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志: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碳排放的问题

2021年09月27日22:33:03 历史 1910

格物志: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碳排放的问题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世界工厂——被“忽视”的碳排放

世界工厂的出现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产生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作为标志,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蒸汽机直接提供了工业的动力,而煤炭就是蒸汽机的直接能源。

工业革命在短短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成为“世界工厂”,并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然而英国在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炭,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煤炭的燃烧除了能够为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混杂在煤炭中的硫元素会在燃烧后生成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工业革命后来传到了欧洲大陆的德国、法国等国家和美洲大陆的美国,以及后来亚洲的日本。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这些新兴的工业国家都抓住了机会,一跃成为了工业强国,纷纷争抢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被称为电气时代,可是工业所需的动力最终还是全部依靠矿石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这不仅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20世纪的一些环境污染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然而,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仅仅是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副产物出现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不直接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当时的人们也就没有太在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问题。

再后来,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我们抓住了机会,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成就是伟大的,但付出也是巨大的。我们不但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还消耗了巨大的资源,让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这是我们作为世界工厂必须忍受的伤痛,这是我们走向伟大时必须经受的考验。

以碳之名——不怀好意的“碳枷锁”

减少碳排放,为了人类,这是一个响亮且正义感满满的口号。可是在这样的口号下面却是发达国家私底下打的小算盘。与其说他们在为整个人类着想,倒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当我们快要超过他们的时候,他们有些慌了。

于是,以碳之名,粉墨登场!

可是在上一节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无一不是一路排着二氧化碳高歌猛进的!他们在工业发展中燃烧的那些煤炭石油最后都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大气层中。

我们暂且放下这些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提,就单说我们作为世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多少是替发达国家背的锅?

那些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很多都被转移到了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边享受着发展中国家依靠高排放和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优质商品,却一边指责他们二氧化碳排放超标。这还真有一股吃饱饭打厨子的味道!

如果他们真为了全人类,就应该共享那些能够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即使他们向发展中国家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合情合理的。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有更先进的技术,但是发展中国家给钱他们也不卖!

如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共享给发展中国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够从发展中国家收取一部分收益,这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可是发达国家并没有这么做。

那他们为什么现在又这么热衷于碳排放呢?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和平崛起正在打破他们原有的世界秩序——发达国家领导世界。当他们发现我们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时候,他们开始感到恐惧,同时各种使绊子。

其中碳排放就是这样一个不怀好意的损招,他们想用这把“碳枷锁”,来束缚住我们快速发展的脚步!

独立自强——科技、人才与教育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的经济经过了高速的发展,经济体量眼看就要赶超第一经济强国,可事实上,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当我们的经济开始摆脱粗狂的发展,转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制约的因素开始多了起来。

这些制约因素既有来自我们内部的,也有来自我们外部的。

就拿前段时间很热的光刻机的话题来说。这个东西我们花钱都买不来。当然,这其中有某些外部势力的阻挠。当然这是表面的原因,我们一目了然。但是我们自身的内部制约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的一些思想观念。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快速获得我们的市场,将一些他们已经淘汰但是在当时的我们看来依然很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们,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造不如买”的思想。确实,买来的东西比自己造出来的更先进,谁还会去买?

但是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其实藏着发达国家的阴谋——技术依赖。当这种技术依赖产生之后,我们就完全丧失了在整个世界市场上的议价权,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肥羊。后来的事实就是,我们造不出来的东西都卖出了天价,而一旦我们自己能造出来,这东西就马上“跳楼清仓大甩卖”。

记得任正非说过: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了,这个芯片砸钱不行的,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个方面努力努力地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起来。

这样的话只有任老这样的实业家才能说得出来,因为他是有切肤之痛的,深知我们中国制造的真正弱点在哪里。

我们纵观中国的近代屈辱史,惨痛的教训让我们得出了一条至理名言:落后就要挨打!

那是什么落后呢?经济吗?因为我们穷,所以挨打吗?恰恰相反,我们之所以挨打,恰恰是因为我们富有。想想我们的大清朝,当年可是具有远超英国的庞大经济体量,可是依然被当时这个西方小国变着花式地按在地上摩擦。甚至和我们一样曾经被各种蹂躏的东洋小国也奋发崛起,然后来把大清一顿胖揍。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科技落后。

科技就是力量。这不但是生产力,而且是威慑力!因为科技用于经济就是生产力,用于军事就是威慑力!

发展科技靠什么?人才,各种各样掌握高科技的人才,而且是多多益善。

怎样才能有这样的人才?教育,奋发图强的教育。

唯有自强,方可自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