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青年男女的婚事都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本人是没有任何的发言权,盲婚哑嫁是对当时婚姻制度的最恰当的形容,不知道有多少男女都因此毁掉了自己的终身幸福。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这种制度深恶痛绝,但他本人也被父亲强制娶了一位妻子。
01
在1906年时,年仅13岁的毛泽东,因为教育问题就和父亲发生了多次争吵,怀有救国大志的他不想进私塾,他向往的是可以接受新式教育的学校,而且当时主席家乡私塾的教书先生,不但态度专横,而且只会让学生死背书,这样呆板的教学方式更让主席心生厌烦,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意去私塾。
因为这样,主席和父亲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在一次大吵之后,主席闹到离家出走,父亲看他态度如此坚决,不但没有认同他的想法,反而萌生了给儿子娶媳妇收收心的念头。父亲觉得娶了媳妇一定能拴住这个天天想往外跑的儿子。
主席的父母对自家亲戚罗家的大姑娘罗一秀印象很好,她比儿子大4岁,不但家境相当,而且念过书有文化,肯定能把毛家的家业打理好,而且罗家的家风向来很好,教育出的女儿品行也是信得过的。
就这样,这个按辈分是主席表姐的罗家姑娘就在自己18岁那年,嫁给了才14岁的毛泽东。
罗大姑娘知道自己的表弟对于这门亲事是抗拒的,所以她心中也有着不小的顾虑,但是从小受的教育,让她事事都听从家里的安排,于是她带着深深的忧虑嫁到了毛家。
成亲时,主席看到这位“表姐”,眉目之间完全没有花季少女的灵动,有的只是一脸的麻木,再看到她的小脚,主席深深地为像表姐这样的旧时代女性而感到悲哀,也促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些荼毒女性的封建荼毒完全地打碎。
02
主席知道表姐和自己一样,也是受害者,所以他并没有为难她,而是跟她讲清楚,一旦时机成熟,自己一定会让她另嫁。开始时,罗大姑娘心里很是难过,但一直都逆来顺受的她很快就想明白了,拿自己的丈夫当作弟弟就可以了。
摆正了心态之后,这对“姐弟”的相处还算融洽,而且罗一秀将毛家二老伺候得很好,“媳妇”这个角色她扮演得很称职。
但好景不长,就在主席父亲因为儿子儿媳迟迟没有圆房开始焦急时,1910年的春节,儿媳突然患上了细菌性痢疾,在当时的卫生条件下,痢疾是可以致命的,就在正月初二的这天,罗大姑娘不治身亡。
对于表姐的去世,年轻的主席心中是很难过的,只是这种难过更多的是对亲人离开的痛心,他认为表姐年纪轻轻,如果不是因为封建的包办婚姻,她应该是有机会享受到爱情的美满的,不单单是她,这个时代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受迫害的女性,这也更加剧了主席心中对新时代的向往。
在主席离开家乡开始为革命奔走后,受他的影响,罗家的子弟中也有不少入了党,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来。毛主席对于罗家人一直非常关注,总是尽自己所能照顾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安排儿子岸英去看望罗一秀的弟弟罗石泉,回来听岸英说舅舅家过得十分拮据,就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500元,让工作人员给罗家寄去。
罗石泉收到钱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信给主席,表示自己想去北京看看,本来对于老家的亲戚,主席都是一律拒绝的,但是这一次对罗石泉,他破例同意了他的请求。在1959年回韶山家乡时,主席还特意去看望了罗家的亲戚,临走时还留下了一双皮鞋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