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文物是135型照相机,宽13.3厘米,高6.8厘米,厚4.5厘米,镜头盖标有“海鸥牌”商标,机身中间为黑色塑胶,上下边沿有白色铁质横条纹,在相机背面塑胶左上侧有一脱落处露出白色铁质,相机正顶端有调距、快门按键等器钮。空白处有一组编号和外文。相机外的皮套是棕红色牛皮,翻盖,解开皮套翻盖扣,相机可以不出套即可拍照。皮套左右两边和底部各有一个环扣,一根长135厘米,宽1厘米的皮套装带子环绕三个环扣。相机可以挎、提、背。
这是贺龙同志曾经使用过的照相机。在人们的印象中,时常在嘴里叼着烟斗的贺龙同志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是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人物,很少有人想到他还喜欢摄影。实际上,贺龙的照相机,有的是缴获敌人的,有的是他跟别人要来的,但这些都不是他自己要使用,只要遇到需要相机的人,他就毫不吝啬的把相机转赠给别人,使照相机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1938年5月,新华社记者陆诒到120师采访,贺龙向陆诒要了一部照相机,但他把这部照相机随后就交给了同样喜欢摄影的蔡国铭。有了这部照相机,蔡国铭就成为120师第一个摄影师,他用相机拍摄了许多反映八路军与日军殊死搏斗的照片,为后世缅怀革命先烈,研究革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实物。
蔡国铭利用这部照相机,还成功获取了妻子鲍侃的芳心。
在延安保育员工作的鲍侃去参加一个表彰大会,在大会结束后的宴会上,贺龙得知鲍侃还没有对象时,立即把她介绍给自己的随军记者蔡国铭。蔡国铭利用休息时间,经常背着照相机去保育院看望鲍侃同志。尽管在那个年代,延安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爱美之心是每一位女同志固有的心理。为了取得鲍侃同志的欢心,蔡国铭就让鲍侃摆出各种姿势拍照,但是,这个照片在拍过之后就永远没有了下文,永远不会被洗出来。每当鲍侃问起照片的事情,蔡国铭就说,照片被洗坏了。后来,鲍侃同志发现了蔡国铭的“鬼把戏”,再也不上他的当了。不过她理解蔡国铭,在那个年代中,胶卷是多么珍贵的物资啊,哪能就这样浪费了呢?
后来,这部照相机由延安电影团的周从初保存。1983年,周从初把这部照相机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现作为一级文物对外展出。

贺龙用过的135型照相机
来源:西部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