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自杀的消息被毛主席知道了。见过大风大浪的毛主席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仍然沉默了很久,好几天都没有说话。相比起开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许多人对高岗并不熟悉。
张作霖在东北称王,高岗长期负责东北的恢复和经济建设工作。由于高岗长期主持东北的经济工作,因此斯大林用“张作霖”这个名字来讽刺高岗。在抗美援朝初期高岗是不主张出兵的,但是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做了三件事成为了大功臣。
革命老区的战士
高岗于1905年出生在陕西榆林的一个小村子里。当时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贫苦农村出生的高岗从小读书非常努力,在学校接触了许多进步的思想让他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
17岁的高岗不仅用功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运动,1927年高岗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之后高岗并没有被打击的心灰意冷,他仍然坚持自己所走的革命道路,回到老家之后,继续组织当地的农民和进步青年运动。
正是由于向高岗这样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以及革命力量的充实,广大的陕北农村和延安都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燎原的星星之火,在这里变成思想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
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个时候已经31岁的高岗投身抗日革命。1941年西北中央局成立高岗担任书记,成为西北地区这个红色革命老区的总领导人。从出生到投身革命运动,高岗一直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播撒着自己的热血。
抗战胜利之后高岗从延安调到东北。在东北高岗肩负着恢复生产和开辟另一个革命根据地的任务。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高岗渐渐有了“东北王”的称呼,而张作霖同样也被称作“东北王”。当然高岗是为了革命,张作霖是为了一己自私,但是高岗当时的权力确实非常大。
到辽沈战役结束的时候高岗已经有四个头衔:军区司令兼政委,政府主席以及东北局书记。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高岗成为国家副主席。抗美援朝爆发之后,高岗的反应却让所有人意外。
高岗不主张出兵援朝
抗美援朝爆发之后,党中央对于究竟出兵不出兵做了非常深入的讨论,当时已经成为国家副主席的高岗明确表态不支持抗美援朝。由于在东北工作许多年,所以高岗对于东北的情况非常熟悉,高岗的主张是不要出兵朝鲜却建议应该集中力量在东北搞边防建设。
一次讨论是否出兵援朝的会议上,高岗认为刚刚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如果再次出兵援朝势必会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到处都需要资金。同时,高岗还指出美军的装备非常先进,如果贸然出兵很可能会失败。
其实高岗的想法也代表了当时不少人的想法,高岗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站在战略的高度最终拍板决定,这一仗一定要打。
当时国内的运输条件非常落后,高岗的就是从东北运输粮食将这里作为大后方保证前线士兵的补给。虽然高岗不主张抗美援朝,然而在战争爆发之后,高岗做了三件事,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了大功。
抗美援朝的功臣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写下壮丽的诗篇,涌现出无数像邱少云、黄继光这样感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英雄,也有长津湖冰雕连和水门桥的悲壮。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个志愿军都是功臣。高岗也不例外,高岗因为后勤工作出色,也为抗美援朝立下了大功劳。
高岗在志愿军奔赴朝鲜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后勤的准备工作。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志愿军有超过两百万人奔赴朝鲜战场。大后方的保障工作自然要跟得上。高岗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设运输线。
只有有了通畅的运输线,才能将弹药,粮草源源不断地运至朝鲜战场。让在前线的志愿军们有充足的弹药。高岗当时在东北境内,一共开辟了三条兵站运输线,有了运输线下一个工作就是筹备后勤物资。
当时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经济也不充裕。经过长年的战争许多地区的经济都遭到破坏,但是战争已经开打,提供充足的物资也成为摆在高岗面前的一道难题。高岗要解决的就是弹药,当时中国的技术不强弹药也不充足,高岗特意去了一趟莫斯科希望苏联可以给予帮助。
苏联援助中国的不少弹药武器,大多数都是通过高岗所建立的三条兵站运输线源源不断地用到朝鲜战场。除弹药之外衣服和食物也至关重要。《血战长津湖》这部电影中,志愿军战士们啃着冻土豆让人印象深刻。
为了保证前线战士们的补给高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后勤保障工作,高岗甚至不顾自己危险进入三次朝鲜战场了解当时志愿军的需求。
当时有一件事情也足以证明高岗位后勤工作所做出的贡献,毛主席向朝鲜战场发出的不少重要的电报和指示,在电报的开头都会写三个字:彭转高。电报交由彭老总最后也都会转至高岗,说明毛主席当时对于高岗十分信任。
高岗也不负众望,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高岗率领着高达6万人的后勤保障队伍顺利地完成了保障工作。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抗美援朝不仅帮助朝鲜打跑了多国联军,更是打出了中国之后数十年的和平。
总结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战争史上写下的壮举,让一向自诩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受到挫败。长津湖战役之后美国边打仗边议和,这在美国的战争史上十分罕见。如今年轻一代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那场惨烈的战争。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仅是由冰雕连的烈士和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英雄书写,也是由以高岗为代表的六万多后勤人员共同谱写胜利的篇章。当时刚从血泊中摇摇晃晃站起来的新中国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而屹立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