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2022年02月11日11:24:03 历史 136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奇怪过这样一件事情,古代的时候,先秦时代的国家领导人会被后世称为王,商王,周王;后来的春秋战国各个分封出来的国家又会被称为,公,什么齐桓公晋文公等等;到了秦汉时期,会被称为帝,比如汉文帝汉武帝等等。

这样过了几百年,到了唐宋时期,国家领导人不在叫什么帝,而是叫什么太祖,太宗。再往后到了明清时期,国家领导人又会把年号当做皇帝的称呼,什么建文永乐,康熙雍正乾隆之类的。

在这千百年之中,国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历史学家对他们的称呼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是为什么,这中间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国家领导人的封号

在十几年前,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横空出世,由此大江南北的观众们开始对两千多年前的秦汉历史颇为感兴趣,在这部电视剧中曾经介绍过王字的由来。

王字拆开来为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则是代表联通天地人三者的存在,由此才会被称为王。当时的周王又叫天子,意为天之子,代而统治人间,所以他才会成为天地之间唯一一个通天地人的人物。

而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实力不断演变,周王朝手下的各个诸侯国此时已经变得不在听话,于是纷纷彼此相王,就是彼此之间互相承认对方的身份,比如魏国曾经搞过的彭城相王。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由此,王的含金量开始大大削弱,世间开始有了一群假王,但是天子还是只有周天子一人。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化文子,中国由此进入大一统时代,至此秦始皇志得意满,于是乎便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这个称呼上面。

由于千百年来的各个诸侯国相继称王,以至于王的名头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含义。此时六国已经变成秦国的各个郡县,若是还用以前的称呼,那么,就会一定程度上拉低秦始皇的身价,于是皇帝的称号应运而生。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由此,秦始皇的名号从此时开始出现,而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字为称号的帝王。自此皇帝的称号在后世就成了至高无上的称号,一直到清朝末年。

但是后世既然依旧沿用皇帝的称号,那么为什么又会产生其他几种不同的称号呢?

皇帝的庙号

庙号的意思是,皇帝死了之后,在太庙里面收到祭祀时候的名号,比如什么太祖太宗之类的都是。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一般来说,某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或者是前几代皇帝一般会被称作太祖,比如汉高祖,唐太祖,明太祖明成祖,一般是对于国家有什么突出贡献的人才会进入太庙得到庙号。

所以在当时社会上肯定会有一些一辈子没什么突出成就的皇帝,那么对于他们而言,自然就会成为历史上的黑户存在。

庙号其实据称早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废止,最早的时候含金量很高,只不过到了唐代之后庙号逐渐开始变得不值钱起来,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相应的庙号,特殊性上就已经大大降低,普遍性上提高不少。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其次,从汉朝之后,由于乱世的到来,各种皇帝也是层出不穷,生逢乱世,那么各个政权之中有大公的人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量了,如果这个时期用庙号代指各个皇帝,肯定会漏掉不少人。

一般来说,开国立业的叫太祖,发扬光大的叫太宗,无功无过收成的叫世宗,有心无力地叫肃宗,还有这种前后反差过大,且有能力的皇帝,比如明神宗。

每一个皇帝都有了自己精准的称呼,这在历史方面自然是非常方便,所以唐之后的皇帝大部分以庙号为主。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谥号

这个称呼的由来,其实也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所评定的一种称号,由于存在人为的因素,故而皇帝的各种称号便是有褒有贬。

谥号的出现稍晚于庙号,在西周时期才出现,而到了秦朝的时候,曾经一度废止。

一方面由于秦始皇觉得自己功过于天,若是人有平民百姓或者是历史文官评论自己的功过是非显得自己十分掉价。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另一方面,由于六国新灭,各个国家旧臣旧民之间的矛盾经过几百年的累积,已经是十分深厚,甚至稍不留神就有亡国的风险。

于是秦始皇需要几次巡游,以此来震慑各个国家的旧地势力,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秦始皇也深知自己的若是任由百姓评说,其余六国的旧民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话,这有伤自己后世的影响,索性关了谥号一了百了。

不过谥号这个东西在汉朝的时候就又一次恢复,同时还有了固定用字。

爱民叫文;平定各种祸乱的用武;杀戮者用厉;礼崩乐坏,远离群众的用炀,这个不是个什么好字眼,比如隋炀帝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所以从汉朝开始,史学家大部分都用谥号来称呼每一任皇帝。但是这个事情也有个例外。三国南北朝的时候,国家很多,于是就冒出来一群的文帝武帝,称呼的重复性变得很高。

到了唐朝的时候,唐朝的皇帝是直接不管这个谥号有多长,有什么好字眼都要加上去,于是就使得这个名字变得越来越长。

年号

用年号来代指皇帝这种事大部分发生在明清的时候,在明清之前,皇帝根据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当年发生的什么大事,就会直接改一个年号,一个皇帝一辈子可能会用掉八九个年号。

为何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某某帝或年号?没有办法 - 天天要闻

而到了明清之后,皇帝年号固定,于是在庙号高度重叠之下,用年号称呼皇帝就变成了史学家的新的选择。所以标题之中唐太宗为什么不能用年号以及谥号,理由也就显得十分充分了。

悄悄透露一下,唐太宗的谥号叫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圳市委原副书记秦文俊逝世,享年94岁 - 天天要闻

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圳市委原副书记秦文俊逝世,享年94岁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圳市委原副书记秦文俊同志(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8日18时2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94岁。秦文俊,1932年5月生,湖北黄冈人。1949年7月在武汉中原大学政治学院学习并参加工作,1952年7月加...
甘于被“围猎”,广东韶关乐昌市政协原主席邬贤有被开除党籍 - 天天要闻

甘于被“围猎”,广东韶关乐昌市政协原主席邬贤有被开除党籍

据韶州清风消息:日前,经韶关市委批准,韶关市纪委监委对韶关乐昌市政协原主席邬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邬贤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违背组织原则,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甘于被“围猎”,将公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
宁德市委书记调整 - 天天要闻

宁德市委书记调整

福建日报5月20日消息,日前,福建省委决定,张永宁同志任宁德市委书记。张永宁(资料图)福建省委组织部5月13日发布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张永宁,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拟任设区市党委正职。公开简历显示,1989年,张永宁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晋江县养正中学任教,...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为何很少生出智障儿?原因其实很简单 - 天天要闻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为何很少生出智障儿?原因其实很简单

影视剧常常会设定一个“青梅竹马”的桥段,尤其是古偶剧,还是古言小说。编剧或者作者,设定的“青梅竹马”大多是从小一起长大,对彼此都很了解的小伙伴,同一个村子的,或者家里离得不远的。严格来说,在古人的观念里,这都算不上青梅竹马,他们觉得真正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