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2022年07月08日11:09:04 历史 1578

前言

太康之治,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太康盛世,太康之治是指在晋武帝在位期间,晋朝以太康为年号,在这一时期内,晋朝出现了短暂的盛世现象。从今天的史学观而言,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康之治是指从公元280年到公元289年这短短10年内所出现的盛世现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太康之治就像是一朵昙花一般,在西晋的历史中昙花一现,给西晋王朝和西晋人民带来了宝贵而短暂的盛世。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西晋大军

晋武帝的智慧

1、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本是道家的治国思想,自汉高祖刘邦以来,无为而治就开始被统治者应用于治国理政中。无为而治用于治国理政之后,通常能够使国家走向富强,太康之治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使国家尽早地从动荡的局面中走出来,晋武帝决定采用无为而治的手段来治理国家,在无为而治的政策支持下,西晋在短短数年之间就从动荡的困境中苏醒。自曹魏以来,为了与东吴和蜀汉争夺天下,曹魏王朝一味地剥削与压迫百姓,将大量的物质需求和财富需求全部转移到百姓肩上。

在长期的剥削和压迫统治中,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惨淡。从某种层面而言,曹魏时期,国家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这种强大是以百姓的幸福生活为代价的,从人民本位的历史观而言,这种国家强大,不值得提倡。晋武帝时期,晋朝天下十分动荡,社会局面仍然没有从曹魏的剥削统治中走出,为了能够迅速地恢复社会生机,迅速的使民生问题得以解决,晋武帝决定以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天下。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乱世百姓

晋武帝的这一政策是有历史渊源的,在登上皇帝之位之后,晋武帝深知此时晋朝天下和汉代初年极为相似。早在汉代初年,刘邦在面对百废凋零的大汉天下时,就借助黄老思想的精华来迅速地使大汉国力得到了恢复,这一精华就是无为而治。自春秋战国以来,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治国思想就在百家争鸣中逐渐流行,但可惜,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征伐并没有让这种治国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晋人的日常

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之处在于,它追求养民生息,追求国家财富的积累,追求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许多封建君主为了追求统治利益,一味地将百姓视为国家生产机器,对百姓进行剥削和压迫,榨取百姓财富。最终造成百姓民不聊生,社会发展陷入僵局。无为而治的思想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我国封建历史社会中,每逢国家民不聊生,统治者往往会倾向于采纳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以求得国家国力恢复。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西晋军队

2、严令法治

晋武帝时期,晋朝虽然主要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但是也没有放弃对国家法律的严厉要求。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发展至晋朝时期,已经完善了许多,由春秋战国时期演变出来的百家思想已经逐步得到实现。晋武帝深知,仅以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若想走向长治久安,必须严令法治,只有在严格的法律之下,国民才能够得到约束。

为此,晋武帝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史律》,在这部法律中,晋武帝巧妙地运用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将这两种统治思维运用到国家治理当中。由此可见,晋武帝是一个深谙治国之道的君王,他不仅仅能够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使国家休养生息,还能够巧妙的借用儒家和法家的思想,运用到治国理政当中。

从这一层面而言,晋武帝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君王。在我国历史上,由于一直以来我国均采用的是皇权大于宗教权力的统治模式,所以,历朝历代,我国的君王们都十分注重对各种思想的控制。在我国历史上,一个优秀的君王,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百家思想,将其控制,并发挥其优点,又在治国理政之上。毫无疑问,晋武帝正是这样一位君王。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西晋八王之乱

3、国家的基础——民心

西晋成立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晋武帝将许多功臣封王封侯。在晋武帝一系列英明手段之下,许多功臣甘愿跟随晋武帝,据历史记载,晋武帝登基之后,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封了57个王和500多个公侯。晋武帝所做的这些举措,均是为了笼络民心。除此之外,随着蜀汉的灭亡,许多蜀汉居民不愿接受晋朝统治,在晋朝建立初期,蜀汉地区农民起义不断。为了能够稳定蜀汉军民,晋武帝将原有的蜀汉大臣派往蜀汉之地,让他们继续担任蜀汉官员。晋武帝的这一做法笼络了蜀汉居民,稳定了蜀汉官员。

由此可见,在晋武帝执掌西晋王朝时,他十分注重稳定民心。对于一个封建国家而言,民心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富强与否,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得到民众的一致支持,这个国家通常能够走向强盛。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百姓普遍反对皇权,这个国家必然会走向覆灭。历史的种种事实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历史规律,在历史长河中,最终引导历史大河流向的,是民心。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八王起兵

昙花一现的太康盛世

1、短暂的盛世

晋武帝的太康之治,开始于公元280年,即西晋成立后的第二年。西晋建立之后,此时,天下再次走向了统一,西晋天下外患逐渐消除,许多朝中大臣开始主张将精力放于国内。从西晋成立第二年开始,晋武帝便开始重视生产,加强水利兴修。在晋武帝的努力之下,西晋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安居乐业,牛马遍野。虽然在历史上,太康盛世仅仅存在了9年之久,但是在整个西晋历史进程中,太康盛世具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自成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晋便一直处于弱小的状态。西晋八王之乱更是给西晋王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历史中,人们对西晋的评价普遍不高。但是,太康短短9年的盛世,为西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挽回了尊严。纵观中国历史,数个朝代,能够出现盛世的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在西晋历史进程中,太康盛世具有着独特的意义,这种独特的意义在于,它为西晋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找到了价值感。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西晋田园生活

2、晋武帝的堕落

太康之治之所以在短短九年之间便消失,很大程度取决于晋武帝的堕落。据历史记载,晋武帝晚年期间生活十分奢靡,晋武帝个人的堕落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腐败。据历史记载,晋武帝晚年时期,西晋王朝一片腐败,各级官吏不理朝政,全国上下上行下效,奢靡之风盛行,整个西晋王朝充斥着衰败之风。在封建社会时期,君主的个人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封建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家天下,家天下的统治特色在于,君主和王室的行为会直接决定着王朝的前途和命运,国家和君主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弊端,也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无法逃脱的魔咒。

太康盛世之所以昙花一现,在短短九年之间便走向衰败,晋武帝个人的堕落与之关系紧密。西晋在晋武帝堕落之后,社会风气一路下坡,一蹶不振,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西晋王朝国力消耗殆尽,各路贵族顺势崛起,八王之乱爆发,西晋王朝走向了尽头。作为一个大统一的王朝,西晋王朝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的数百年纷乱局面,在华夏大地上再次建立起了大统一的王朝。依据中国历史规律,每逢大统一王朝得到建立,在王朝建立初期,通常会出现盛世,但可惜,太康盛世作为西晋王朝的骄傲,仅仅维持了9年之久。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盛世,太康之治是不幸的,西晋王朝下的百姓,也是不幸的。

西晋王朝的太康之治: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 天天要闻

▲西晋的美好生活

总结

太康盛世的出现反映了西晋王朝统治者早期的统治智慧,但可惜,作为一个盛世,它仅仅在新型历史上存在了9年之久。昙花一现的太康盛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历史道理:没有永远强大的王朝,也没有永远强大的时代,更没有永远强大的君主;只有普通百姓才是社会发展最根本基础的历史事实。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君王,如果不将黎民百姓视为珍宝,其命运必将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晋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 天天要闻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区陆续通过开展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与党旗合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