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2022年07月02日16:54:02 历史 1547

1986年春天,河南一位名叫刘法玉的老妇人,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江西烈士陵园,祭拜一位名叫赖来发的烈士。

老人之所以跋山涉水赶来,是因为她是这位烈士家的童养媳,也就是赖来发的妻子。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然而在墓园内,老人竟然发现自己的墓碑赫然屹立在那里,而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疑惑地问:“您的这块烈士碑怎么办?”

老人明明还活着,为何已经被立了碑?

曾经作为童养媳的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这一切要从1913年说起...


童养媳的悲惨命运


1913年,彼时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当时国内各种新旧势力错综复杂。

虽然清朝已经覆灭了,但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很凄苦。

这年初夏,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名叫刘法玉的女婴呱呱坠地。

刘法玉的父亲是当地一个地主家的长工,虽然工作稳定,但家里吃饭的嘴巴实在太多了,一大家子人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无奈之下,父母只好从七个孩子中,将刘法玉选出来送给了一户赖姓人家做童养媳。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旧社会的童养媳)


刘法玉就是在这样的安排下,成为了小男孩赖来发的“妻子”。

由于两个孩子年纪尚小,显然谈不上传宗接代,于是,刘法玉从7岁那年起,就开始像丫鬟一样伺候起了自己的“丈夫”。

不过,当时赖家也是穷得叮当响,刘法玉只好跟着赖来发一起出去捡柴、挖野菜、摘野果,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挖野菜)


可以说,刘法玉“嫁”过来之后,甚至承担起了一半以上的养家责任。

也正是这样吃苦的经历,让刘法玉养成了要强的性格。


花季女子闹革命


16岁那年,刘法玉看到各地都在闹革命,也萌生了要参加革命的想法。

赖来发担心闹革命会出人命,便劝阻刘法玉莫要参加。不过当时刘法玉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便毅然报名参加了农会。

在农会劳动期间,刘法玉态度积极又能吃苦,于是被评选为妇女队长,并参加了革命学习班。

两年后,刘法玉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以她当时的身份是可以解除这桩包办婚姻的。

不过刘法玉与赖来发相处多年,二人之间早已产生了情感,加上赖来发人品端正,刘法玉便同意与赖来发完婚。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老式婚礼)


婚后的刘法玉肩上养家的担子虽然更重了,但她却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女人不应该一辈子围着锅台转!

于是她征求了丈夫的同意,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不仅如此,她后来还说服了丈夫也跟她一起干革命,丈夫被她的热情打动,也开始从事一些与革命相关工作。

1932年6月,刘法玉经人介绍加入了工农红军,在三军团五师三连从事后勤工作。

鉴于她的出色表现,很快组织就将她升任为洗衣班班长。

在担任班长期间,刘法玉以饱满的热情和开朗的性格,将这项工作干得很出色。

不久,部队干部经过开会讨论,决定派她去负责医护工作。

1933年2月,刘法玉被调往福建医院,开展救治伤员工作。

当时,在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下,前线受伤的战士被接连不断地送到了医院。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救助伤兵)


然而当时医院医疗设备落后、紧急药品短缺,因此救治工作很难开展。刘法玉看着战士们血流不止,常常急得抹眼泪。

无奈之下,她忽然想到之前经常挖野菜时,认识一些中草药,于是她马上带人上山去挖了一些草药回来。

正是这些民间草药,帮助医院暂时缓解了药品紧缺的问题。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刘法玉不仅学会了打针输液、处理伤口,还趁着休息间隙学会了针灸推拿

这年年底,刘法玉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一名党员的身份,继续严格要求自己。


原来丈夫也是红军


翌年8月,刘法玉跟随红军出征,却在部队里与丈夫赖来发偶然相逢,她这才知道原来丈夫也在一年前加入了红军。

然而当时情况紧急,二人只能简单交代几句就各自归队了。

后来,刘法玉跟着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继续踏上了长征路,彼时国民党部队在途中层层封锁,我军战士一批一批地受伤。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彭德怀查看伤亡情况后,决定采用白天休息,晚上行军的办法,尽量避开国民党的围堵。

1934年11月,红军渡过湘江转到了贵州。

这天,刘法玉正跟随队伍前行的途中,突然遭遇了敌人的围剿,我迅速展开反击。

战斗进行了一夜,次日清晨敌军开始撤退,刘法玉和几个女红军战士不等敌军撤退完毕,便立即冲上火线抢救伤员。

不一会儿,刘法玉忽然听到附近的一位战友哭喊:“刘班长,赖来发同志...牺牲了!”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刘法玉听到这个名字后身体一颤,赶快把怀里的伤员包扎完毕,赶到了赖来发面前。

此时赖来发的身体已经被炸得身首分离了,刘法玉看到这惨状忍不住趴在丈夫身上痛哭起来。

然而哭了几声后,她忽然意识到现在情况还很紧急,于是立马擦擦眼泪,将丈夫的遗体组合起来就近掩埋了。

随后,她立即整理好情绪,像任何悲痛的事情都未曾发生一样,麻利地为其他伤兵包扎、消毒,直到抢救工作结束,她才再次为丈夫之死伤心难过。

后来,在前往金沙江的途中,部队再次遇到了敌军的空袭。

刘法玉赶紧和战友抬着一名伤员往树林撤退,然而与她搭档抬担架的战士不幸被炮弹击中,当场牺牲了。

刘法玉看着空中盘旋的敌机和摔在地上的伤员,立马背起他往树林里跑。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空袭结束后,她便打算背着这名伤员出去时才发现,原来这名伤员竟然有130多斤,比她自己还重!

她不禁疑惑,刚才敌机轰炸的时候,自己是哪里来的蛮力将这个伤员背起,一路小跑躲进树林里隐蔽的?


乔装打扮采购药品


后来,红三军团在会理与兄弟部队会合,彭德怀命令全军休整,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伤员。

这时,刘法玉和同事们趁着这个空档,赶紧开始为受伤的战士清洗伤口。

然而,当时部队携带的药品几乎用完了,战士们的伤口却在一天天恶化,刘法玉和护士们急得直哭。

万般无奈之下,刘法玉只好用淡盐水暂时代替消炎药,为战士们清洗伤口。

后来,刘法玉又找到一个止血老偏方——石灰,来暂时抑制伤员们的伤口溃烂。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可刘法玉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必须要找到正儿八经的药品才能行,于是便多次给领导提出补充药品的建议。

1935年初夏,红军进入四川冕宁地区。

有一天,刘法玉正在护理伤员,忽然被团长叫了过去,一同被叫的还有她的好战友钟三秀。

团长长话短说,安排她俩去武汉为战士们采购药品,到了武汉后找刘家庙医院的曹院长接头。

刘法玉一听是去采购药品,立马激动地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一大早,刘法玉就脱下工作服,带着接头信和钟三秀一起出发了。

二人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终于到了武汉。

钟三秀正准备进城,刘法玉却拉住了她:“我俩带着接头信,万一被识破身份就麻烦了,我们得乔装打扮一番!你等我一下!”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乞丐)


几分钟后刘法玉回来了,钟三秀看她一身破破烂烂的乞丐服,头发乱蓬蓬,还满脸泥污,惊讶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刘法玉从手上的袋子里掏出另一身脏兮兮的衣服,让钟三秀也去换个装。

随后,二人就这样邋里邋遢地混进了城里。

到了城里后,刘法玉又假装生病,找到了接头人曹院长。

曹院长与刘法玉在多年前就认识,于是便按部就班地给刘法玉看诊,随后开出了一张药方。

而这张药方上写着:“明天凌晨4点,药会送到车站,请在候车室等。”

次日,刘法玉和钟三秀早早地守在了候车室,曹院长也准时将药品送了过来。

考虑到车站人多口杂,于是三人便打着掩护将药品装进刘法玉要饭用的麻袋里。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药品)


本以为很快就能进站坐上火车,然而,却不巧遇到国民党警察前来例行检查。

他们看到刘法玉鼓鼓的麻袋,忽然停下脚步,准备打开麻袋检查。

彼时曹院长还在候车室,他见情况不妙,立马掏出手枪射杀了这2名鹰犬爪牙。

随后曹院长给刘法玉使了眼色让她快跑,刘法玉和钟三秀赶紧趁着群众骚乱,背着麻袋冲出了人群。

然而,方才的枪声吸引了在旁边巡逻的五名警察,他们快步朝刘法玉追去,曹院长又射杀了2位警察。

不幸的是,他自己也被射中倒地,当场牺牲了。


落入敌人魔掌


最终,刘法玉还是被另外几位警察抓起来了,他们夺下刘法玉紧紧护着的麻袋,打开一看竟然是大量的药品。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药品)


随后刘法玉和钟三秀被拖进了审讯室,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二人尽管已经奄奄一息,但却始终没有供出曹院长的身份和红军的情况。

敌人看这两个女子“嘴硬”得很,便开始采用另外一种策略。

他们把刘法玉单独叫到一个小房间,忽然在桌上倒出了很多银元,随后又上了一桌好菜。

并告诉刘法玉,如果招供了这些都给刘法玉,否则死路一条!

刘法玉参加革命多年,经历过流血牺牲,且早已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怎会被眼前暂时的蝇头小利蒙蔽双眼,进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呢?

而在隔壁审讯室的钟三秀同志也跟她一样宁死不屈。

敌人眼见游说刘法玉未果,他们拔出腰间的配枪,猛地用枪把子砸断了刘法玉的右手小指,来发泄怒火。

刘法玉惨叫一声,随即晕倒在了审讯室里。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女战士受刑)


被捕六个多月后,刘法玉和钟三秀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了,但还是不肯“招供”。

一天夜里,监狱的看守忽然贼兮兮地说道:“起来吧,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

刘法玉一听这话,猜想他们要动手了,便已经做好了就义的准备。

随后,6名看守将刘法玉和一些“犯人”押上了车,车子在山里飞速行驶,刘法玉几人沉默不语。

这时,忽然山林里忽然传来了密密麻麻的枪声,开车的敌人被击中当场死亡,车子也随之撞到一块石头停了下来。

刘法玉还没弄清楚什么情况,又忽然听到山上的人大喊:

“同志们快下车!我们是红军游击队的!”

刘法玉和钟三秀听到“红军”二字,立马交换了一下眼神,趁着两方交火的间隙侧身跳下了车。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红军游击队)


由于几人还被绳子捆绑着,只好顺着斜坡翻到了山下。

刘法玉滚到山下后受了伤,可手脚还被绑着,她喊了几声钟三秀,钟三秀却没有回应。

无奈之下,她打算求助红军游击队,可她又担心山上还有敌人,如果大声叫喊会给惊动敌人。

于是她从身后摸索到了一个石块,不断用石块摩擦绳子,可怎么也磨不断。

正在她万分焦急时,刚好一位砍柴的老农经过这里。

老农得知她是红军战士,连连夸赞她是好样的,并帮她割开了绳索。

随后,刘法玉跟着老人回了家,砍柴老农的老伴儿听说她们的故事后,为她做了一顿“丰富的大餐”。

为了让刘法玉安心养伤,他们还把自己女儿出嫁前的衣服找出来让刘法玉换上,交代她养好伤再赶路。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老农)


刘法玉在这此休息了三天,为了不给老两口添麻烦便告辞了。

离开后,刘法玉去找红军游击队却没有找到,找钟三秀也没有找到。

最后,她决定回到四川冕宁看看能不能找到大部队。

然而等她历经艰险回到了冕宁才知道,红军部队早都转移走了。

无奈之下,她只好凭着自己的猜测,朝着向北的方向赶路,希望能与大部队遇上。

当时战乱四起,到处都是国民党的人,她担心再次被捕,便女扮男装混在乞丐队伍里一路北上。

在这期间,刘法玉以乞讨为生,顺便四处打听红军的下落,然而每次当她得到消息赶过去,都扑了一场空。

几年时间过去了,刘法玉的足迹踏遍了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却始终没有找到红军部队。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活烈士的墓碑


到了1943年,刘法玉辗转到了湖北老河口,彼时她因为风餐露宿患上了重病。

一位毛巾厂的老板看她可怜,便出钱把她送到了医院,她也因此保住了一条命。

经过将近一年的调理,刘法玉终于恢复如初,为了报答老板的救命之恩,她便留在了毛巾厂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陆续传到了各个地方,刘法玉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她便再次开始打听红军的下落。

有一次,她偶然听到一个木匠说起了红军的故事。

于是她便找到了这个名叫张金玉的木匠,可对方说那都是大半月以前的事了,而且具体的地址他也不知道。

希望再次破灭后,刘法玉只好打消了寻找红军的念头,心想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了,就不找红军了。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之后,刘法玉在张金玉家住了下来,张金玉对刘法玉非常照顾,刘法玉当时已经35岁了,看到有人这样照顾自己感动不已。

于是二人就在媒人的撮合下结为了夫妻,过起了平平淡淡的小日子,之后刘法玉再也没有提起过自己当年参加红军的事。

丈夫的老家是河南镇平县黑龙集的,解放战争胜利后,刘法玉就随丈夫回到了老家。

后来她尝试着给自己的老家亲人写信,然而却怎么也联系不上。

最终,刘法玉下定决心,留在河南跟丈夫好好过日子。

到了1985年,丈夫因病逝世,子女们也已经相继成家,留下刘法玉孤孤单单一个人。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在那个年代,农村经常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对相互依偎的老来伴,如果其中一个人先去世了,另一个人也就时日不多了。

刘法玉当时已经年过古稀,大概是猜想自己命不久矣,便时常回忆起年轻时候的事。

几番纠结过后,她给孩子们讲起了自己参军的故事,并表达了自己想去祭拜前夫的想法。

孩子们得知母亲有这样壮烈的经历,纷纷表示支持她回江西寻亲。

第二年春天,在二儿子张丙显的陪伴下,刘法玉终于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几十年后,当她再次回到江西时,刘法玉的回忆像潮水一般涌出来,她几度感慨落泪。

儿子安顿好住处后,就带着刘法玉到了当地民政局。

民政局工作人员看到刘法玉老人激动不已,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有关情况。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刘法玉来到了兴国县烈士陵园。

刘法玉看到了前夫赖来发的墓碑,而在这块墓碑旁边还有另一块墓碑,上面赫然写着:红军烈士刘法玉永垂不朽。

刘法玉看到这几个字愣住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赶紧解释,当年红军在陕北会师时,曾经托人寻找过刘法玉。

可是寻找多时都没有她的消息,组织以为她当年滚下山崖牺牲了,便将她记载了牺牲人员的名册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刘法玉就和其他牺牲的战友一起被评为了烈士。

听到这里刘法玉痛哭不已,原来这些年她一直在找组织,组织也在找她,还把她评为了烈士!

工作人员一边安慰刘法玉,一边尴尬地询问到:“那您这块烈士墓碑,要不要先拆掉?”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刘法玉含泪说道:“不用拆了,等我百年之后,可以葬在这里吗?”

工作人员表示可以,不过需要刘法玉配合补办一些手续,刘法玉欣慰地点点头。

之后,儿子陪着她又回到了娘家,得知自己的娘家人已经历经几代,已经成为70余人的大户时,刘法玉又哭又笑。

为了进一步弥补母亲的遗憾,儿子又托人找到了几位老战友,这其中一位便是钟三秀。

1987年春天,已经白发苍苍的钟三秀,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刘法玉的家里。

时隔半个世纪,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于光明之处相见,她们相拥而泣,互相诉说着当年的情况,弥补了这几十年来互相牵挂的遗憾。

十年之后,刘法玉再次回到江西探亲,受到了群众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夹道欢迎,大家给予了这位“活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之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刘法玉获得了每月80元的生活补贴。

1986年,老妇回江西到陵园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块烈士碑咋办 - 天天要闻

虽然只有80元,但这笔补贴却对她意义非凡,因为这里面有她火热的青春,有她洒过的热血!


结语


刘法玉作为20世纪初的童养媳,她的命运原本是非常具有悲剧色彩的,而像她这样具有悲剧命运的中国妇女,在解放前的旧社会还有很多。

然而,刘法玉却不信命,她始终在黑暗中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改变像自己一样拥有悲剧色彩的旧中国女人的命运,而贡献出了自己强大的绵薄之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大陆自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了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两岸各界人士参与。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 天天要闻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中新网新疆哈密6月15日电 (陶拴科)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左宗棠的精神价值、历史贡献展开深入探讨。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韩国:朝鲜“修墙”! - 天天要闻

韩国:朝鲜“修墙”!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上修建隔离墙。韩国政府认为,上周朝鲜军人越界事件可能与此有关。韩媒:朝方正在军事分界线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据KBS电视台15日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的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建造隔离墙。韩方此前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