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前,红军曾经创下许多以少胜多的辉煌战役,其中,飞夺泸定桥这一战役更是令人惊心动魄,完全处于“前有断崖,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
22位革命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背上武器和木板,艰难地在唯一的通道——泸定桥上负重前行。
当时,这座桥上只剩下了13根光秃秃的铁链,上面本可以通行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拆除,这说明敌人是有时间炸毁这座古桥,到底是以何种原因,敌方突然变得“仁慈”?在拨开重重迷雾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其基本的历史背景。
1935年5月中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了快速甩开国民党军队的追捕,在20多个小时内,徒步行走了240里,期间,还巧妙地伪装成敌方的分散部队,骗过了远在河对岸的国民党后到的增援部队。
28号晚七点左右,那是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雨水直接打灭了火把,红军在漆黑一片的雨夜中,摸索着继续前行。
终于,在29号凌晨,我军到达了大渡河附近,然而,这里山峦险峻,而大渡河的水流十分湍急,曾经清朝太平天国领袖之一的石达开就是带领军队命丧于此。
因此,唯一的通道便是这仅剩13条铁链的泸定桥。
桥上是危机四伏,桥下是怒吼的河水,身前是四川军阀的机关大炮,身后是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增援部队,这场战役,无疑是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但是,不管战争结果如何,还是要拼命冲出牢笼,这样方可有一线生机。
老话说得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然而,一向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一直都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面对能够重创红军的机会,他怎么可能在此功亏一篑?
对于蒋介石来说,红军已然成为了他的包围圈内的猎物,此时便是他收网的时刻。
要知道,对于这场战役,蒋介石势在必得,自己亲自制定作战计划,还专门派遣了飞机勘察大渡河的地理地貌,也对手下大将胡宗南下达了命令,要求他率领中央军与四川军阀合作,形成对红军的包围封锁线。
占据天时地利的蒋介石本想着让红军全军覆没,命丧于此,没有想到的是,他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同时是最致命的一点,那便是驻扎在四川的军阀怀有二心,他们可不会乖乖地听从蒋介石的指挥。
四川军阀是一只“笑面虎”,他们表面上归附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对蒋介石百依百顺,实则他们是四川本土的“地头龙”,在四川境内作威作福,对于蒋介石的领导并不服气,只是迫于中央军和蒋介石的威压,不得不收敛一些,夹着尾巴做人。
当时,四川境内的军阀刘文辉是一个能人异士,他在军阀混战之时,便通过自己的能力,独自占据川康一带20余年,坐拥数十万军队,是当年名副其实的“西康王”。此人善于左右逢源,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形式。
刘文辉并不愿意下令提前炸掉桥上的铁链,这背后的隐情就是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
要知道,这座泸定桥可是赫赫有名的古桥,于清朝康熙年间制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打造了这条长度100多米,宽约3米,由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重40余吨的铁索桥。如果拆毁泸定桥,以当时的造桥技术而言,这项工程几乎很难再次竣工。
此外,这里可是四川通往西藏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如果拆除泸定桥,那么,一切贸易都要乘坐船只渡过,先不提此处地理环境的恶劣,一旦发生战争,所牵制的一切行动必然会遭到阻碍。
当时,臣服于蒋介石的军阀们知道,蒋介石是想“坐山观虎斗”,借助这项杂牌军阀的势力,来铲除红军这个大隐患,到时,军阀们与红军争斗的疲乏不堪时,自然就没有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抗衡的能力,而后便可以将此处的地盘一举吞下。不得不说,蒋介石这一石二鸟的计划可谓天衣无缝。
然而,军阀们个个都是人精,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明白,对于威胁他们最大利益的敌人,并不是红军,而是狼子野心的蒋介石。
军阀因此对围剿红军的这一行动并不上心,希望红军能够尽快离开他们的地盘,以防红军在此驻扎,给了蒋介石可趁之机,万一他借题发挥,直接占领四川,成为这里握有实权的“皇帝”,而自己的军队必然要上场杀敌,成为炮灰,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综上所述,军阀不提前炸断泸定桥上的铁链是明智之举。
只不过,刘文辉还是忌惮蒋介石的,毕竟蒋介石派遣的援军即将到达战场,如果他的行为被发现,那么,其结局一定会很不幸。因此,他决定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得出手炸毁泸定桥剩下的13根铁索。
军阀们在桥对面安放了机关枪,多年的和平令这些军阀兵们变得自大松散,这些瘾君子和爱好搜刮民脂民膏的军阀们认为红军一定通过不了这些铁索,甚至还在大声调笑道:“你们有种飞过来啊!”
没有想到的是,面对如此危机,红军战士们当机立断,立刻组织了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员,这22名战士身背冲锋枪,手持一块木板,一边铺桥,一边前进,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斗。
尽管前途危机重重,但是,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一刻,我们就难以知道最后的胜利究竟属于哪一阵营。
“骄兵必败”,错误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是要付出代价的。
红军的英勇无畏,彻底吓住了对面的敌人,此时他们的机关枪,已经被我军最后一枚炮弹打落,无奈之下,敌人开始纵火,试图烧死我军,然而在逆境之中,却爆发出人类的无限潜能,我军直面火焰的威胁,成功突围,开始了更加猛烈地反击。
敌人眼看就要守不住了,纷纷弃桥逃跑。最终,红军终于成功夺得了泸定桥,在突击战中,有两位战斗英雄不幸逝世。他们燃烧生命搭建了一座托举生命的桥梁。
这场战斗是红军的胜利,是革命意志的胜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事实证明,团结一致才是王道,背信弃义的团体终将土崩瓦解,我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军飞夺泸定桥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