甲缝里,最后竟剥掉他双手的指甲。但他没有一句有损党的荣誉和革命利益的“供词”。据当时的狱卒后来回忆说:“执行官吏受上峰指使,以种种方法,‘诱导’先生,使其供出同党之行止,先生至终不说,只道我李大钊是共产党,其他同志的踪迹,概不知情。”敌人还多次组织法庭审判,妄图从精神上压倒和屈辱李大钊。但是,李大钊横眉冷对,凛然屹立。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报纸和人士的记载,也不得不承认:“李大钊受审时,态度极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包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自谓平素信仰共产主义,侃侃而谈,不愧为革命志士本色。”敌人威逼不成,又继之以利诱。张作霖的参谋长、大名鼎鼎的“小诸葛”杨宇霆亲自出马,和李大钊拉同乡关系,用高官厚禄来收买。李大钊慷慨答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的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 使得杨宇霆狼狈而去。

在审讯中,李大钊还坚决要求亲自审阅和修改他的“供词”。因为,敌人审讯他时所记录的“供词”多半与他的原意不符,他要不使自己的话被敌人歪曲篡改。在“供词”中,他承担了一切责任,尽力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同志们,他还利用他在国民党中的公开身份,机智地隐蔽了党的机密。

1927年4月28日,万恶的奉系军阀下了毒手,绞杀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刑台。在绞刑架下,他从容、镇静,面不改色,作了最后一次简短而又激昂的演说。他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参考自:

《回忆李大钊》,人民出版社

《李大钊传》,人民出版社

故事里的党史 | 李大钊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将军! - 天天要闻

历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将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以他们的智慧、勇气与忠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命运弄人,有些将领虽功勋卓著,却最终含冤而终,其命运之悲,令人扼腕叹息。以下,让我们以诗意的笔触,穿越千年风尘,探寻那十位死得最为冤枉的将军之不朽传奇,感受他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百折不挠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百折不挠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题:百折不挠新华社记者李浩、张博宇仲夏时节,延河水畔,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游人如织。一本泛黄的书吸引了众多目光,封面上毛泽东同志的笔迹雄浑苍劲,不时有参观者轻声诵读:“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严重?看看古代这些“热门”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闻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严重?看看古代这些“热门”流放地就能明白

“斩立决?” “流放。”“去哪?” “宁古塔。”“那不还是个死吗?”在古代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流放宁古塔”。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捡了一条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实际上,在许多古代人眼中,这流放宁古塔,还不比
马伯庸要来苏州啦!7月6日来江苏书展感悟“历史中的大与小” - 天天要闻

马伯庸要来苏州啦!7月6日来江苏书展感悟“历史中的大与小”

现代快报讯(记者 白雁 张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苏书展如约而至。记者获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马伯庸将在书展重点活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上开讲“历史中的大与小”。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
75组文物文献,带你走过“光荣之城”的红色行迹 - 天天要闻

75组文物文献,带你走过“光荣之城”的红色行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75组文物文献,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启航、出征”的光荣历史,并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展览开幕式。展览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