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2022年06月22日11:22:26 历史 1491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粮食,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建国初,国家百废待兴,十分缺乏粮食,许多老百姓都因吃不饱饭而上愁,这是国家经济困难的一段时期,为了度过这一困难时期,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外,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秉承着与群众共患难的原则,以身作则,杜绝吃山珍海味,浪费粮食。

哪怕只是一粒米。

不过,由于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份地位放在那里,所以他们去别的地方视察时,还是会有许多人拿山珍海味来招待他们。

那么,面对这些山珍海味,老一辈的革命家都是怎么做的?下面,便给大家讲几个老一辈革命家的罢宴故事......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周总理罢宴故事

1943年,周恩来45岁生日的当天,办事处的几名同志为了给周恩来庆祝生日,特地嘱咐厨房多备了几道菜。

那个时期,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许多前线的战士都尚且吃不饱饭,也就更别提在战火中饱受折磨的老百姓了,周恩来一向不喜欢特殊对待,他素来要求自己和战士同吃同住,战士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到了晚上,周恩来忙完准备吃饭时,看到了桌上的几道菜肴。

这些菜肴虽算不上丰盛,但相比较其他人吃的饭来说,还是过于奢侈了。

周恩来有些不高兴,问身边的人:“前方战事吃紧,后方缺衣少粮,怎能如此奢侈?”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身边的人提醒周恩来道:“今天,是您45岁的生日啊。”

周恩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给自己过生日。

周恩来看了看桌上的菜肴,并没有打算动,他询问过身边的警卫员后才知道,原来,除了这桌菜肴,大家还给他置办了瓜果和糕点,眼下,大家就等着他下楼庆生呢。

然而,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就在他们催促周恩来下楼庆祝生日之时,周恩来却表示让他们把桌上的菜端走分了,并嘱咐道:“谢谢你们,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楼下的那些茶点和糕点也和桌上的菜一并端走吧,把这些都分给加夜班的同志吧!”

就这样,周恩来没有动那些饭菜糕点,让厨房给他做了一碗再普通不过的清水挂面作为庆生晚饭,而吃过面条后的他,也没有立即去休息,反而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图源网络

工作结束后,周恩来对这次的事件进行了一个反思,并提笔写下了《我的休养要则》: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之后,周恩来始终坚持着《我的休养要则》里面的原则,从未脱离群众,保持着良好的干部作风,带领着人民前行。

建国初期,国家因战后重建等原因,经济一度十分困难,许多老百姓都过着缩衣节食、吃不饱饭的日子。

周恩来体恤民生,向来以身作则,严令部下“请吃”,杜绝“请吃”之风的兴起,每次吃饭时,就连掉落到餐桌上的一片菜叶,周恩来都不愿意浪费,要捡起来吃掉。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1958年7月,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工作。

周恩来深入群众,去了许多当地的居民的家中了解情况,和当地人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房子,看的新会县的党委书记党向民很是感动。

视察工作结束后,党向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特意给周恩来设宴,整了一桌子的好菜。

周恩来看着这一桌子饭菜很是感慨,在这场餐宴快结束的时候,他告诉党向民:“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再清楚不过了,这顿还是让我来请客吧。”

党向民听后立即站了起来,非常不同意:“那怎么行,总理!”

周恩来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激动,坐下来说话。

最后,周恩来的秘书将300块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而这场餐宴也由党向民招待周恩来变成了周恩来招待他们。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为了和百姓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等,平日里经常吃的便是一些粗粮,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周恩来的工作量是一点也没减少,等于说,在吃的不营养的情况下,周恩来依旧要保持着处理公务的高效率。

某日,周恩来的炊事员有些看不下去了,便对周恩来说:“总理,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受不了的,你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光吃粗粮肯定是不行的,你就吃点别的吧。”

炊事员的这个建议周恩来并没有听进去,他告诉炊事员,粗粮是一定要吃的,他说到做到,不会去吃猪肉这些东西,毕竟“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纵观周恩来这一生,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的总理任期,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为民着想”“与民同甘共苦”,他是人民心中的好总理,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楷模!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朱老总罢宴故事

“吃饭要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渍,用干净明亮的盘子当镜子照。”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教育那些出身富裕家庭投身革命的人,所说的话,朱德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刻,朱德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家庭的不富裕使他早早的参加了革命,在革命的征程中,既有和他一样出身贫穷的人,还有与他截然相反,出身富贵家庭的人。

革命早期,那些出身富裕的年轻人来了共产党后,十分不习惯延安生活的艰苦,为了缓解这种艰苦,他们经常回去饭馆里点菜大快朵颐,而且经常没吃多少便扔掉了,朱德很反感这种现象。

在朱德看来,他们共产党员就应该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只有保持良好的作风和纪律,整个军队才会越来越强盛,共产党才能真正崛起。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事实也正如此,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共产党一直在强调“作风”问题,时不时地便要开思想教育动员会,抓党内的纪律。

优良的作风,铸造出了拥有顽强拼搏意志的军队,而这也是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革命最终胜利的成功“密码”之一。

在建国后,朱德虽身居高位要职,但还是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与人民共患难,从不搞任何的特殊。

有一次,他发现家里的季度粮食吃超了50公斤,这件事只有他发现了别人都不知道,如果他不往外说的话其实也没关系,但朱德却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让全家人一起吃“菜糊糊”,连吃了好长时间,硬是把这亏空的50公斤粮食给补了回来。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1956年,70岁高龄的朱德前往云南视察工作,在视察工作的时候,朱德一再向接待自己的人强调不要搞特殊

在视察的这期间,朱德最常吃的便是野菜炒蛋,没有吃过什么更好的菜。

对于这样的招待,朱德表示很满意,但知道该情况的省委负责人却觉得是他们苛待了朱德,于是负责人便对接待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接待人员给朱德提升伙食待遇,给朱德做好吃的。

次日,朱德本以为餐桌上的饭菜还是野菜炒蛋,于是便兴冲冲地去吃饭,但到了餐桌前,朱德脸上的愉悦却瞬间消失了。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他看着眼前的一碗热燕窝,对接待人员批评教育道:“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我每天吃得已经够好了,为什么还要弄这些名贵的东西?”

......

一番批评教育过后,朱德清了清嗓子,无奈地说道:“燕窝的钱我自掏腰包,你们要是下次再弄过来,我说什么都不会吃!”

这便是人民心目中的开国元勋朱德,人民总是亲切地叫他“朱老总”,他参加革命近70年,带领着中国共产党走过无数的风风雨雨,他的这一辈子,都保持着节俭清廉的作风,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百姓心目中的伟人!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李先念罢宴故事

1964年4月,李先念前往武汉主持召开中南地区财经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思念家乡亲人的他立马便赶回了红安老家

县城招待所里的人得知李先念要来后,立马吩咐厨房晚上做点好的给李先念吃。

正在县城招待所里的人张罗着给李先念做好吃的时候,李先念正挨家挨户地往村民家里跑,他来村民家就是为了看看村民的生活条件究竟怎么样,相比上一次前来有没有改善。

拜访到一个牺牲的革命老战士家中时,李先念看到了正在吃白菜加玉米粉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老战士的遗孀,看到这一幕的李先念不禁红了眼,他十分自责的说道:“百姓过得这么苦,我有很大的责任......”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晚上,结束拜访村民的行程后,李先念回到了县城招待所。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一见他来,便十分殷勤地带着李先念去了餐厅,到了餐桌前,李先念看着一桌子的鸡鸭鱼肉,想起老战士家里的那位遗孀所吃的饭,心里忽然有些抽痛

李先念板着面孔教育陪同他一起来的招待所工作人员:

“你们拿这么多菜招待我,我忍心吃吗?看样子,你们一天天吃的都很好啊!”

“乡下的那些老百姓都过着怎样的日子啊?你们不清楚么,你们这样让我感到十分难过和不安,你们不要老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也要经常下去走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啊......”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低着头不语,被李先念批评得面红耳赤。

最后,李先念叹了叹气,让他们重新下一碗清汤面,至于桌上的那些饭餐,他是一筷子都未动。

老一辈革命家罢宴故事:周总理朱老总自掏腰包,李先念未动一筷 - 天天要闻

其实,像周恩来、朱德、李先念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还有许多,他们心系人民,尽管身处高位,但还是愿意与人民共患难。

毫无疑问,我们的今天是先辈们辛苦付出的结果,我们千万不要让他们的付出付诸东流,如今,我们的生活即使一天天的变好了,但我们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粮食,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共创美好社会!

参考资料:

老一辈革命家的“罢宴”——共产党员网

一片菜叶抹碗底:周恩来总理到底有多节俭?——共产党员网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陈云为什么说“吃饭要照镜子”?——共产党员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沪135家博物馆减免费开放 - 天天要闻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沪135家博物馆减免费开放

市文化旅游局介绍,上海市“5•18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博物馆减免费开放活动汇集了沪上135家博物馆,并联动中国旅游日,减免费开放日将覆盖5月18日、5月19日;邀请大家走进博物馆,相约博物馆,与博物馆约会。参与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名单详见温馨提醒:为共创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和观展氛围,请市民游客配合馆方...
藏在清远小巷里,被外交官点赞的“刮腻子”专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闻

藏在清远小巷里,被外交官点赞的“刮腻子”专家,到底有多牛

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一己之力,不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Go!出海新声代》聚焦他们的故事,从青年人的传承中,看文化五千年的延续脉络。今年初,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一条浮雕长城的创作视频,并配文“见证浮雕壁画艺术家以精湛技艺‘建造’长城的奇迹!”,一时之间,引发...
大量中国移民偷渡进入美国?中使馆发声! - 天天要闻

大量中国移民偷渡进入美国?中使馆发声!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驻美使馆发言人就中方打击偷渡活动答记者问。问: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美国媒体、政客关注并炒作所谓大量中国移民偷渡进入美国,认为中方未采取措施阻止这一现象。你对此有何评论?中美双方是否可能就此开展合作?答:中方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
“我从包公家乡来”:不确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过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带大的 - 天天要闻

“我从包公家乡来”:不确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过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带大的

大皖新闻讯  包公的父亲包令仪曾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当过四年县令,当时十多岁的包拯,是否跟父亲一起在他乡度过了重要的青少年时代呢?带着这样的疑问,5月13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肥东县委主办,肥东县委宣传部、新安晚报社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千里迢迢来到惠安县,探寻少年包拯的足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