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电影《色戒》中王佳芝的原型,郑苹如。
她,是红色革命英雄, 为新中国的成立潜伏卧底!
她,牺牲色相、青春、生命,年仅22岁就为国捐躯。
她叫郑苹如。
郑苹如,1914年出生于日本。父亲名叫郑钺,清末时,留学到日本的法政大学进修。在大学时期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回国之后在复旦大学法律系执教。
郑苹如的母亲是一名日本人,名叫木村花子,是日本名古屋的名门望族。她善良贤惠,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日本女人。
郑苹如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她的童年都是在日本度过的,直到11岁的时候才和母亲一起回到了中国。
郑苹如从小长得就很漂亮,而且家教也非常好,谈吐落落大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她不仅聪明好学,对柔道和话剧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早在学生时期,郑苹如就一直是全校的焦点。1931年3月12号国画时报上,当时就刊登了郑苹如演出时候的剧照,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郑苹如非常崇拜胡蝶、阮玲玉这些著名的女演员,她甚至也想去当明星。但是她的父亲非常的传统保守,对她的这个想法非常反对。无奈之下,郑苹如偶尔去照相馆里面模仿明星的姿势,拍拍照过过瘾。
郑苹如天生丽质,她的照片就照相馆老板贴在门口,很快就被当时的《良友》画报看中,1937年出版的第30期良友杂志,就选了郑苹如的相片做为封面,成为了不是明星的封面女郎。
1932年128事变爆发,日寇侵略上海。上海民众和军队合力迎击。郑苹如虽然有着日本血统,但受他父亲爱国情怀影响,骨子里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这场战斗当中,郑苹如买慰问品慰问战士,自费派发传单,在学校组织抗日爱国文艺演出。郑苹如当时自编自演的一出话剧叫《抗日女生上前线》,在社会上受到了一致好评。
不过,她这一生真正革命的开端是在1937年。
1937年春天,郑苹如和上海航空作战大队队长王汉勋确定了恋爱关系,两人打算秋天就在香港结婚。但就在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郑苹如的幸福生活只能够暂且止步。
11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王汉勋敲响了郑苹如的家门:苹如,航空作战大队要转移,等打完日本鬼子后,我们再结婚。”说完,王汉勋紧紧把郑苹如拥进自己的怀里。
随后,王汉勋给了郑苹如一张自己的全身照,就随着吉普车消失在了夜色里。郑苹如看着男友的相片, 相片后面写着:亲爱的苹如,我一生的挚爱!或许他们明白,这恐怕是两个人见的最后一面了。
王汉勋离开之后的第二天,上海就沦陷,上海的抗日工作只能够转入到地下进行。当时郑苹如的父亲郑钺是抗日组织当中的一位重要成员,他手里掌握着和重庆联络的电台。
而郑钺的老朋友,掌握军统实权的陈果夫,他看中了郑苹如的日本血统和姣好外貌,在征得郑钺同意之后,他开始做郑苹如的工作,希望郑苹如能够加入地下抗日组织。
郑苹如在父亲的熏陶之下,对于日本的侵略早就厌恶至极,一直想为抗日做点什么。正好陈果夫抛来了橄榄枝,于是她欣然同意,正式成为抗日组织的一员。
上海沦陷之后,日寇一边大肆抓捕抗日志士,一边搜罗汉奸走狗,拉拢一些社会名流,以巩固自己对上海的统治制造舆论。其中,郑苹如父亲郑钺就在在日本人的诱降名单上。
1938年3月的一天下午,日本使馆书记清水董三带着贵重的礼品登门拜访,郑重邀请郑钺担任正在筹建的伪司法部部长。郑钺作为爱国志士,当即就以生病为理由拒绝了。
此时,郑苹如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地下特工,她凭着一半的日本血统,一口的流利日语,成功的与一些日军上流军官成了朋友。日本人见到她都会有一股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和他打过交道的日本人都对他有非常不错的印象。
郑苹如得以在日本的社交圈子里面混的风生水起,也因此成功的潜入到了日本伪军的内部,获取日本人的情报也变得格外轻松,在之后的时间里,郑苹如结交了很多日本朋友,其中文职官员以及高层人物都对她非常信任和好感。
私底下,郑苹如常常没事儿就找他们聊天,约在日本的俱乐部里面喝酒,常常邀他们来家里做客,听听日本唱片,吃吃日本料理,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也都把郑苹如当做是自己人,郑苹如也因此可以自由地进出日本驻上海的相关军事部门。
当时掌管日本海军情报的负责人小野寺信 非常喜欢这位漂亮聪明的中日血统的朋友,屡次邀请郑苹如给自己当做翻译,甚至放心地把绝密情报资料让她来做。
日本军事报道部还特聘郑苹如为日军的新闻电台当播音员。甚至所有的日本伪军高层都把郑苹如视为片山大佐的私人秘书,郑苹如获取更多的资料也就易如反掌。
就这样,郑苹如成为了地下抗日组织的一条稳定的情报线,凭一人之力挽救了无数抗日同胞的生命。
1938年12月初,郑苹如收到了组织上一项重要任务的密电。让她利用自己与日本方面的关系,绑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组织要把近卫文隆作为筹码与日本方面谈判,逼迫他们从上海撤兵。
近卫文隆是近卫文麿家的长子,早早的就被送到美国留学。在美国,近卫文隆是个纨绔子弟,每天吃喝玩乐。近卫文麿无奈之下只能把他又送到上海,但近卫文隆依然吃喝嫖赌,为所欲为。
对于上海的日本军方高层来说,其实这个近卫文隆大公子读不读书,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怕这小子整天捣乱,再出点什么意外,他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近卫文麿自己也知道这儿子是个什么德行,他太了解了,早就叮嘱谈判代表早水亲重,千万要看管好近卫文隆,可别出什么乱子。早水亲重觉得任务重大,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来办这件事情,于是他就想到了郑苹如。
在1938年秋末的一天,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正举行日中和平联谊会,郑苹如自然也不会缺席,作为嘉宾和翻译出场。于是早水亲重趁机就把郑苹如介绍给了近卫文隆,让他们交个朋友。
这纨绔子弟平时见到的都是一些风月女子,现在一看这郑苹如既美丽又优雅又端庄,立马就迷上了,在之后交往的过程当中,郑苹如很聪明,往往是点到即止。
近卫文隆却被勾得一发不可收拾,经常打电话约郑苹如出来,一来二去,她彻底沦陷在郑苹如的石榴裙下,甚至慢慢的把郑苹如当作自己的未婚妻了,对郑苹如开始口无遮拦。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重要情报全都告诉了郑苹如。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近卫文隆因此就成了郑苹如的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郑苹如主动把近卫文隆约出来,约到了巴拿马夜总会,给他灌得烂醉如泥,之后带到一家酒店客房软禁起来了。
然后,郑苹如把自己得手的消息赶紧告诉了组织。他们原本的计划是把近卫文隆绑架,之后沿水路运出上海,然后趁机开始逼迫日本撤军。
但是没想到郑苹如给组织发出的消息之后,组织那边却回复说让她尽快放人,计划取消。原来组织认为绑架近卫文隆未必能够逼迫日本退兵,甚至反而有可能会引起日军在上海来一次大搜捕大屠杀。
综合评估之后,决定放弃近卫文隆,撤销原本的计划。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发现了近卫文隆的失踪,日本宪兵迅速封锁了所有交通要道路,特务机构的爪牙开始在大街小巷四处打探。
局势非常紧张,好在郑苹如迅速冷静下来,等到近卫文隆酒醒过来第二天,手挽着手若无其事的和他一起走出了酒店。日军高层一看,原来近卫文隆是和郑苹如小姐在外面过了一夜,这才放心下来。
1939年八月,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举办纳凉舞会。这个舞会是一个小范围高规格的舞会,赴会的都是日本在上海的军政界要员,郑苹如也应早水亲重的邀请前来赴会。
在舞会上,郑苹如依然是所有男性目光的焦点,一个个睁着想跟她跳舞,郑苹如也来者不拒。在于早水亲重跳舞时,早水亲重炫耀似的,无意当中给郑苹如透露了一个机密,说日本已经秘密往重庆派人,与国民党的二把手汪精卫接触,并且国民党已经同意和日本合作。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第二天上午,郑苹如迅速的把这个消息发给了重庆方面,但没想到这次消息发出去却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同年12月初,郑苹如再三确认这条消息的确属实,之后又一次给重庆发了绝密的加急电报,但是依然没有引起重视。
发出电报的第三天,汪精卫人间蒸发。12月29号,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公开发表了投降日本的唁电,彻底沦为汉奸。之后,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处处长丁默邨和原中统特务李士群拜见了日本的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并且呈上了他们上海特工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铲除上海的所有抗日分子,土肥原对这个计划大为赞赏,表示大力支持。于是,丁默邨和李士群迅速成立特务机构76号,纠结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一支汉奸队伍,开始暗杀抗日志士,残害抗日群众。
此时此刻,铲除丁默邨成为了上海抗日地下组织的首要任务,这个锄奸的重任,落到了郑苹如的身上,组织要求郑苹如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丁默邨。
五月末的一天下午,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了一次高级别的日中亲善东亚共荣的联欢会。晚宴上,谈吐落落大方的郑苹如,立刻引起了丁默邨的好感。宴会结束,丁默邨主动提出要送郑苹如回家,郑苹如欣然接受。
丁默邨的车并没有直接送她回去,而是又倒了一家咖啡馆,两人相谈甚欢,在交谈当中,丁默邨得知郑苹如曾在明光中学上学,而丁默邨恰巧当时是校长,师生之谊瞬间拉近了二人的距离。
从此隔三差五的,丁默邨就约郑苹如喝酒跳舞吃西餐,两人慢慢发展成了情人关系。可丁默邨生性谨慎,总是挑一些安保严密的地方,还经常中途更换地方,根本没有机会暗杀。
有一次,郑苹如约丁默邨去他们经常去的咖啡馆,结果车到了门口,丁默邨又马上让司机离开。原来,丁默邨发现咖啡馆附近有三个神情不定的人。丁默邨的谨慎超乎想象,实在是不好下手,只有另找机会。
8月14号,丁默邨约郑苹如出来,晚上十点多大雨倾盆,丁默邨的车开到了郑苹如的家门口。郑苹如邀请丁默村到家里坐坐,丁默村正要下车,隐约之间看见远处有几个黑影在晃动,他当机立断,并没有留恋,让司机迅速开走了。
郑苹如和埋伏的同志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汽车的车灯慢慢地消失在月色当中。
1939年12月21号,丁默邨约郑苹如去一个朋友家中聚餐,郑苹如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组织,途中郑苹如撒娇问丁默邨要圣诞礼物,两人来到静安寺的西伯利亚皮货行买大衣。此时,共产党组织成员早已埋伏在那儿。
丁默邨进入商店之后不久,就从橱窗玻璃好像发现外面有可疑人员。他对郑苹如说:你自己挑吧。随即掏出一叠钞票塞给郑苹如 ,然后迅速冲出商店。
丁默村跳上轿车,大喊:快走!埋伏的成员们也跟着冲了出来,掏出手枪啪啪啪的朝轿车开枪,但是都打在了防弹玻璃上。就这样,丁默邨又逃过一劫。
事后,郑苹如感觉自己身份并未暴露,便试着给丁默邨打了电话,以表慰问。丁默邨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为保险起见,郑苹如又谎称缺钱,要他送些钱来。丁默邨也很快就派人将钱送了过来。
几天后,郑苹如再次与丁默邨通电话,丁默邨还是一副深情腔调,并再次约她晚上见面。丁默邨的假意敷衍,为郑苹如设下了圈套。其实,那次刺杀事件之后,丁默邨就明白郑苹如是重庆派来的杀手。
蒙在鼓里的郑苹如决定最后一博。这天傍晚,郑苹如暗藏了一把勃朗宁手枪,驱车来到76号。但还没有进去,她就被守候多时的李士群的人抓住了。
其实丁默邨原本没有杀郑苹如的心思,他是打算把郑苹如关一段时间,再把她救出来,再次纳为己有。可一个女人的出现,要了郑苹如的命。
她就是丁默邨的夫人赵慧敏,她对于郑苹如‘勾引’自己的男人恨之入骨,并决意要除掉郑苹如。她让人将郑苹如移解到忆定盘路37号的“和平救国军”第四路军司令部内,这连丁默邨与李士群都不知道。
郑苹如被抓后,汪精卫的夫人等曾亲自来劝她投靠日伪。但劝说无效后,又以郑苹如为人质,要挟其父出任汪伪政权的司法部部长。但同样遭到毅然拒绝。最后,汪伪政府的首脑人物恼羞成怒,一致主张杀掉郑苹如。
1940年2月,郑苹如被秘密执行枪决。这一年,她才22岁。
得知女儿牺牲的消息之后,郑钺悲痛欲绝,两年后也撒手人寰。
历史的见证下,这样一个小女子的爱国情怀,竟然可以如此卓越超群。她不畏严厉酷刑的痛苦,坚守一颗爱国之心的忠诚。郑苹如的死,在岁月的长河中,和每一个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壮烈英魂一样,英勇、壮丽、永存。
——完——